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1年第23期
编号:12743875
驱邪镇魔话镇墓兽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百科知识 2011年第23期
     镇墓兽是古人随葬亡者的一种异形明器。它一般被放置在墓道入口处,被认为具有镇墓除祟、保护死者亡灵的作用。从考古发现来看,镇墓兽初见于战国早期(含春秋晚期)的楚国墓葬中,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段内的多个地区,至五代以后就基本上销声匿迹了。由于镇墓兽存续时间久远、分布区域广泛、形制材质不一、文化源头有异,从而给后人留下了更多的文化释读空间。

    镇墓兽的存续

    20世纪30年代,在长沙战国楚地墓葬中出土了一种面目狰狞、头插鹿角的木雕物件。有学者认为,它是古人“殆用以镇墓”的,又因其头部呈怪兽形状,于是学界便开始使用“镇墓兽”一词来指称这一类特定的明器。在随后的考古发掘中,相同、相似的物件在战国楚地的墓葬中多有出土,迄今为止总数计有200余件。其出土范围以楚国故都纪南城(今湖北江陵县城北)为中心,分布于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先秦楚国所辖区域内,在同一时期其他地区的墓葬中尚未发现此类物件,由此可以断定,这是楚地特有的丧葬习俗。而根据墓葬的埋葬时间推断,这一习俗产生于战国早期,盛行于战国中期,消失于秦灭楚国后的战国后期。
, http://www.100md.com
    西汉延续了先秦时期的镇墓传统,但西汉镇墓之物多置于墓上,“墓上树柏,路头石虎”。除了上置“石虎”以镇墓外,帝王豪门墓葬之上又多置“天禄”、“辟邪”(一角为天禄,二角为辟邪)等大型石雕作为镇墓之物,但墓葬内却少有镇墓兽的出现。一直到东汉中、晚期,随葬物中才开始出现一种陶质独角镇墓兽。这种独角镇墓兽呈四脚站立状,兽身空腹,尾短而翘,头顶独角。有学者认为,东汉独角兽仿制于先秦传说中的獬豸。獬豸是古代传说中主持公道的神兽,“似山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

    到了魏晋时期,除了沿袭汉末独角兽外,又出现了双角镇墓兽。在中原和长江下游地区的墓葬中还出现了一种作行走状的牛形镇墓兽。从外形上判断,这种牛形镇墓兽与独角镇墓兽之间应该有着前后承继关系。在其后的传承中,南朝沿袭了牛形镇墓兽的形制,但出土较少;北朝区域的镇墓兽则有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由兽向人的演变上,出现了兽身人面或人身兽面的镇墓兽。到北魏后期,又一改“一墓一兽”的惯制,出现了一座墓葬中放置两件镇墓兽的现象。两件镇墓兽一般一件为人面兽身,一件为狮面兽身,分别蹲坐在墓门两侧。
, 百拇医药
    隋唐时期,镇墓兽承继了人面、兽面的传统形制。中唐时期,又出现了三彩镇墓兽。与前代相比较,唐代镇墓兽形象更加夸张与威猛,强调细部,如高耸的双角、夸张的羽翼、华丽的釉色等。镇墓兽也往往成对出现:一呈双角兽面状,呲牙裂嘴,似怒吼;一呈胡人面像状,扇形耳,圆目怒瞪,张口露齿(这一类镇墓兽又被称作“镇墓俑”)。五代以后,作为随葬的镇墓兽少有出现,表明这一习俗已近尾声。

    镇墓兽的形制

    从现有出土的镇墓兽来看,其材质以木质和陶质居多,骨质、石质和金属质则少见。

    木质镇墓兽主要流行于战国时段:战国初期,镇墓兽形制简单,面部多无器官,直颈直身;战国中期,镇墓兽的形制渐趋复杂,有单头、双头之分,面部五官分明,作狰狞状,屈颈屈身;而到了战国晚期,或与战国中期相似,或呈直颈直身,面部已近乎人面。一个完整的木质镇墓兽一般包括可拆解的兽首、兽身和底座三部分,三者之间套榫为一个整体。兽首多呈虎面形;兽角为真鹿角,少则几叉,多则十几叉;底座有圆形、方形和梯形之别。根据其头身的特征,又可分为单头单身、双头双身、异形式样等三种类型。
, 百拇医药
    陶质镇墓兽出现于东汉中晚期,一直沿用到五代消失之时。由于时间跨度长,其形制也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东汉中、晚期开始出现陶质独角镇墓兽,西晋时出现了牛形镇墓兽,到南北朝时期出现人面镇墓兽,最后则为隋唐时期的兽面或人面成对的镇墓兽。就是在一个朝代之内,其形制也有着诸多的变化。以唐代为例,唐朝初年的陶质镇墓兽人面表情和善,兽面造型似狮子,有些表面施以黄釉;中唐时期,镇墓兽的双肩开始塑出簇毛或双翼,独角增高,装饰增多,人面逐渐趋于兽面化,并出现神态生动的三彩镇墓兽;至晚唐时期,镇墓兽呈张牙舞爪、手中握蛇、脚踩怪兽、弓步站立状,人面与兽面已经难以分辨。

    镇墓兽的象征意义

    镇墓兽起于战国,止于五代。由于历史久远,加之相关记述缺乏,学术界对镇墓兽的起源、功能、原型及象征意义等多有争论。如从镇墓兽的起源与功能上来看,古人把镇墓兽放置在墓门处,显然有保护死者尸体免受戕害的目的,再联系古人灵魂不死的观念,以求得死者灵魂的复生(或升天)才是放置镇墓兽的最根本的目的。事实上,讨论镇墓兽的起源与功能,最应该回答的问题是:镇墓兽的原型及象征意义是什么?有关这一问题,目前的观点主要集中于如下两个方面:一种观点认为,镇墓兽是现实动物信仰的升华;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镇墓兽是神话传说的物化形态。
, 百拇医药
    有人认为,古人之所以采用虎面、狮面、鹿角、牛形等动物造型,与古人对这些动物的信仰有关。如战国楚地的镇墓兽多为虎面,那是古人虎崇拜的结果。在古人的观念中,“虎,山兽之君”,“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锉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悟,烧虎皮饮之,击其爪,亦能辟邪,此其验也”。而为什么采用真鹿角,同样也是鹿崇拜的结果。鹿在中国古代有仁兽、瑞兽的信仰,用鹿角插于兽首之上,有导魂升天的象征意义。还有学者认为,独角镇墓兽的出现,是古代人殉、兽殉明器化的结果,即以陶俑代替人殉,以独角兽等代替兽殉。独角兽也并非是单一的某一种动物,而是狗、鹿、羊、豹、虎等多种动物的复合体。镇墓兽之独角则是超能力的象征。

    与上述观点不同,有研究者认为,镇墓兽虽然仿自于现实中的动物,但并不代表就是动物崇拜的结果,而是上古神话传说的物态化的表现。因为当时的人们需要借助这些现实中的动物把传说物具像化。例如土伯,它是上古时代人们信仰的冥界统治者,传说它虎头、牛身、长着3只眼睛、一对利角。人们惧怕它,于是在墓中放置土伯造像对其加以膜拜。再如,从楚地镇墓兽的出土来看,又并非所有楚墓中都放置镇墓兽,而是那些地位较高、随葬有兵器的男性墓葬中才有镇墓兽的出现。因此有研究者认为,镇墓兽的放置应该与楚国军事有着直接的关系,是楚国官方授予死亡将士的一种具有追授意味的荣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镇墓兽仿自于传说中的兵主—蚩尤的形象。

    除了上述诸说外,其他还有方相氏说、山神说、死神说、灵魂说、龙信仰说、生命之神说等等,限于篇幅,此处不一一赘述。

    【责任编辑】王凯, http://www.100md.com(刘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