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2年第1期
编号:12706224
中山四路的重庆往事(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百科知识》 2012年第1期
     事代表团先后借住于他家,他同时也为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活动联系提供场所,故而其宅被冯玉祥称为“民主之家”,1945年重庆谈判的众多重要细节即在此酝酿形成,东北停战协定在此签订,“民盟”的很多重要政治活动也在这里举行。成年开着流水席的特园宾客盈门,鲜英也被赞为在世之孟尝君。

    可惜特园原有的十几幢砖木结构房舍历经抗战时期的大轰炸和“文革”破坏,主楼达观楼已化为灰烬,仅存以鲜英二女名字命名的“康庄”和“平庐”兀立山头。站在街口仰望,两座姐妹楼的人字坡屋顶,深色墙砖,中西合璧的尖顶、廊柱、窗户、多棱角楼与传统川东民居的雕花窗棂、小青瓦相结合,带着浓厚的抗战时期典型的民国建筑特色,挥之不去的旧时风云扑面而来。

    此时的求精中学校舍也被征,用作同盟军远东战区司令部办公室,负责中、美、英国际军事联盟事务,指挥协调远在滇缅的中国远征军抗击日军,支援欧洲与苏联反法西斯战场的重大战役。“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即在这里提出,振奋着“陪都”每一个有为青年的血性神经。
, http://www.100md.com
    借着特园余韵步入街中,沿途必经之地是张治中桂园公馆,这所在中共历史上留下浓重笔墨的二层小楼,在白浆勾缝的青水砖墙与石拱门的围护下,院内桂树暗香盈然。这种朴素而典雅的格调将中山四路800米长街上固有的气韵一直延伸进寻常人难窥真容的德安里。青灰格调,砖墙,欧式门窗、露台门廊,木檐脚,质朴内敛的抗战陪都建筑风格时至今日依然流露出其独特的品味。没有特别的夸张与炫目的华丽,就在这里,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国共谈判的重要文件《双十协定》。

    走过桂园,便可遥望深藏在高墙大院内的蒋介石战时市区宫邸德安里——现在的市委机关大院。旧时王谢堂其实并无太多奢华迹象,依旧是青灰格调,内敛的二、三层小楼,石砌的大露台已算带有锋芒,中正楼与美龄楼既是官邸,也是办公场所,重要的政治活动、外交接待、谈判都在这里举行。青砖小路、红木地板,蒋介石走过,宋美龄走过,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走过,毛泽东也走过,波诡云谲的时代风云不时漫过这里的天空,山城冬季挥之不去的浓雾让这里的日子显得格外阴暗潮湿。直到1949年西南局进驻中山四路,这里才似乎有了一抹生机与亮色。
, 百拇医药
    曾家岩周公馆是中共南方局旧地,也是中山四路街尾的休止符。这里上演的是国共双方特殊时代的艰难博弈。“抗战”最艰苦的时段,南方局在这里设立,维护统一战线,争取国际援助是这里最大的使命。依岩而建的周公馆是典型的川东民居建筑,青灰色调,可堪入画,三层小楼一面临江,一面临巷,屋内天井围合,楼阁青瓦铺顶,自楼上眺望,江景入目,豁然开朗,一条道路在屋前辗转铺开,成为新街区入口。

    新中国的红色记忆

    1949年,中共中央根据形势需要做出挺进大西南的决定。同年12月8日,解放军进驻重庆,中山四路迎来了新的主人。神秘的蒋介石德安里官邸也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工农兵的形象被镌刻在了新的办公楼顶,明快的建筑色调照亮了中山四路素目的深沉,人民政权的建立使得老街焕发出盎然生机。

    这里依旧是建国后重庆乃至大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无数改变老城和西南地区的重大变革在此酝酿出炉,邓小平主政大西南两年多的时间,“天下未治蜀先治”,在中山四路36号大院内,他主持召开了70多次西南局常委会,做出了修建成渝铁路的决定,研究部署了有关西南的剿匪、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和土改、少数民族问题,做出了修建西南行政礼堂(今人民大礼堂)、重庆劳动人民文化宫等重要决定。全新的城市景象从中山四路开始延伸,重庆全新的城市面貌由此奠定。

    时光匆匆,跨越3个时代的老街中山四路从历史的尘烟中走来,始终不曾改变它的静默与深沉,不管是军阀沉浮,抗战风云,还是解放战争的豪迈,新中国建设时期的激情,迎接直辖的振奋,老街都以其特有的包容气度,接纳着每—个时代的变化,显出云卷云舒的淡然气度。

    100多年后,属于又一个全新时代的人们踱步到此,难免会沉醉于它的幽深宁静,也会感叹它的超然,只有当那些个抹不去痕迹的小楼带着自己时代的标记进入视野,才会让人想起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被满大街成荫老树装点的中山四路由此才呈现出被光阴雕刻的真实面目,流露出岁月的真相。, http://www.100md.com(舒莺)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