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2年第3期
编号:12706215
中国湿地调查(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百科知识》 2012年第3期
     力水平(尤其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农业高产量的追求,以往未能开发的湿地如今被大量开发为农田,或排水后成为牧草草原,或改造为鱼塘和盐田,或在河流上建坝拦水、修建水库,等等,这些都使得自然湿地迅速减少,人工湿地持续增加。正如前面所述,由于自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最高,其实际和潜在的生态价值随着自然湿地的减少而急剧降低,最终对我国自然环境的保护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远近东西各不同

    虽然从全国范围来看,湿地面积是减少的;但具体到每个地区,情况不尽相同。湿地面积减少的区域主要是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吉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湖北、湖南、江西)。这些区域既是过去天然湿地分布相对比较集中的区域,又是近期开发非常剧烈的地区。由于农业开发(如开垦湿地、增加灌溉等因素),上述这些区域的湿地在过去20年中大量减少。研究显示,人类对湿地的影响主要通过农业开发和水利工程实现,实质体现为与湿地在水资源上的争夺。由于兴修了大量的水库、大坝,自然湿地水的来源大为减少。此外,湿地土壤腐殖质含量高,土质肥沃,易于农业种植,常被人们排水后,改造为耕田。另外,人们还利用湿地的自然水面,用于养殖等渔业生产……这些都是对湿地的定向干扰。
, 百拇医药
    调查显示,在全国湿地面积减少的同时,青藏高原地区的湿地却呈现了增加趋势。

    青藏高原地区内陆湖泊面积在2000年比1990年增加了10.4%。而全国内陆湖泊面积在2000年比1990年减少了5.6%。西藏的湿地面积2008年比1990年增加了16%,达7000多平方千米。西藏地区湿地的增加与该地区气温升高,由此造成冰川和多年冻土等融化直接相关。气候变暖使当地地表均温上升、地表蒸发量增大。由于冰川和多年冻土储存的水是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累积的结果,如果融化的速度大于累积的速度,那么,这些区域的水资源量整体上就会呈现下降态势。其后果就是造成上述区域的湿地在一段时期内呈现扩大趋势,而随着总水资源量的减少,湿地面积最终又必然随之减少。因而,从长久历史时期看,青藏高原的湿地属于相对临时性的。临时性湿地的增加,指示了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特点。这种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在生态群落方面有所体现,出现群落更替现象,最终很可能导致局部生态系统退化,甚至消亡。

    我国东部地区,如山东和江苏两省的湿地,也呈现了增加趋势,但其原因与西藏有所不同。江苏增加的湿地主要是人工湿地,如人为建造大规模的库塘、养殖场和盐田等。而山东省除了这个原因外,黄河三角洲的扩展也是湿地面积增加的原因。但是,也正是由于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黄河三角洲的扩展速度也在变缓,甚至萎缩。
, 百拇医药
    永久性湿地或暂时性湿地的定义是相对的。一般而言,冰川、苔原、高山草甸、融雪常形成大面积的水域地带,这种湿地往往只是暂时性的,其面积会在同一年内发生巨大改变;而永久性湿地的来水径流量、明水面积和储水量往往可以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在其附近上下小范围波动,这种生态系统更健康。

    一个湿地健康与否,取决于湿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状态。湿地的完整性,是指湿地生态系统与本区域同类健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的相近程度。湿地的稳定性,则是指湿地抵抗变化、干扰和保持自身平衡的能力,包括生态系统抵抗力和生态系统恢复力两方面。前者是生态系统遇到扰动时维持原来状态的能力,后者是指在被扰动之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但湿地的稳定性是有阚值的,人为过度扰动很可能打破其原有的生态平衡,一旦超过这个阈值,湿地就会出现危机,如湿地退化、萎缩,甚至彻底消失。正如前面所述,湿地的结构越复杂,生物多样性越丰富,湿地来水越充足,湿地就越稳定、越健康。因此。要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我们就必须保护好湿地的结构。
, 百拇医药
    保护沮地保健康

    湿地不仅对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与血吸虫、疟疾、禽流感等疾病的传播息息相关,及时掌握湿地的变化,可以了解上述疾病的传播途径。

    血吸虫是—种人畜共患寄生虫,必须通过中间宿主——钉螺才能传播,而长江中下游湖泊、江滩地和洲滩地等湿地阶段性积水、植被状况及特殊的环境因子,为钉螺的生存、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那里也是钉螺的主要分布区。自1956年以来,我国累计查出有钉螺面积145.21亿平方米,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和安徽等省的有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0%以上。血吸虫病的流行和钉螺的分布状况基本一致。

    肯尼亚《民族》报2006年4月17日报道,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报告认为,人类对温地的破坏是禽流感在非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暴发的一个主要原因。人类的活动使得野生鸟类栖息的湿地面积不断减少,迫使它们不得不进入人类的活动区域,如池塘、稻田等地。这就增加了它们与家禽接触的机会,也使病原体有了在野生鸟类与家禽间传播的机会。报告主张,加强野生鸟类与家禽的隔离,同时呼吁各国政府保护湿地免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和侵蚀。认为这是解决禽流感问题的最好的长效方法。

    因此,湿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防治各种疾病传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人类对野生生物栖息地的侵占,很可能导致各种疾病在流行区域的迅速扩展,从而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从这个意义来看。保护湿地同时意味着保护人类自身。

    【责任编辑】赵菲, 百拇医药(牛振国 郑姚闽)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