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2年第3期
编号:12743962
大洋科考发现的新物科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百科知识 2012年第3期
     2011年12月11日,中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结束了历时1年,航程3倍于赤道长度。区域涉及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环球科考。科考人员发现了16处海底热液区,特别是发现了一处位于南大西洋洋中脊最南端的热液区,并在那里利用深海生物组合取样器和电视抓斗捕获了一条热液鱼、大量盲虾和其他海底微生物样品。

    科考人员捕获的这条热液鱼有一个近似三角形的大头,体形就像一只放大了的蝌蚪,尾巴长且细,体长约60厘米,体重约0.5千克,鱼眼凸起。全身呈灰黑色,体表无鳞但有坚硬的刚毛,应该是人类目前所未知的新物种。由于尚没有学名,科学家暂时叫它热液鱼。

    盲虾通体呈白色。体形有大有小,大的长约10厘米,头部膨大,头两边的鳃发达,且呈黑色。盲虾没有眼睛,但在它的背部有一个特殊的反射斑点。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个斑点也许起到眼睛的作用,使它能察觉热液所产生的微弱的远红外光。在海底热液区,大量盲虾密密匝匝如同从蜂窝里飞出的蜂群一样,瞬间就将电视抓斗的摄像头包围了。盲虾这种典型生物是海底热液区的重要特征之一,如果发现了它们。又看到地表颜色发生变化,那么这里是热液区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这些动物是如何在远离日光的极端环境下生存下来的呢?通过取样分析,科学家发现嗜硫细菌成为了热液生物群落食物链的基础。例如,在盲虾的身体表面,科学家们找到了嗜硫细菌形成的很多小黑点。嗜硫细菌有特殊的能力,可将剧毒硫化物吞入体内,利用体内的化学反应把它转化为能量,然后再被其他动物所利用。盲虾就以嗜硫细菌为食,还能利用自己高度改良过的鳃来培养这些细茵。而数量比较稀少的热液鱼则专吃随处可见的盲虾。它们死后,尸体又被嗜硫细菌所分解。海底热液区附近的生物就这样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生态系统。

    深海热液生物群落的发现极大地震惊了全球科技界。这表明地球上存在着另一类生命系统,它们无需光合作用,无需以植物作为食物链的基础。在这里,地热能代替了太阳能,在黑暗、酷热的环境下靠完全不同的化学合成有机质的方式来维持生命活动。显然,了解热液生物群对于研究生命起源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在地球混沌初开的日子里,也曾经到处是火山、地震、岩浆,那时的天空、土壤和水中充斥着硫化物,海底深处的热液活动区恰好还原了数亿年前地球的场景。

    目前,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还只是冰山一角。海底热液活动区应该还存在着诸多人类尚未认识的生物资源。我国科考人员捕获的这些生物标本为海底热液活动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基因研究提供了珍贵样品。因为海底热液活动区高温、高压、剧毒而且无光,所以那里生物独特的基因可能会被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等各个方面。

    【责任编辑】庞云, http://www.100md.com(毕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