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2年第11期
编号:12743499
“古代不许官员在辖区买房”等10则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百科知识 2012年第11期
     古代不许官员在辖区买房

    在古代,朝廷对官员最奇怪的约束是:在地方当一把手的,不许在辖区买房,也不许娶辖区以内的女人当老婆。明朝不光限制官员在任职所在地买房,而且不让他们在任职所在地有房,凡是行政长官,必须在衙门里居住,即使他们外面有窝,也得让它空着。明朝之所以禁止官员在辖区置业和娶妻,是为了减少他们贪污的机会——杜绝买房可以避免他们通过收受低价房或者免费房变相受贿,杜绝娶妻则能防止他们在任职所在地拥有一大堆亲属。众所周知,亲属一般都是官员贪污的好帮手。

    上古时中国人用手抓饭

    一双筷子妙用无比,很能表现中国文化以简御繁、以少御多的个性。但上古时人并不用它吃饭。《礼记·曲礼上》讲到请客吃饭时,说:“共饭不泽手。”“泽手”,就是双手摩擦发热而出汗的意思。这怎么讲呢?唐代经学大师孔颖达的注解是:“古之礼,饭不用箸(筷子),但(只)用手,既与人共饭,手宜絜(洁)净,不得临时始捼莎(两手相搓)手乃食,恐为人秽也。”原来上古时的中国人和现代的阿拉伯人一样,是吃“手抓饭”的,并不是使用筷子作为餐具的。
, 百拇医药
    “五体投地”中的“五体”指什么?

    “五体投地”是古印度的一种表示虔诚的行礼方式,后被佛教所沿用。“五体”又称“五轮”,指两膝、两手掌和头顶。“五体投地”就是“五轮至地而作礼”的意思。其具体过程是,正立合十,屈膝屈肘至地,翻掌,顶礼。佛教认为,行礼时,“五体皆须至地,虔诚作礼”。因“常以此五处至地礼敬三宝,当将来成佛之时,五处皆有千辐轮相显现”。五体投地致敬的对象通常是佛和菩萨,以表示皈依的虔诚。很多佛教信徒在前往寺庙礼佛时,都行五体投地的大礼。现在,五体投地也用来比喻佩服到极点。

    考古发现证明2012并非世界末日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在危地马拉的佩滕地区,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小楼,小楼里面的墙壁装饰是一幅非常独特的绘画—— 一个身穿黑色制服的男子和数百个潦草的数字,即许多有关玛雅历法的计算结果。考古学家称,这些结果可能将已知的玛雅历法延续到至少7000年之久。如果这被证实,将打破此前玛雅历法只持续5125年的结果,从而证明,玛雅历法并没有说2012年是世界末日。
, 百拇医药
    古代一步是多少?

    中国古代的度量,常用“步”为单位,但“步”是多长并不明确。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近日在西安南郊发现唐代名将郭子仪之孙郭锜、卢士绚夫妇合葬墓,墓志中的“步”、“里”为我们提供了唐代换算的依据。据考古专家介绍,因为郭锜的夫人先去世,相隔6年后,郭锜去世,距离其父母的墓葬多远都是估算的,因为相隔时间久,所以墓志上才出现了一个距离280步,一个距离1里,大致距离差不多。在唐代,把双步,也就是左右脚各走一步,定为长度单位“步”,一步相当于1.5米左右,300步为1里。而现在人所说的一步,则为一只脚迈出的一步,大约为0.75米。

    “娼妓”原指歌舞女艺人

    “娼”和“妓”的本义比较接近,只是字的来源不同。古时“娼”与“倡”相通,《说文解字》解释说:“倡优,女乐也。”指从事歌舞的女艺人。“妓”,是与“伎”通,《说文解字》对它的解释是:“妓,女乐也。”后世辞书如《康熙字典》等也将“妓”解释为女乐。可见娼与妓最初都是指歌舞女艺人。后来,娼和妓的词义发生了转变,均指卖淫的女子。因为两个字的意思相近,所以慢慢合并为现在常见的双音节词“娼妓”。
, 百拇医药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的由来

    古时候,葫芦与中医有着密切的联系。考古工作者在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植物遗存中,发现了葫芦的种子,距今已有7千年历史了。据记载,用葫芦作为医生的标志始于汉代。一种细腰葫芦,成熟后将它中间挖空晾干,可用来装酒、装丸药。正是葫芦有这种用处,用葫芦装药、卖药,就成为古代的一种现象,加上对医生的不了解,就有了“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的说法。后世延伸为“不知道对方要干什么或准备干什么”的意思。

    “半斤八两”的来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口头禅:“一个是半斤,一个是八两”,意思是某两个人不相上下。因为过去相当长时期1斤是16两,半斤就等于8两。关于半斤八两的来由,有一个古老而有趣的民间传说:据说天上北斗有7颗星,南斗有6颗星,共13颗星。而使用秤的买卖人,都要凭良心给够重量,如缺斤少两,良心就要受谴责,就会折福,折禄,折寿。因此,在13颗星后面,再加上福禄寿3颗星。半斤八两的传说不禁使人想到,在度量衡方面,我国曾在世界历史上走在最前列。
, http://www.100md.com
    古代的早朝几点开始?

    古代帝王多在早上召集朝会或朝参,这种安排就称为早朝。早朝是帝王和中央官吏的日常大事,没有特别原因,官吏是不能缺席的。《诗经·齐风·鸡鸣》中记载说:“鸡既鸣矣,朝既盈矣。”按照古代计时法,鸡鸣之时上早朝相当于今天的三点至五点。根据明代文献记载,文武大臣们为了不迟到,常常在午夜就得起床,趁着夜色赶往午门。凌晨五点左右,按官职顺序排好了队伍的臣子们鱼贯而入,在皇宫内的广场上等候上朝。除了臣子之外,历代勤政的君王也不会偷懒,他们常常熬夜批改奏章,凌晨刚一起床便要正装召见臣子。

    古代对百姓都有哪些称呼?

    黎民、百姓是古代称呼普通民众最常用的词,除此之外,关于百姓的称呼还有许多。与黎民近义的词就有黎庶、黎氓、黎首、黎苗、黎元等,都具有众民之意。战国时称老百姓多用“黔首”一词,是当时流行语,在《吕氏春秋》《战国策》《韩非子》等书中均曾出现。“黔”有“黑”的意思,古时老百姓不能戴冠,黑黑的脑袋露在外面,所以被称为“黔首”。秦始皇还特别下令,要求将老百姓固定称为“黔首”。古代社会等级森严,普通人只能穿着麻织的布,相对于线织的“帛”来说质粗而价低,所以“布衣”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除此之外,百姓还称为庶民,庶也有“众多”的意思,所以“庶民”泛指平民、众民。另外,“氓”也是古代对百姓(多指失去土地外来迁移的居民)的称呼。而草民、生民、平民、小民、民众、平人、丁口、野人等也有百姓的意思。

    【文稿】李 莉

    【责任编辑】蒲 晖, 百拇医药(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