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2年第11期
编号:12706264
徽州寻梦渔梁街(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百科知识》 2012年第11期
     在渔梁街码头附近的徽商古道边,有一座三角形的小亭子,飞檐翘角,临江而立,亭边立有一块石碑,上书“太白问津处”。在此附近,有一座小巧玲珑的“望仙桥”,桥上有石栏供行人歇息,桥下溪水潺潺,鱼鸭戏水。这两处古迹记载着和“诗仙”李白有关的一段动人传说。

    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代景云年间,有一位高士许宣平隐居在紫阳山边的南坞(又称翠徽山)。其人才情横溢,嗜酒异常,每当打柴卖了以后就买酒吃,还边吃边唱:“负薪朝出卖,潇洒日西归。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当年,大诗人李白千里迢迢,翻山渡水,慕名来歙县寻访许宣平。他一路问到渔梁街前的练江边,见江上有一只破船,船上一老翁神姿潇洒,仪态飘逸,李白寻“仙”心切,忙问老者:“请问许宣平家住何处?”老翁听了略微一笑,吟诗两句:“门前一竹竿,便是许翁家。”李白听了,点头往前走。走了一会儿,忽然悟知:“门前一竹竿”,这不正是老翁船头插立的一竿竹篙吗?老翁即是许仙人也!他立即回头,走到问津处,可惜船和老翁已不见踪影。李白千里寻仙,竟失之交臂,不免有些怅然。于是在江北岸问津处一茅庵壁上题诗云:“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杖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后来,颜真卿听闻此故事,亲自题写了“太白问津处”石碑。人们在此处建起了“太白问津亭”,并修建了这座“望仙桥”。
, 百拇医药
    塘行·冤妇坟

    交通的繁荣刺激着渔梁古镇的发展,带动了歙县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茶叶、竹木及其他土特产从这里源源运出,沿新安江下至杭州;食盐、煤油、布匹、百货等又经此处不断输入。渔梁由此在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穿行在渔梁老街,便如来到明清时期繁荣的街市。老街上,随处可以看到当年渔梁坝上下商贸水运繁忙的痕迹和印记,那连通渔梁坝和渔梁街的许多石阶,被常年扛抬的脚夫磨得有些凹槽,不少街面房还隐隐残存着“××商号”,“××行”的字迹,不经意间透出阵阵徽州韵味。

    其中,尤以巴道复运输过塘行最为典型。这座典型的前店中坊后宅式建筑,当时主要用于经营茶叶兼营其他杂货,较完整地保留着原有的风貌。它也是整个渔梁老街上保存下来的面积最大的商行。“巴道复”为人名,“过塘行”为货物中转批发店之意。作为巴氏开设的货物存储转运行,当时许多从江浙水运到渔梁坝下的货物,从徽州各地运至渔梁坝上的货物,都需要在此处存储中转。“过塘行”的生意十分兴隆。
, 百拇医药
    与徽州传统的由“四水归堂”住屋、牌坊、水口等要素组成的农业古村镇不同,渔梁的商业街、前店后宅的住屋等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它们具有极为相似的开放式立面,两侧无风火山墙。临街而建的二层建筑,底层面街多为整间的木板门,随时可以打开,便于运货、经商;同时还便于泻洪。大水来时,居民把前后木板拆下,只剩房屋框架受水流冲击,大大加强了房屋的抗洪能力。当洪水退去之后,人们把屋里的泥沙清理干净,再装上木板、门槛,又可正常生活。

    说到徽商川流不息、经过渔梁街出出进进做生意,还有一个故事值得一提。传说府城城郊有一个叫郭宏的徽商在杭州开店,一次回家和妻子黄秀英小聚,半夜突然记起还有一笔生意急需回店打点,来不及道别就匆匆起身往渔梁坝下赶开往杭州的船,上船以后,看到一位割驴草的乡邻,就托他带信给家里。那邻居口上应了,过后却把此事忘了。郭宏家中老母和妻子醒来后不知其去向,正在焦急,忽传渔梁坝那边有一具被鱼啃得面目模糊的男尸被捞在江边,黄秀英的婆婆未细辨察,指认男尸是自己的儿子,硬说媳妇黄秀英勾结奸夫谋杀亲夫,告到县衙。昏聩县官竟将黄秀英屈打成招,问成死罪,游街斩首。后来郭宏回家说明真相,县官才知铸成大错,于是在渔梁街和河西太平桥之间的那座“黄冤妇坟”上立了一块“三戒牌”,上书:“见利忘义者戒;寄信误人者戒;酷刑枉杀者戒。”当地乡亲们也有“寄信割驴草”的口头禅,意指做人要重承诺:允人之言,就要忠人之事,不可马马虎虎。
, 百拇医药
    梦古徽州

    几百年来,渔梁老街不仅见证了徽商的兴衰,也承载着厚重丰富的徽州文化历史信息。老街现存的历史遗迹有近300处,如徽州篆刻代表人物巴慰祖故居、同和堂老宅、方思政堂老宅、姚家巷等。还有名扬四方的渔梁街亮船会、跳钟馗、戏蚌壳、嬉鱼灯特色徽州民俗,以及新安关豆腐脑髓、徽州石头馃等特色徽州风味食品……

    今天的渔梁古镇虽已不复昔日繁华;然而,置身老街之上,别有一番兴味。光影流转之间,宁静的老街似一位神秘的美人,更像漂浮在练江柔波旁一个浪漫的梦。走在蜿蜒的街巷里,总有几株翠绿的枝叶横插出来,或有一盆艳丽的花儿热烈地开放在街角。老店门口眯起眼晒太阳的老人、蹒跚学步的幼儿、着装时尚的青年人,以及三五成群的远方游人,给安静的老街增加了些许灵动的音符。

    走进徽韵悠长的渔梁街,你就走进了古徽州的历史,“越乡风土异,腊近尚暄和”(程嘉燧:《郡城杂诗·咏渔梁》)。如果你愿意圆梦徽州,渔梁街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地方。

    【责任编辑】赵 菲, http://www.100md.com(方利山)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