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2年第13期
编号:12743515
周村:千年丝市旱码头(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1日 百科知识 2012年第13期
     与古街第一次邂逅 至今令人回味

    第一次零距离周村,置身于古商城的大街,触摸古街的韵致与厚重,遥想昔日旱码头人声的鼎沸与繁华,已经是近20年前的事了。

    那是一个清凉夏日,清晨5时,整条老街还未醒来,滑润的石板路借助朝阳的漫射,将那一块块承载历史脚步的石板铸造成硕大金砖,发出诱人的光泽。笔者身前是瘦瘦长长的影子。

    那时候,好像“穿越”这个词还不像如今这般时髦,但笔者的确穿越在历史长河里,脚下的路与内心的游离相得益彰,营造出一个脱离两维时空的世界来,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了自己。就这样,笔者从大街的这头一路走向另一头,出了尽头的牌坊,一下子就走进现实的生活中去——现代建筑和马路,已经有些行人在路上行走。

    再回到老街里去,整条街上还是几乎无人,但身旁狭窄弄堂深处,已然偶尔发出吱扭扭开门与咣当当卸除门板的声响,住在老街上的人们次第醒来,随朝阳的升腾、阳光的弥漫,从一夜沉睡中流动到街头巷尾来,开始了日出而作的生活。
, 百拇医药
    即使如此,当年的古街内外也仍旧是两个世界,一动一静,一快一慢,一张一弛,现在想来,才知道那第一次的邂逅,竟如此令人流连回味。这样的感触,只有用20年,以至更长的时光细细沉淀,才会历久弥新。

    古街绝非空穴来风 古城本是顺理成章

    周村,从名字不难看出,当年设此建制时,其无足轻重的地位与规模,后经漫长发展,被誉为“天下第一村”亦绝非偶然。这个山东省淄博市所辖的行政区从一个小小村落一跃成为商贾云集之所、商贸集散地,自然有其必然性。

    周村所处位置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核心地带,离齐国故都临淄不到50千米,属其下辖的於陵邑,丝绸文化是此地坐标,历史源远流长。作为当地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丝织业的发展与周村附近盛行栽桑养蚕不无关系,昔日曾“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有“丝绸之乡”的美称。
, http://www.100md.com
    明末清初始,周村及其周边地区逐渐走向繁荣,而它最终的发轫与鼎盛,源于清朝中后期,淄博一步步成为中国北方手工业、商业重镇,当时的基础产业为各种手工业、农副业,当地所产的蚕丝、绫、罗、缎、绸等都通过周村集散,自然推动了其他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尤其自康熙至道光近150年间的发展,使得这里的商业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曾这样描绘:“康熙乙亥间,周村商贾云集,趁墟者,车马辐辏。”

    1775年,乾隆南巡时曾来过周村,并御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皇权为周村的发展推波助澜。随之而来的开放政策顺理成章地将周村规模推向更高一级。

    1904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光绪皇帝将周村与省府济南、潍坊三地同时批准为自行开埠的商埠,周村一时成为“天下之货聚焉”,“日进斗金”,“驾乎省垣之上”的所在。当时,此处商号、作坊多达5000余家,商业由此更趋繁荣,鼎盛时期的周村成为辐射鲁中、跨长江越黄河的著名商品集散地,被誉为“金周村”、“旱码头”。
, http://www.100md.com
    不仅如此,周村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蒲松龄曾在周村毕氏尚书府教书33年,期间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周村花灯、民间扮玩、五音戏等民俗艺术,深受市井百姓喜爱,民间扮玩的代表项目“周村芯子”,已申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大染坊》所演绎的故事就发生在周村,剧中主人公陈寿亭,据说确有其人,为周村人氏。

    周村最有名的特产就是周村烧饼。周村烧饼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桓帝延熹三年(160)就有了周村烧饼。虽然各地超市也有罐装周村烧饼售卖,但都不地道,只有在古街的烧饼店里,现买现吃刚出炉的,才是本源的滋味。小小圆饼薄如纱扇,形似满月,以薄、香、酥、脆著称,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周村最经典的名片与核心形象便是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商业街,这些古街纵横交错,共同托起了古城;随着商业的发达与鼎盛,它们已然成为周村商业兴旺发达的历史见证人。
, 百拇医药
    大街何其大哉 斯是丝市永流传

    与其说周村古商街是一个画卷;不如说它是巨幅《周村商贸》的屏风或中堂:每家商铺是一个金灿灿的亮点,每条古街是一条流动着活力与血脉的线,纵横交错,共同汇聚成周村商业贸易市井的画卷。

    踏上石板铺就的街巷,抬眼望:布市银街、当铺药店、茶楼染坊、客栈古玩……依稀可见当日之繁华;青砖古瓦、红墙土壁的店铺以及牌匾上烫金的老字号,虽历经岁月的风雨和战乱的破坏,但都完整地保存下来,诉说着此地曾经的繁华与喧嚣。置身其中,宛如将历史上的几个时代贯穿在热闹的街市,恍惚间会有前生今世之感。不经意间,随处可见被岁月沉淀过滤的点点陈迹,虽斑驳,却厚重,虽模糊,却悠长,你甚至可以嗅到隐藏在角落里的春秋气息,感受到强烈的生命力。

    周村古街,恰在周村中部,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商业街共同组成,总占地面积32.7公顷,街区内店铺林立,古迹众多,有建于唐代的明教寺,建于清代的魁星阁,更有闻名天下的“八大祥”商业老字号,甚至还有“东方商人”孟雒川的故居。历史上的阁老刘鸿训、宫保李化熙、武状元王应统,等等,都能在古街中找到他们依稀的痕迹。若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在传统文明中,竟然还有西方建筑和文化残留未干的墨迹。著名建筑学家阮仪三看到此情此景,感叹此地为“中国活着的商业街市博物馆群”。
, http://www.100md.com
    从“博物馆群”的各个角落,不难发现许多熠熠生辉的故事与情节,一一展现开来,不免令人细细品味其独特的滋味。

    历史上最早的“保税区”

    周村大街北首,立有一块六角形石碑,上刻“今日无税”。这就是著名的“今日无税碑”。说起这块碑,周村人会自豪地告诉你,这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保税区”。说起这个“保税区”,就不能不提及一位对周村商业经济有着巨大影响和贡献的历史人物——李化熙。

    明清时期,周村崛起并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商业重镇。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传统的商业环境等,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一批高官及地方名人的产生和促进,如东阁大学士刘鸿训、武状元王应统、东方商人孟雒川、宫保李化熙等,他们在这里或经商或居住,吟诗作赋,深山结庐,声名远扬,客观上大大刺激了周村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文化的繁荣,扩大了周村的知名度,也留下了许多传世佳话。其中李化熙对周村商业经济的发展更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百拇医药(杨树)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