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2年第16期
编号:12743035
元上都:一个消逝的文明(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2年第16期
     位于首都北京正北180千米的内蒙古正蓝旗金莲川草原上的元上都遗址,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大一统王朝元朝的第一个首都。这个与北京同在东经116度上的“草原古都”,曾在世界和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距今740多年前,这里被称为“世界的心脏”。1260年,志得意满的忽必烈在此称帝,并定都在此。于是,矗立于茫茫草原上的都城,逐渐成为了一座奇异之城,吸引着万邦来潮。4年之后,忽必烈再次授意,按照元上都的模样,开建元大都——这就是北京城700年前的模板。但令忽必烈没有预料到的是,100多年后的1385年,农民起义军红巾军攻克了元上都,焚毁了所有宫阙……从此再没有恢复,而元上都也逐渐消失。因为辉煌的时刻太过灿烂,骤然消失过后,它成为了地球上所有人猜测不已的一个谜。

    200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元上都遗址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古挖掘。通过考古发掘,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元上都遗址,不仅保存着宫城、皇城、外城、关厢、街道等元代城市遗址,而且保存着中轴线和棋盘街的城市布局。元上都外城西部通过考古钻探发现了500多座房址、8条大型道路及众多支道。城墙、瓮城、城门及大型建筑基址基本保存完好,地表清晰可见街道、房址及宫城遗迹。由于它建在地势开阔的金莲川草原之上,高大的城墙,鳞次栉比的宫殿基址,构成了草原地带深邃悠远、规模宏大的文化景观。
, 百拇医药
    2012年6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致通过,元上都遗址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0个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曾经在7个世纪前闻名于世的草原都城,再度得到世人的关注。

    沉睡在草原上的昔日国都

    元上都是由成吉思汗之孙、元世祖忽必烈于1256年命人所建,历时3年完工,初名开平府,后几经改扩建。1260年,忽必烈在此称汗,将其作为临时都城;1263年,“升开平府为上都”,正式定为元朝都城。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上都城和大都城成为元朝交替使用的两个都城,经历十一帝,108年。一直到元朝末年,元上都始终是元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元朝的十一位皇帝每年夏季有近半年的时间在元上都处理国事、接受外国使节和蒙古宗王的朝觐。这十一位皇帝中有六位的登基大典是在元上都举行。这一时期的元朝疆域辽阔、空前强盛,成为蒙古汗国的鼎盛阶段,开创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游牧民族史的新纪元。
, 百拇医药
    元上都作为元朝的开国都城,接纳最早一批定居于此的蒙古族牧民,就是忽必烈和他的“金莲川幕府”幕僚。忽必烈筑城屯田,改变了蒙古民族逐水草而居的习俗。忽必烈时期的“那达慕”、“敖包祭日”等蒙元遗风保留至今。元朝的皇帝,春分时离开元大都北上来元上都,到秋分的时候,他们再南下离开。除了处理政务,他们可以在元上都尽情地狩猎行乐,并举办蒙古风格的传统盛会和祭祀。1385年,元上都被农民起义军攻陷后焚毁,10年后朱元璋的军队攻入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大一统的局面。从此元上都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一座沉睡在草原上的文化遗址。

    北京城的建造受元上都的影响

    在中国,为了突出皇权至上,截取一段地球子午线作为皇家建筑的中轴线的构思始于元代,更准确地说是始于元上都的修建。沿南北方向的中轴线依次排列、左右对称、南北取直,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宫——北京故宫典型的建筑形式,而这一设计理念,最初来源于元上都的建筑布局。
, 百拇医药
    中国中轴线文化因中轴线历史建筑群而增添几分神秘,北京中轴线偏移之谜一度引起诸多学者争辩。一位名叫夔中羽的老学者经过连续测算发现:北京中轴线往北延伸,它的延长线直指古开平,而古开平正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发祥地,元上都的所在地。这条中轴线全长7.86千米,是古北京的中心标志,也是当年元大都的中轴线。根据实测结果,这条中轴线与元上都宫城正北中央大殿和宫城南门至皇城南门的南北中轴线,用的基本都是一条中轴线。中国历史上明清两代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元大都是套用了元上都的构思模式然后有所发展,如宫城、皇城、外城作三环相套的城垣,是在元上都三重城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元上都是个草原城市,城内有大片草滩、湖泊或水池相连,元大都的建设中对此加以模仿,把太液池圈进了皇城内。元上都皇城的明德门,宫城的御天门,以及宫城正中心的“丁”字街交汇点,宫城后墙的阙式建筑,都在一条子午线上;而后建的元大都,从正门向北进入皇城的崇天门,再经大明殿到皇城北墙的后载门,也是在一条子午线上。
, 百拇医药
    链接1:

    元上都穆清阁的考古新发现

    作为宫城中的重要殿阁之一,穆清阁一直是皇帝宴乐、议事与居住的大内宫殿,后来由于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肆意焚毁,其地表建筑已荡然无存。穆清阁,是元上都被毁以后发掘清理出的保存最完整的元代建筑基址,在目前元代早期宫殿建筑中尚属首次。最新的考古发现表明,穆清阁是在一处排干水的湖沼区修建起来的,这与史书记载的元上都另一大型建筑情况相符,推断当时元上都地区水草丰美。二是穆清阁系汉式建筑,由此可初步了解元上都建筑的主体风格。考古部门在对元上都遗址穆清阁考古发掘清理时,在穆清阁东阙 基础夯土台基顶部发现大型石柱础。经测量,石柱础为方形,边长90厘米,圆心直径55~65厘米,每根柱础间距3.5米,石料为风化岩。在穆清阁大型石柱础的发现,说明元朝时期穆清阁台基顶部建有阁楼,可以推断穆清阁中部大殿与西阙台基上也应建有阁楼,与历史资料记载符合。.
, 百拇医药
    元上都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元上都在元朝期间,是国际瞩目的大都会。据记载,元上都曾拥有11万人口,城垣周长8千米多。城内有官署约60所,各种寺庙堂观160余处,驿道四通八达,为漠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元上都在草原上的繁荣,不仅推动了中国北部地区的建设和开发,也极大地加强了中外交通和中外关系。元朝以元上都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驿路,打破了欧亚大陆上的封建诸侯城邦的壁垒,连通了欧、亚、非三大洲之间的交通。著名的“草原丝绸之路”起点就是在元上都,每逢春天都会有大批商贩从欧亚各地赶来,以各种奇货异宝与元朝人士交易,从而实现了几大洲人民的了解与交流。先后有罗马教皇使者、高丽国王、波斯、缅甸、尼泊尔使者及意大利商人、印度僧侣造访这里。1275年,马可?波罗随其做生意的父亲、叔叔由意大利前来,在元上都宫殿里觐见了忽必烈皇帝。之后,他在这里度过了16年,回国后口述了《马可?波罗游记》,使得元上都闻名于世。“安乐的宫殿有倒影,宛在水波的中央漂动;这儿能听见和谐的音韵,来自那地泉和岩洞。”这是英国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97年读到《马可?波罗游记》之后,在“悠然神往”中所写的著名诗篇《忽必烈汗》里的诗句。由宫殿、草原、森林、溪流构成的梦境中的上都,当时在西方国家被称作Xanadu,在英美的《韦伯英语大辞典》中被单独列为词条;欧洲天文学家还用它命名土星的第六颗卫星。几百年来,Xanadu成为欧美人士描绘神秘美丽地方的形容词,亦有宛如仙境之意。, 百拇医药(杨欣云)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