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2年第17期
编号:12743014
天津方言与城市性格(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日 百科知识 2012年第17期
     外地人一到天津,首先体会到的不仅是天津城独特的建筑韵味,以及天津小吃的美味,还一下子会被直爽、豪放、简洁、幽默、语调独特的天津话逗乐了。

    天津方言岛

    天津方言与普通话接近,二者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其次在词汇方面,而语法与普通话基本相同。通常人们说的天津方言(或天津话),是指天津市内六个区和西青区大部分、东丽区小部分土著居民所使用的方言,它属于北方方言区的一个分支。

    总体来看,天津方言片的东、南、西三面被静海方言片包围着,北部则是武清方言片,这就形成了一个“方言岛”。

    方言岛是语言学术语,由于历史上大规模移民,外来的方言势力占据了原来某方言区的部分区域,就形成被原方言区包围着的独立的方言孤岛。譬如承德,它距离北京200多千米,居民却操一口纯粹的北京话,与周围大不相同,这是由于清朝康熙时兴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北京的宫廷供奉人员和皇宫卫队的大批官兵移住该地,定居下来,以致压倒原来居民所操方言,使之同化于北京话。因此,承德就成了一个方言岛。
, 百拇医药
    方言岛形成条件有三:人群大规模集体迁徙;居民聚居不散,形成相对独立的语言社团;外来的方言社团在当地社会生活中处于优势地位。

    天津方言岛以北的居民,所说的语言接近北京话,东北方向居民所说语言接近唐山方言,西南和东南则接近静海一带方言。

    母方言来自皖北平原

    据专家考查推测,方言岛中的天津话来源于江苏和安徽北部的方言。经著名社会历史学家李世瑜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调查考证,天津方言的母方言来自以宿州为中心的皖北平原。2010年和2011年,天津的语言学家组成专家组,深入安徽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与天津方言相同度最高的是固镇和宿州,其次是蒙城和蚌埠。与天津方言相似的淮北方言,以固镇、宿州和蒙城这个三角区域为中心,其四界范围大致是:江苏徐州市以南,淮南市以北,涡阳县以东,“五泗灵”(五河、泗县、灵璧)以西。天津方言的母方言,很可能就来自这里。
, 百拇医药
    天津是一座移民城市。明代实行军屯制度,外地大量移民以军事组织的形式来到天津一带屯垦官田,从而出现了许多冠以姓氏的“官屯”地名。“燕王扫北”时,安徽宿州一带有大批军士携带家眷来到天津。这些移民实行军事建制,“家庭承袭,邻里相望”,形成相对牢固的“语音社区”。于是,具有低平调的皖北方言成了天津卫的通用语。查询《明史》,人们会发现,明初驻军天津卫的官兵籍贯多为江苏和安徽,以皖北地区居多。按当时的规定,每个将领至少应带领100名与自己籍贯相同的士兵携家属北上。因此,驻守天津的皖籍官兵多达5万多人。皖籍军队及家眷入驻天津,为当时土著尚少的天津增加了人口;同时,由于军官处于统治地位,安徽方言必处优势地位,进而对天津话的产生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历史上南北漕运的中心,中国北方贸易转运的集结之地,明清两代,苏皖和晋冀鲁豫地区的大量移民,或屯垦,或漕运,或逃荒,或经商,陆续迁至天津;随后,盐业、金融、实业、商业乃至政界、军界、文化界知名人士,在天津安家落户。因此,河北、山东和北京、东北的方言,对天津方言的形成发展也产生了种种影响。
, http://www.100md.com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开放、文化教育发展、人口流动和广播影视的传送,天津话中的一些古老词汇逐渐消失,天津话的语音、声调已明显地向普通话靠拢,那些方言俚语中准确、生动、形象的部分则融入到普通话之中。

    天津方言的津派气息

    天津市区与北京相距不过100多千米,与说北京话的武清方言片相距只有10多千米,但天津话和北京话在语音上的差异显而易见。操天津方言的人只要一张嘴,就使人感受到一股与众不同的津派气息扑面而来。

    天津方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语音方面,典型的语音特点又集中体现在声调上。天津话与普通话都有四个声调;但在调值上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阴平(一声)声调上,二者差别很大。普通话的阴平读音呈现出高平调,是四声中的最高声调;而天津话的阴平读音呈现出低而降的调值,音程短促,是四声中最低的声调。例如,“天”“七”“飞”“边”等字的读音,普通话调值高,天津话调值低。除此之外,天津方言的语音中也有一些特别之处。
, http://www.100md.com
    在天津,一些地名有特殊的方言读音,譬如“水阁大街”“玉皇阁”“北阁”等地名中的“阁”字,不读ge,而读gǎo。天津著名民谚:“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读为gǎo)。”为什么天津话把“铃铛阁(ge)”读为“铃铛阁(gǎo)”呢?很可能是受母方言(安徽话)影响所致。这个发音可能是“燕王扫北”时安徽籍的军人带来的读音。

    坐落于天津市区内的“水阁”“北阁”“玉皇阁”等的“阁”读gǎo音;而位于市区之外的“阁”,如位于西青区杨柳青的文昌阁、位于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等,其“阁”字读音却一律与普通话读音一样。这是因为杨柳青、蓟县都在天津方言岛范围之外。

    天津方言的码头文化特质

    地域文化渗透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对方言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甚至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地域文化的典型外化,就是建筑、地名和方言。我们对某座城市的印象或记忆,一是独特的建筑,二是别致的街名,三是迥异的方言。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建筑为历史自传,地名是文化年轮,方言乃城市名片——唯其三者,才是某一地域文化的独特内涵与典型外现。
, 百拇医药
    就拿天津的地域文化来说吧。有人说天津文化可分三类——城厢文化、租界文化和码头文化。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天津的文化特征更侧重于码头文化,码头文化与天津方言更是相辅相成。请看天津作家林希在《九河下梢说码头》一文中的描写:天津人讲“精气神儿”,天津人骂人是“死蔫蛆”,全都是码头遗风。天津人连吃饭都带着码头气派,天津人吃煎饼果子,吃大饼卷牛肉,把这种吃法叫“吹喇叭”,就是不能因为吃饭误了潮起潮落的时间……既要相互适应,又恪守自己的生活方式,“混个热闹”,把钱挣到手是“真格的”。天津人讲最后目的,不注重过程,只要“大面儿”上过得去,没有那么多规矩板眼。光在一个码头上混,天津人说是“栖锅底”算不得是本事,要有本事跑码头,在各个码头间跑来跑去,这,就是《日出》里胡四说的那个名词“吃得开”……“老牛筋”不行,“老执鬼”不行,先要有“人缘儿”,然后才会有“饭缘儿”。必须八面玲珑,天津人说要会“来事儿”,如此,才能在天津这个大码头上“横趟”。, http://www.100md.com(谭汝为)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