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2年第21期
编号:12742595
嗓音与遗传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百科知识 2012年第21期
     一个人是否有好嗓音既取决于遗传,又取决于后天因素。研究人员早就归纳了13种父母可以遗传给后代的相貌和生理特征,其中包括绝对遗传,如肤色;半数概率遗传,如肥胖;后天可塑遗传,如嗓音。

    通常男孩的声音大小、高低像父亲,女孩的像母亲。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著名歌手王菲的女儿窦靖童(13岁),说话时的声音有点硬,但唱歌的时候嗓音清脆好听,继承了王菲的唱歌基因,甚至可以与其母媲美。

    声带决定嗓音

    人们能发出声音取决于一些发音器官,如嘴、腭、鼻、肺和声带,还有这些器官共同形成的共鸣腔,但是,发音的高低和优劣主要取决于人的声带。

    音乐理论把人的歌唱嗓音一般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例如,女高音听起来明亮纤细,高声区发音很流畅,而唱低音时声音较薄弱。女高音的发音基础在于唱女高音的女性声带结构短而薄,其长度一般在8~12mm。根据声带结构和音高范畴,女高音还可细分为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与花腔女高音三种类型。
, 百拇医药
    抒情女高音的音色甜美、柔和、清丽,演唱常常以音色而不是音量取胜,适合于表现富于抒情性的、流畅的曲调,其音域为 c1~c3,意大利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雷娜托·苔巴尔迪属于此类型。

    戏剧女高音的声音浑厚,结实有力,适宜演唱歌剧中富于戏剧性、充满激情的作品,其音域为b~b2,中国女高音歌唱家么红属于此类型。

    花腔女高音的声音纤细、轻巧、灵活,音色明朗、清脆而富于弹性,拥有能演唱各种装饰音与华彩乐段的技巧,适合于表现轻快、活泼的感情,其音域为c1~c3(或d3、e3、f3)。意大利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卡里库奇属于此类型。

    相反,唱男高音的人的声带构造比较结实而边缘较薄,声音高亢、嘹亮。男高音与女高音的差异在于声带,他们的声带比女高音的声带不仅长,而且宽和厚,男性的喉结也大,因此天生就比女声低一个八度音区。男高音也可大致分为抒情男高音与戏剧男高音两种。
, 百拇医药
    抒情男高音音色优美、明亮,高音区声音高亢而舒展,适合演唱各种抒情性的歌曲,其音域为c1~b2(或c3),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和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都是此类型。

    戏剧男高音声音结实、饱满、有力,富有男性英雄气概,适宜于表现慷慨激昂的豪迈感情,所以这类男高音在德语国家中又被称为“英雄男高音”,其音域为c1~b2。

    西班牙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的嗓音属于此类型。

    决定嗓音的基因

    如同其他生理特征的遗传需要基因作为载体一样,嗓音的遗传也需要基因,因为声带的长短宽厚和发音时其他发音器官,如嘴、腭、鼻等的形状都是由基因决定的。

    研究人员早就认为,决定一个人嗓音的基因可能有好些,但目前已经发现的是一个重要的基因FOXP2。人和动物能发声都是因为有FOXP2基因,但是,人与动物的FOXP2基因又略有不同,这才让人类有复杂的发音功能,并且能用嗓音歌唱。但是,在歌唱方面,人也许比鸟儿逊色一些,不过,FOXP2基因在人和鸟儿大脑中的表达和大脑指挥发音的神经通路是相似的。
, http://www.100md.com
    鸟儿的鸣唱神经系统有两条主要的通道(神经回路),一条是发声运动通路(VMP),其途径是,高级发声中枢(HVC)-弓状皮质栎核(RA)-舌下神经气管鸣管亚核。这个通道与人脑皮质-脑干运动通路是同源的。

    鸟儿的另一条鸣唱通道是前端脑通路(AFP),途径是,高级发声中枢(HVC)-X区-丘脑背外侧核内侧部(DLM)-新纹状体巨细胞核外侧部(LMAN)-弓状皮质栎核(RA)。此通路参与鸣唱学习。鸟儿的前端脑通路与人类大脑皮质基底神经节-丘脑-皮质回路同源。前端脑通路中的X区是鸟儿鸣唱学习的必需功能区域,它与哺乳动物中的基底神经节在进化上是同源的。

    但是,为何鸟儿的歌唱更为好听也许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才能解答,但人的嗓音至少是由一些基因决定的。

    尽管每个人都拥有FOXP2基因,但是该基因在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表达,体现在男女嗓音上更是如此,其中,体现在男女嗓音上的重要生理基础部分就是声带、嘴、腭和鼻等。由于每个人的基因型不同,因而决定了每个人的嗓音不同。基因具有遗传性,因此人的嗓音也具有遗传性。尽管这其中的奥秘还需要科学研究的深入解答,但嗓声具有遗传性是可以肯定的。
, 百拇医药
    分辨音调的遗传性

    一个人能唱出好声音并非只是有优异的发音器官就能做到,还需要其他的能力,例如辨别音高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可能分辨别人发出的声音或乐器演奏的声音的高低,也能分辨自己发出的声音的高低,否则一个人就无法判断自己唱的是高音还是低音,声音是否有旋律,是否跑调,是否有节拍或节奏感等。

    在辨识音调方面,研究人员也发现,一些人天生就有辨识音调的能力,而另一些人则差一些,这也为前者创造了从事音乐工作的先天条件。而且,这种辨识音调的能力也是有遗传性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儿科教授简·吉特谢尔等人的一项研究发现,并非只有莫扎特才能很准确地分辨出一种声音是A调还是降D调,相当一些数量的人都有这样的能力,但这种辨识音高的能力可能是遗传的。

    研究人员对8岁~70岁的2213人做了一个在线测试,测试内容中包含有36个电子音调和36个钢琴音调。对于每一种声音,要求受试者能在音阶中找出相应的音符。测试成绩至少要达到24.5分,才表明受试者具有音高分辨能力。测试出现了两组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些人表现出相当精确的分辨能力,另一些人则完全是瞎猜。
, 百拇医药
    这种结果表明,人群中一些人要么具备辨识音调的能力,要么完全没有这种能力,这似乎是基因在起作用。但是,研究也发现,人们辨识音调的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改变。例如,年纪稍大的人,在区分音调时,有升调的趋向,例如把D调记成升D调,把升A调记成B调。吉特谢尔对此的解释是,这可能是基膜在起作用。基膜是耳蜗震动的部分,声音通过震动,经耳蜗毛细胞传递给大脑听觉皮质,让大脑辨识声音的高低和节律。随着时间流逝,基膜震动不断增强,人们识别声音的音高也上升了。

    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结合

    嗓音比起长相和形体来更不容易区别,因为它们是看不见的东西,只能靠听觉来分辨,所以迄今研究人员对嗓音的遗传研究并不深入。但是,由于嗓音和发音需要嘴、腭、鼻、肺和声带等器官,这些器官的大小,发音时声带震颤的强弱,颜面部骨骼的大小,以及共鸣腔容积的宽广等,都会影响到发音。这些要素也会体现到遗传中。

, http://www.100md.com     后来,吉特谢尔研究小组又选了一些特别的受试者进行研究,他们和他们的亲戚都有音高分辨能力。研究人员同时提取他们的血液,对其DNA进行检测,以确定音高分辨能力是否真的与基因有关。现在,吉特谢尔等人已经在DNA上查到了与人分辨音高能力相关的大致DNA序列(一些或一组基因),这些基因就是辨别绝对音高(AP)的基因。

    吉特谢尔研究小组对73个具有辨别绝对音高能力的家庭进行了基因型的检测,分别查验了609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具有欧洲血缘的45个家庭的成员在其8号染色体上有相似性,即8q24.21区段,这个区域的DNA与辨别音高有密切的关系。

    当然,与辨别音高相关的DNA序列并非只有8q24.21,还有其他一些,如8号染色体上的8q21.11,7号染色体上的7q22.3和9号染色体上的9p21.3。在染色体的这4个区域,只有7q22.3更具有共性,因为在有东亚血缘的19个家庭中也发现了这个基因序列,而且与识别音高有很高的关联性。
, 百拇医药
    尽管确认这些染色体上与辨识音高相关的基因序列还需要更多和更精确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已经表明,辨识音高的能力确实与基因相关,而且有遗传性。

    但是,嗓音也具有后天因素,这就是对发音的训练和对音高辨识能力的开发。正如吉特谢尔所说,如果基因确实对音高分辨力产生作用,这并不奇怪。但是,这种能力并不完全是天生的,环境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一些人可能有这类遗传基因,但是,如果小时候没有进行任何音乐方面的训练,他们在这方面也表现不出有多优秀。同时,如果没有这方面的遗传基因,通过从小就开始的训练,也可以开发一个人的音乐才能。

    也有大量的事实证明,父母生理解剖结构所遗传的音质如果不美,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发音训练而改变。这就会使某些嗓音条件并不优越的人,通过专业、科学和刻苦的练习而能发出甜美或圆润的嗓音。

    【责任编辑】张田勘, 百拇医药(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