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3年第1期
编号:12742631
蛇蛙大战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日 百科知识 2013年第1期
     通常,蛇是蛙、蟾蜍等两栖动物的天敌,蛇吞食蛙或蟾蜍甚至经常被当作食物链的典型例子。但是,蛇也不总是稳操胜券的一方,例如,在广西的十万大山中就经常上演令人惊心动魄的蛇蛙之战。这里分布有一种棘胸蛙,它是体形较大的蛙类,身体粗壮,雄性体长约在10~13厘米之间,胸部有分散的大黑刺,是当地蛇类的主要猎物之一。

    不过,棘胸蛙有时也会主动向蛇发出挑战。在夜晚,正当三五成群的棘胸蛙蹲伏在石上高歌时,一条1米多长的毒蛇竹叶青寻着歌声爬来,准备在斑驳阴影的掩护下无声无息地偷袭它们。当竹叶青咬住一只棘胸蛙时,四周却响起了一片棘胸蛙的叫声。一只蛙首先像闪电般“嗖”地跃起,猛扑到竹叶青的身上,并且用粗壮有力的四肢紧紧箍住它的身体。紧接着其他棘胸蛙也扑到蛇身上,有咬蛇尾的,有钳住蛇头蛇颈蛇身的,争先恐后地轮番发起攻击。开始,竹叶青用它的尾抽打棘胸蛙,但当它的尾巴上吊着好几个秤砣似的棘胸蛙之后,就再也抡不动了。不知不觉的,竹叶青被棘胸蛙引诱到了河边,尽管它拼命地挣扎,最终还是被棘胸蛙一步步拖进水里活活淹死了。

    在非洲的“蛇蛙大战”中,如果蛇打算吞食非洲爪蛙,那它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在非洲爪蛙的皮内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使蛇的嘴不由自主地只能张开或抖动,无法合上,时间长达半小时到一小时之久。显然,非洲爪蛙分泌出的这种化学物质能够保护自己免受蛇的侵袭。科学家研究发现,这种化学物质能使蛇的身体无法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多巴宁,这种化学物质水平的降低能导致动物产生不自觉的肌肉收缩,就像人类的震颤麻痹患者一样。因此,有的科学家还打算通过对蛇和蛙的研究,能找到战胜这种疾病的办法。

    在我国民间,一些地方流传着“毒蛇怕蟾蜍”的说法,因为蟾蜍满身疙瘩,在耳后腺和皮肤腺分泌的蟾酥具有强烈的毒性,因此蟾蜍可以靠分泌的毒素战胜毒蛇。不过,这个传说并不可靠,大多数情况下,蟾蜍都是蛇的主要猎物之一。科学家还发现一种奇特的现象:有些无毒蛇,例如分布于亚洲的虎斑颈槽蛇,在捕食有毒的蟾蜍后,能够将蟾蜍体内的毒素提取,并储存在颈腺中。一旦这些蛇类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它就会将储存的毒素重新释放出来,作为自己的防卫武器。

    不过,蛇、蛙与蟾蜍并非永远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关系,在自然界发生灾难的时候,它们也有同舟共济的时候。不久前,一位摄影师就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拍摄到惊人的一幕:在当地发生的一场洪灾中,一只绿色的蛙跳在一条蛇的身上,紧紧地抓住它的背部,在洪流中奋力挣扎,最后顽强地渡过激流。两只“天敌”动物一起合作,成功地战胜了大自然的灾难!这个蛙与蛇的故事,在人类看来,结局的确非常完美。

    【责任编辑】庞 云, http://www.100md.com(湘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