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3年第2期
编号:12742728
紫禁城如何取暖过冬(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3年第2期
     北京的冬天是漫长的,一年内约有150多个寒冷天。最冷时,气温低至-20℃左右。冷天如此之长,昔日皇宫里是怎样取暖的呢?

    紫禁城内,位于中轴线上的宫殿都是坐北朝南的,这种建筑设计有利于依靠日照取暖。此外,无论正殿,还是配殿,都有厚厚的墙壁和屋顶,保暖效果很好;再加上一道又一道高大的宫墙,可以抵御寒冬季节西北风的侵袭。

    当然,建筑上的设计仅能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室内取暖还要另外有一套设备和措施。

    暖阁与火炕

    紫禁城的宫殿大多在地面下设有火道,添火的炉门设在殿外檐廊下,有1米多深的坑洞,即炉膛。这就是有名的暖阁结构。昔日康熙、同治和光绪帝结婚的洞房——坤宁宫东暖阁,如今还保留着这种设施。殿前的炉坑口覆盖着包着铁板的木盖,至今可见。

    殿内设有暖炕,炕下有火道,其结构与今北方农村中的火炕差不多。紫禁城暖阁的地面和炕面是可以加热的,其结构是在殿内地面之下或炕面之下,事先用砖砌筑一条蜈蚣型或金钱眼型的烟道,主烟道直径约70~80厘米,分支烟道直径约40~50厘米。烟道之上加以平整之后,再用坚固的金砖墁地或铺造炕面。与此同时,在殿宇前檐之下预留一个深约1.5米、长约1.5米、宽约1米的炉坑。炉坑内设有炉膛,并与殿内烟道连通,由专门负责司炉的太监蹲身在此点燃柴炭,殿内循环的烟道就会产生热流,烘热地面或炕面,殿内温度随之徐徐上升,以达御寒之目的。这种取暖技术在我国已有逾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天取暖的主要方法之一。
, http://www.100md.com
    1999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吉林省通化市的万发拨子遗址发掘出3座魏晋时期的住宅遗址,遗址内有使用火炕的遗迹。火炕大致呈长方形,以块石砌筑成内外壁,在块石之间以板石立砌成复式烟道,烟道上部用经过修整的板石或块石平铺覆盖,间隙用碎石填充,形成平整的炕面。火炕内壁已经被烧成红色,灶内积满灰烬,表明这些火炕使用了相当长时间。火炕是要有烟囱的,以便烟道与外面的空气流通,使柴炭燃烧更加充分。考古人员在挖掘现场没有发现火炕的烟囱。游览故宫时,你也许没有发现殿宇屋顶上方的烟囱,这是因为,烟道的设计是有坡度的,从炉膛部位至烟道末端是呈上升趋势的,在殿宇的后墙上设有垂直烟道和若干个同烟道连通的出气孔,是为大屋檐下的隐形烟囱。只是游客至此往往不太留意。

    薰炉与手炉

    除上面的设施外,殿内冬季还设有火炉,或叫薰笼。薰炉的制作十分精美,分为盆和笼两部分。大的薰炉重达数百斤,通高1米多,或3足,或4足,有的是青铜镏金的,有的是掐丝珐琅的,十分华贵。如今,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内,都陈列有薰笼。
, http://www.100md.com
    这种薰炉源于汉晋时期。那时的薰炉是用青铜铸造的。炉子上方有一个镂空的圆球状盖子,炉内炭火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就是从这个镂空的盖子散发出去的。有一种薰炉,因产于山东博山而得名博山炉,流行于汉朝至隋唐。薰炉材质不同,样式各异,有的上面还有仙人、走兽、祥云图案,像征蓬岛仙境。

    2003年,人们在山东省临沂市王羲之故居附近发现两座魏晋时期的古墓。墓室内随葬有磁器、铜器等,其中,用青铜铸造的薰炉最为精美,炉盖呈拱形,上部铸塑有仙人骑兽、神雀附刍等,造型生动优美。专家根据铜器上的铭文确认,此乃晋代遗物,距今至少已有1700~1800年悠久历史,是我国出土最古老的青铜铸造薰炉。虽然目前并没有确凿证据认定这件薰炉为王氏家族当年取暖所用;但墓主人应与当时的王氏家族或名人望族、达官贵族有一定关系。

    除了大的薰炉,还有一种小的火炉如西瓜大小,随手可以提动,放在脚下暖脚的叫脚炉,用来暖手的叫手炉,它们的制作更加精美讲究。当然,这种小的火炉只有帝、后及妃、嫔们才能使用。手炉通常是放置在火炕上或炕桌上的,手炉上端设有提梁,根据主人的意愿,可以由太监或宫女随时移置到适宜之处。现如今,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上百件清代手炉。
, http://www.100md.com
    手炉小巧玲珑,制作精美,一般高18厘米、长15厘米、宽10厘米左右,以圆形和椭圆形为基本形状,再加以装饰性的变化。其结构分外壳和内胆两层:外壳可根据需要,运用不同的工艺进行制作、装饰;内胆为铜制,架于外壳的口沿之上,以备燃炭。口沿上设置镂空盖,用以通风换气。热量通过内外两层之间的空气进行传导,使外壳既温暖,又不至烫手。

    手炉的制作工艺多以铜质镏金或掐丝珐琅为主。掐丝珐琅是在金属胎体上,用细而薄的铜丝焊在图案轮廓上,在其内外填充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经烧制、打磨、镀金而成。装饰内容都是具有吉祥意义的鹤鹿、双蝠、花卉、寿字等。

    清宫珐琅手炉的装饰特点均是在腹部进行若干个开光,光内彩绘不同的写实花卉和动物图案,并富有吉祥之意,如鹤鹿同春、三羊开泰、吉庆有余、岁寒三友、富贵牡丹等;光外饰以色彩艳丽的缠枝花卉纹。绝大部分不做款识,只有一件做款。这是一件乾隆款画珐琅开光仕女图手炉。该炉长方委角形,四角设云头形足。腹部四面开光,光内分别为仕女在女童的陪伴下,弹琴、对弈、书写、绘画,恰好为琴、棋、书、画图意,展现出了女子应具有的才情与美德。足内白釉,中央红色单线长方框,内书“大清乾隆制作”楷书款。
, http://www.100md.com
    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还有一种金龙手提暖炉是专供皇帝冬季出巡时由贴身内侍太监拎着的暖炉。这种暖炉为铜质镏金,提炉由炉杆、链、炉三部分组成。炉高16厘米、宽23厘米。炉为圆形,似桶,上部略大。炉上有圆形盖,盖面微隆,镂空八卦纹。盖顶有一龙钮,炉体有三个凸起的兽面,兽口衔环,环接联提链,炉下有三个象首,象目前视,象鼻下卷为炉足。炉链颇长,一端接炉,一端接链盘,链盘上有一钮,钮上有环,接于提杆。提炉金光闪闪,看上去暖洋洋的;但炉内并不一定点燃有炭火,以免烧着皇帝的龙袍,这种手提暖炉也是宫廷仪仗用器之一。

    上好红罗炭

    火炉中所用的燃料是木炭。上好的木炭叫“红罗炭”,是由涿州、通州、蓟州、易州及顺天府所辖的宛平、大兴等县用硬实木材烧制的。成炭以后,运送到红罗厂(今西安门外),按尺寸锯截,盛入涂有红土的小圆荆筐,再送入宫内使用,所以名为“红罗炭”。, 百拇医药(王铭珍)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