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3年第4期
编号:12742495
元宵佳节话灯彩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3年第4期
     石城灯彩源于赣江源头江西省赣州市境内的石城县。石城地处江西東南、赣州地区東北,東南紧靠武夷山,界临福建宁化、长汀,以境内“环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南唐保太十一年设县,是客家人南迁的重要通道。在1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石城民间渐渐形成了“事事当中有规矩,样样规矩不离灯”的风俗。

    石城灯彩的起源

    石城灯彩起源于唐末宋初,与客家人南迁关系密切。从汉明帝开始,中原就有“元宵燃灯”之俗。相传汉明帝为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日夜晚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节皆以灯为俗,因此也有“灯节”之称。后来,元宵节张挂彩灯的习惯逐渐从皇宫流传至民间,并同时出现了赏灯和其他一系列民俗活动。元宵节观灯,在南北朝时期已蔚然成风。大约在隋代,民间狂欢活动也加入进来。到了唐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使社会生产力发达、经济富庶,元宵节的规模更为宏大,并开始逐渐脱离宗教活动的形式,成为一项民间欢庆活动。客家人南迁后把灯彩习俗带入石城,这与灯彩习俗的民间化及客家人入迁石城的时间是吻合的。
, http://www.100md.com
    灯彩传人石城后,能在当地迅速发展与其方言土语以及色彩爱好有关。石城地方称男性为“丁”,石城方言“灯彩”和“丁财”谐音,故隐喻“灯彩”为“添丁发财”、“丁财两旺”的吉兆。另外,石城自古“士尚气节、男力耕种、妇勤女红尚矣”,灯彩色彩红彤亮堂,鲜艳华丽,是兴旺发达、欣欣向荣的象征,石城人民深爱之。据乾隆乙丑年所修《石城县志》载:“元宵前后……又好作灯游之嬉,搬演成队锣鼓。”灯彩主要在正月元宵节前后表演,与汉代“燃灯表佛”习俗一脉相承。

    民间的灯彩活动

    自正月初一起,人们游村串户舞灯为戏,直至元宵谢灯为止,久之渐成习俗。发展至近代,石城灯彩活动已突破时间的限制,几乎月有节、节有灯。石城灯彩品种繁多,万物皆可入灯。民间歌谣云:“灯彩纸扎随意变,海阔天空万物全。扎物似物凭手巧,以假乱真难分辨。”常见的灯彩有龙灯、罗汉灯、麒麟送子灯、茶篮灯、船灯等。依据制作特色,石城灯彩可分为吉祥物类灯、动物类灯和风物类灯三大类灯种。吉祥物类有龙灯(秆龙灯、麻布龙灯、板凳龙灯)、麒麟灯、观音坐莲灯、八宝灯等;动物类有狮灯、蛇灯、蚌壳灯、马灯、鲤鱼灯等;风物类有茶篮灯、风车灯、宝伞灯、荷花灯、船灯、箕笼灯等。
, 百拇医药
    石城民间灯彩活动都是自发性的,其组织有一套特殊的仪式。首先组成灯队,并推举一至二名“灯头”,“祖祠社庙燃灯张乐,族内举男者名曰灯头”,负责灯队组织筹备工作。灯队多由各村青壮年组成,出灯前由民间艺人辅导并指定专人制作灯具和服装。临出灯需发送灯片,出灯当日,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以恭贺新喜为名送之于各家各户。出灯时,其首场演出须在本地社公庙前发灯。而后,由“灯头”手执箕笼灯在前引导,两只排灯跟后,随后乐队及龙、茶、蚌等灯依序排列组成一个完备的灯队。如单种灯队,蚌壳灯应让龙灯先行,尊龙灯为灯之首,其中秆龙灯又是龙灯之首,所有灯队遇秆龙灯都应让其先行。接灯时,接灯人家需放鞭炮迎灯,首先至厨房厅堂“打八仙”,而后赞礼喝彩,再进行表演,演出节目的长短由“灯头”掌握。演毕接灯人家向灯队赠送一个红包答谢。演至元宵节,于当晚焚毁灯具作谢灯仪式,同时设宴庆贺,方告最后结束。整个灯彩活动以娱乐为主,也间杂着一些民间祭祀活动。

    灯彩的艺术特色

    石城灯彩是客家灯彩艺术的典范,是集灯具、音乐、舞蹈、美术、剪纸、竹木工艺于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通过乐器声音、人物舞蹈和灯具光彩的流动和变化,以文传声、以灯抒情,表达着客家人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 http://www.100md.com
    石城灯彩的制作风格独特,竹木是构造框架的主要材料,灯彩外表最早是剪纸贴画,后来多为丝绸彩布。有编、扎、画、剪、刻、贴等工艺,力求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每枝灯可载火百余盏,制成人物鸟兽,配用机器,均能举动如生,省会各处多不及也”。秆龙灯、麻布龙灯、茶篮灯分别代表了吉祥物类灯、动物类灯和风物类灯三大类灯种的制作特色。

    秆龙灯为诸灯之首,用稻草捆扎而成,百谷乃人生存的必需,故称秆龙灯为龙灯之首。表演时龙身背脊上插上点燃的神香,用一锣一鼓,一人领灯,上门表演不需预送灯片,闯门串户,随到随舞。其祝赞词通常为“龙灯进屋,兴家发福,升官发财,买田做屋”。

    麻布龙灯各节皆用竹篾编成圆筒形,贯以木柄,龙头用彩纸糊成,扎以麻丝作胡须,龙尾与龙身脱节,头和腹的各节两侧用黄色或红色麻布连接,内装灯光设备,在麻布上绘或贴鳞甲,龙灯节数以7节为宜。

    茶篮灯又称“倒采茶”,在石城流行最广,深受群众喜爱,有肩挑、手提、手撑、手托、手握等多种形式,表现人们的采茶劳动生活。灯具系篮式八角瓶状,细腰、平口,内点灯。制时先用竹枝扎出框架,用白纸或白布粘合,再贴上各种精心凿刻的图案。
, 百拇医药
    石城民间音乐曲调婉转百变,通俗易懂,有表达爱情的《十更》、《十杯酒》和《十二铜钱歌》;有表达悲伤哭调的《放牛歌》、《烟花女告状》;有表达热闹欢快的《采桑》和曲牌《进城曲》等。作为灯彩构成要素的灯彩音乐主要在流行的民间小调基础上发展而成。根据唱腔的不同,石城灯彩又可以分为娱乐性灯彩、祝颂性灯彩和祈祷性灯彩三大类。

    娱乐性灯彩的唱腔全部采用节奏明快、旋律活泼流畅、富有强烈动感的二拍子石城民歌。演员随着音乐起舞歌唱,表演过程中竹笛和弦乐器伴奏,唢呐和打击乐器在前奏、间奏、尾奏中加入演奏,既能使唱腔听得清楚,又能增强热闹的气氛。

    在祝颂性灯彩活动中,为了使唱腔既能充分表现出欢庆热烈的情绪,又能充分表达美好的祝愿,石城民间创造了一套非常有特色的表现方法:乐器只用唢呐、锣鼓等音调高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用于接灯送灯和开头结尾营造气氛。

    祈祷性灯彩主要用于超度亡灵、祭祀祖先或为生者祈求平安。祈祷性灯彩音乐的乐器简洁,只用一支唢呐和打击乐,但是与演唱配合默契,互相呼应,产生一种超脱的感觉。这类灯彩的共同特点是活动空间广阔,气势浩大,活动人数众多。
, 百拇医药
    石城灯彩根据生产生活、传统风俗及地理环境,以象形灯具为特写道具,在劳动生活中提炼出灯彩舞蹈这一富有地方特色的舞蹈术语。表演灯彩舞蹈的男女动作同中有异,特色鲜明。如灯彩节目《倒采茶》的表演艺诀:“左手举灯不偏斜,交叉踮步手帕花;步轻如云走,扭动风摆柳;跳起如虎,蹲下如鼠;站四方走对角,上下调换穿篱笆;劳动生活入歌舞,围绕宝伞唱采茶。”将灯彩舞蹈中男女动作的基本要领及艺术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石城灯彩是客家民间艺术的奇葩,是客家人劳动生活的结晶,它以精美的灯具、柔美的舞蹈、优美的音乐为形式,反映出客家人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人文性格,犹如一幅客家人的生活画卷,显现出客家民俗文化的厚重与悠久。

    【责任编辑】王凯, http://www.100md.com(温小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