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3年第5期
编号:12742516
身体如何左右大脑?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1日 《百科知识》 2013年第5期
     早期心理学认为,我们的身体就像电脑的硬件,而我们的大脑所进行的活动,即认知活动,就像电脑的软件,它相对独立,不会受到身体的影响。但是随着心理学的发展,科学家发现身体与大脑的互动非常频繁,比如说抬头挺胸会让我们感到更加自信,做出微笑的动作能够给我们带来好心情。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界有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即“具身认知研究”——主要是强调认知对身体的依赖和身体经验对认知的影响。“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具体身体对外界的感知,身体的生理结构、活动方式、现时状态以及身体的感知运动经验,决定了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和诠释。

    冷咖啡与热咖啡实验

    耶鲁大学的科学家威廉斯安排他的助手与被试者在电梯里见面,途中助手们告知被试者因为需要先帮他们登记,所以先请他们帮忙端着咖啡(热咖啡或冰咖啡);进入实验室之后,他们会拿到一份人格问卷,里面有对某个虚拟人物A的描述,等他们读完描述之后,要根据对A的印象进行评分,其中有涉及“积极”或者“消极”这样的特质,也有其他的内容。研究者发现,之前端热咖啡的被试者更倾向于把A评价为热情的、友好的、 亲切的、善意的,而端冷咖啡的被试者的评价相对来说比较消极或中性,但是在其他特质上,比如“诚实”问题上两组的评分则没有差异。
, http://www.100md.com
    纽约城市大学的娜塔莉·艾斯金副教授的研究也表明,人们确实会进行这样不理性的判断。她的实验十分有趣:首先,把被试学生平均分成3组,在被试者认为的“实验前的准备时间”里,让其喝下口味不同的3种饮料,第一组是鲜榨橙汁,第二组是纯净水,第三组是一种瑞典苦茶。接下来被试者需要参与一个道德判断测验。结果发现,喝到苦茶的这一组,在道德判断上明显更加严格,认为图中的行为违反道德标准的程度比较重;而喝橙汁和喝水的两组则相对宽容,而且没有差异。

    这些实验让人们感到惊讶,我们的自身状况甚至是口中的味道竟如此轻易地影响了我们对外界事物的判断。不过,这和我们的一些常识和语言也是一致的,比如我们说某些人说话像“嘴上抹了蜜”或者是“恶言恶语”;好的状态,会形容为“飘飘欲仙”,坏的心情则是“沉重”,这也都是一些具身的感受。

    情绪上的“感同身受”

    身体不仅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和自身的活动,也会影响到我们的人际互动,也就是社会认知能力。
, 百拇医药
    “情绪的具身理论”认为,我们情绪的体验、感知或者理解等过程都与身体有着密切关系。我们感到生气或者伤心时会皱眉,这会导致皱眉肌的运动;开心时的笑,会导致颧肌的运动,而开心时的斜视则会导致眼轮匝肌的运动。

    那么除了自发的情绪会引起面部肌肉的运动外,还有什么其他方式吗?研究者尝试通过“语言刺激”来启动情绪,然后记录面部肌肉的活动情况,他们的发现和预期相符,个体面部肌肉活动情况与语言刺激内容具有高度一致性。比如,听到“面带笑容, 你切开了生日蛋糕” 这样的句子,实验人员记录到了颧肌和轮匝肌的显著活跃,表明被试者处于兴奋的情绪状态;而当呈现“当你意识到所有的学校都拒绝了你的时候,你瘫倒在椅子上”这样的句子时,记录到了皱眉肌的活动,说明被试者此时产生了与忧伤相关的情绪。

    由认知活动所引发的具身情绪体验,即为身体和情绪的互动。由此表现出的无意识面部表情,会让我们对他人的情绪理解得更加深刻。这种“感同身受”的能力也会提高我们的社会交往效率,让我们的情绪频率和周围的人保持一致。除了体会对方的情绪状态外,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具身模仿”,比如对方的面部表情、姿势和声音等,尽量让自己在这些方面与他者保持一致,也容易产生情绪传染,提高人际吸引力。当然,这种模仿不是生硬的举止模仿,而是在认同感较强的前提下所产生的自动化的反应。
, http://www.100md.com
    大脑中的魔镜:镜像神经元

    那么我们的身体与认知、情绪感受是如何建立起了快速的沟通渠道呢?有研究者指出,人类大脑内存在着一种叫做“镜像神经元”的运动神经元,它不仅在个体执行某一个行为是激活状态,在个体观察到对方做出相应行为时,也会产生激活反应。它就像魔镜一样,能够从对方的行为看到意图,然后做出解释和反应。

    这个神经元最早是由意大利帕尔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恒河猴的大脑中发现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他研究者在人类的大脑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神经元,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像照镜子一样通过内部模仿而辨认出所观察对象的动作行为的潜在意义,并且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就像上面提到的,我们除了会产生相应的肌肉运动外,也会产生相应的感受,比如高兴或者悲伤,而且在我们的身体或大脑上能够测量到相应的肌肉活动和电活动。

    传统上,对于行为意图的理解,通常被认为是通过推理过程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当某人做出一个动作时,观察者根据视觉提供的线索和一定的认知机制,推测出动作者的行为意图。比如说张三拿起杯子,如果杯子里有水,那么我们可以推测他是想喝水。这种解释虽然行得通,但所依据的仅仅是一些常识,而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则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我们具备这种理解他人的能力。牛津大学的海斯教授,通过思索镜像神经元存在的意义后指出:“匹配是镜像神经元的最基本性质”,动作的意图之所以被理解,不是因为经验的推测,而是观察者在大脑中模拟了同样的动作,而这一动作的价值意义和目的就是通过模拟过程所体验到的。
, 百拇医药
    这种神经元赋予我们“洞察”的能力,能够解释上面提到的诸多现象,而且对于理解人类思维能力的起源、理解人类文化的进化等重大问题都非常有启发性。

    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和具身认知的研究,尤其引起了教育学界的重视,众多教育学家开始对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了反思。过去,我们一直认为,“人”的“理解能力”或者说是“问题解决能力”,是通过分析事物各个方面的特征和属性,使用综合推论、概念形成等方法然后建立问题解决模型来完成的。而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使科学家认识到:人们可以通过直接模仿做出基本动作;在看到这些动作时,也能迅速理解,而不需要复杂的推理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不需要过多的思维过程,甚至发生的非常快,是我们的思维不能察觉的。这样,就产生了一套新的“顿悟模型”。那么教育方法,也应该由原来的“讲授”模式,演变成“感受”模式,因为当学生看见这些知识的时候,教育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了。

    【责任编辑】张小萌, 百拇医药(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