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318
编号:13716822
解读全球十大通缉犯(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318
     《福布斯》根据全球动态不断更新榜单,但始终没能平息或缓和针对上述两个问题的争

    议。相比之下,一些国际组织不需要体现某一国的政治意愿和判断,能更好地反映国际犯罪现状。比如,国际刑警组织就在其网站上公布了321个重要的通缉犯,其中甚至包括了澳大利亚的绑架犯和阿根廷的造假者。该组织不对通缉犯进行排序,而仅仅罗列罪行。

    “猫鼠游戏”

    几年来的“全球十大通缉犯排行榜”旨在通告民众,协助警方缉拿罪犯,但实际效果差强人意。事实上,所有出现在榜单上的通缉犯都没被捕。他们当中只有两人已经死去,一个是哥伦比亚大毒枭马林,他死于心脏病;另一个是拉登,他死于美军的突袭。拉登在被杀前一直混迹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间的“两不管”地带,成功躲过了数次史上最大规模的搜捕行动。如果不是美军巨大的投入和精确的部署,拉登或许还能长期藏匿于巴基斯坦。通缉犯和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的“猫鼠游戏”为什么常常以“老鼠”的逍遥法外而告终呢?
, 百拇医药
    除了通缉犯个人能力出众之外,他们涉及的金融贸易活动和代表的宗教意识形态力量也是逃脱追捕的原因。可以说,力量雄厚的通缉犯往往是一个组织的领袖,这个组织又常包含下列要素:1.是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一环,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2.是社会秩序的提供者,保障了某一地方社会生活的稳定;3.是某一宗教意识形态群体的化身,提供了宗教生活或武装斗争的指引。通常,一个通缉犯所在的组织同时包含以上两个、甚至3个要素。抓捕这样的通缉犯,就等于和一个强大的经济、文化或武装群体对抗,难度可想而知。即使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抓到这类通缉犯。

    以墨西哥毒贩和基地组织为例,就可以看出“猫鼠游戏”的特点。途经墨西哥的毒品大多销往美国,产自墨西哥、哥伦比亚、智利、玻利维亚等国。一方面,美国国内对毒品有巨大而稳定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生产毒品的国家,毒品种植户和加工商长期以毒品为业,没有其他就业机会。美国政府或墨西哥政府打压毒品走私集团,只会在短期内抬高美国国内毒品价格,使墨西哥毒品种植户和加工商暂时失业。一旦政府的打压力度减缓,毒品走私又会再度兴起。在这种情形下,大毒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毒品走私渠道,给墨西哥带来了就业机会,又满足了美国市场的毒品需求。大毒枭是危险的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要毒品市场存在,大毒枭就会存活下去。今天抓走了这个毒枭,明天又会冒出那个毒枭。
, 百拇医药
    基地组织体现了激进的伊斯兰教义,它通过宗教的号召力,吸引了不少伊斯兰人为其效力。虽然“9·.11”之后基地组织的本部被捣毁,不少领导人也被活捉或击毙,但它仍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政治力量。基地组织以武装斗争的方式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这对于生活在中东、中亚不少地区的民众极具吸引力。这里的民众认可基地组织对伊斯兰教的解读,对美欧倡导的自由世界观念怀有深深的怀疑或憎恨。基地组织把这些民众武装起来,进行军事训练,形成了广阔的“大后方”。很难想象,美国通过武力能彻底瓦解基地组织。只有当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宗教生活对外开放,基地组织才会丧失其宗教意识形态的“魔力”。击毙拉登或扎瓦赫里能在短期内抑制基地组织的活动,却无法实现长治久安。

    评价

    《福布斯》的“全球十大通缉犯排行榜”避免不了主观因素,却依旧吸引着公众的眼球,它折射出一个多彩的真实世界:这里有政治、经济、宗教力量的长期博弈,有超级大国倡导的主流价值,有犯罪集团的累累罪行,还有一个个惊心动魄的逃亡故事。

    读者如果静静地阅读每位通缉犯的履历,留心注意榜单的变化,肯定会对世界格局和走势做出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不是出于对美国观点的认可,而是出于对一个更美好世界的渴望。, http://www.100md.com(鲍磊翔)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