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4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140539
肯尼迪家族的新传奇(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日 《百科知识》2014年第3期
     卡罗琳·肯尼迪,已故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之女,在世界一片惊讶声中出任新一任美国驻日大使。作为前总统唯一的女儿,肯尼迪家族的“宝贝”,卡罗琳·肯尼迪能给美日关系带来新气象并续写家族的传奇吗?

    巧夺“印象分”

    作为第一个担任这一要职的女性,卡罗琳在日本似乎深得人心。据《华盛顿邮报》报道:“2013年11月14日肯尼迪大使还没离开纽约,日本记者就已经在机场守候。上周她乘坐马车向日本明仁天皇递交国书,一路上大约有5000民众夹道欢迎。日本媒体热切关注和报道她日常生活的细节,电视主持人也滔滔不绝地评论她的穿着打扮以及家族历史……”在日本民众眼中,这位前总统唯一在世的孩子既是一位大使,也是一个明星,而在日本政要看来,肯尼迪家族有巨大的政治光环,所以必须重视卡罗琳的身世和她与奥巴马的交情。

    卡罗琳也积极配合,才上任几周,就连连巧夺“印象分”。她走访了饱受2011年地震和海啸之苦的日本灾民;探望灾区的小学生,和他们一起练习书法;参观日本航空自卫队航空总队司令部;拜见首相安倍晋三、外务大臣岸田文雄等政界名流。卡罗琳还特意强调美日同盟关系的互利性:她重提日本在卡特里娜飓风后对美国的援助,又盛赞美军与日本自卫队联合开展的“友好行动”(针对日本3·11地震及海啸难民)与最近在菲律宾的救援行动。卡罗琳对日本的了解并不多,但在赴任前她激动地表示:“期待着(在日本)结交更多的朋友……并且学习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她甚至回忆起20岁时和叔叔爱德华·肯尼迪在广岛的旅行,认为“这让我产生了强烈愿望,要为一个更好、更和平的世界努力”。

    日本媒体也不遗余力地塑造卡罗琳“美日联盟守护者”的形象。严格说来,卡罗琳还算不上一个成熟稳重的政治家:她在公开场合发言时,有时甚至会显得尴尬或紧张。一次《纽约时报》采访她,在半小时的节目中她重复说了142次“你们知道”(“you know”)这个短语,成了政界的笑话。然而日本媒体普遍把她的这个缺点形容为“女性化”和“温柔”。各家电视台对她所说的“美日同盟是非常重要的”给予了特别关注。日本《产经新闻》甚至在评论中表示:“希望卡罗琳·肯尼迪能够像她的父亲一样重视美日关系。”在这一背景下,不难理解为什么前日本驻美大使藤崎一郎把她形容为“美国政府送给日本的一份大礼”。

    家族VS自我

    毋庸置疑,笼罩在肯尼迪家族上的光环,也铸就了卡罗琳的“闪亮登场”。肯尼迪家族是美国政界响当当的“豪门”:在爱德华·肯尼迪逝世前的半个多世纪里,肯尼迪家族总有成员在政府或国会担任要职。在民主党内,谁要是获得了肯尼迪家族的支持,谁就在党内选举中获得了巨大优势。

    然而,肯尼迪家族也同时遭受了“肯尼迪诅咒”。在几十年中,常有家族成员死于意外事故,甚至与其联姻的其他家族也惨遭厄运。其中最出名的案例,当数总统约翰·肯尼迪和他的3个兄弟。老大约瑟夫·肯尼迪毕业于哈佛大学,被家族寄予厚望,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于由飞机故障引发的爆炸;老二约翰·肯尼迪成就了“总统梦”,在古巴导弹危机和黑人民权问题上颇有建树,却在1963年遭到暗杀,真相至今未能大白于天下;老三罗伯特·肯尼迪曾任司法部长,于1968年参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却在竞选演讲后遭遇一名巴勒斯坦移民的狙击,不治身亡。4个兄弟中,只有小儿子爱德华·肯尼迪逃脱了“男丁短命”的宿命。但他因为在1969年的一场车祸中提供了前后矛盾的证词,留下了政治污点。虽然7次入选美国参议院,却从没有染指过总统宝座。作为家族最后一名极具影响力的成员,爱德华因脑癌于2009年逝世,享年77岁。

    成长在父亲之死阴影下的卡罗琳,既要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又要维护家族的荣誉。身为前总统的“千金”,她的一生也注定不会寂寞。大学期间,卡罗琳迷上了电影和摄影,希望能举办个展。消息一传出,各路记者纷纷以高价收购她的作品,并为她筹备影展。然而,卡罗琳的母亲及时制止,取消了一切活动。她要女儿清醒地认识到,所有人都是冲着肯尼迪的姓氏来的。卡罗琳听从了母亲的意见。大学毕业后,她又到《纽约每日新闻》实习,工作第一天,她只负责替编辑“跑腿儿”。没想到,没有一个同事敢和她打招呼,大家都“吓怕了”——那可是戴着“魔咒”光环的人物!

    慢慢地,卡罗琳也体会到:自己永远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父亲的影子会跟随她一生。她选择了面对这一事实,一方面积极表达自己的主张,另一方面又学习驾驭父亲及家族的影响力。她的丈夫埃德温·施洛斯伯格是一个犹太人,当时很难被信奉天主教的肯尼迪家族接受,然而卡罗琳成功说服了家人,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在工作上,她醉心于慈善事业,活跃于为纪念肯尼迪而设立的各类学术机构和政府机关,建立起深厚的人脉关系,为日后步入政坛打下基础。

    为何是卡罗琳

    就在人们以为爱德华身后的肯尼迪家族慢慢走向没落之时,卡罗琳受命出任驻日大使。奥巴马为什么选择了她?选择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揭示出美国政治运作中不少“潜规则”。

    事实上,有人就对奥巴马的任命提出质疑。卡罗琳没有直接从政的经验,这是她的软肋。《芝加哥论坛报》评论道:“东亚的情势越来越不透明,一个外交和政治上都没有经验的人来担任驻日大使一职,其能力让人质疑。”

    问题的关键就是,奥巴马与肯尼迪家族颇有渊源。虽然没有正式踏入政坛,卡罗琳也不是与政治绝缘。早在2008年总统大选时,她就把肯尼迪家族的支持给予了奥巴马,让他赢得了民主党内的初选,最后成功当选。她甚至在《纽约时报》撰文,称:“此前我从没见过一位像我父亲那样激励人们的总统,但第一次,我相信找到了这样一位总统,他就是奥巴马。”2012年,她出任奥巴马竞选阵营联合主席,为他连任立下汗马功劳。卡罗琳的叔叔爱德华更被奥巴马称为“导师”,长期给予奥巴马政治支持。奥巴马在恰当的时机“投桃报李”,也在情理之中。

    另一方面,民主党内部的代际更替也是可能的影响因素。爱德华逝世后,现任国务卿克里也将在任期结束后退休。这样一来,民主党在新英格兰选区就缺少了一个大佬。卡罗琳是前总统之女,又具备广泛的影响力,很可能成为中意的人选。 (鲍磊翔)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