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4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140639
年华最盛惟灯节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日 《百科知识》2014年第3期
     时令年节历来为老北京人所重视,尤其是从春节到正月十五。送走旧历,迎来新年,爆竹声中,万象更新,热烈的气氛还没有褪去,又逢元宵节,北京城内高潮再次掀起,百姓张灯赏灯,尽情游乐。

    老北京正月十五张灯赏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而大规模的灯市则始于明代。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到北京以后,沿袭了明太祖朱元璋关于元宵节放灯十日的定制,正月十五前后,北京城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灯市活动。明《帝京景物略》记载:“今北都(指朱棣从南京迁到北京为都)灯市起初八,至十三而盛,迄十七乃罢也。”明《燕都游览志》也记载:“灯市在东华门王府街东,崇文街西,亘二里许……市自正月初八日起,至十八日始罢。”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明代灯市多集中在今东单以北的灯市口一带,每年的开放时间长短不等,但都以正月十五为中心。到了清代,灯市已不止在灯市口,而是陆续迁到了商业繁华区域。清《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悬灯盛处,则正阳门之东月城下、打磨厂、西河沿、廊房巷、大栅栏为最。”而琉璃厂更是百货云集,灯屏琉璃,万盏棚悬。厂前陈设杂技,游人杂沓,市肆玩好、书画、时果、耍具无不毕集。自正月初四五至十六七而罢,名曰逛厂。清《燕京岁时记》记载:“自十三以至十七均谓之灯节,惟十五日谓之正灯耳。每至灯节,内廷筵宴,放烟火,市肆张灯。而六街之灯以东四牌楼及地安门为最盛,工部次之,兵部又次之,他处皆不及也。若东安门、新街口、西四牌楼亦稍有可观。”

    想象一下当时的北京城,那时还没有电,城里城外,一入夜便是漆黑一片,虽有月色朦胧,灯烛引路,终还是夜色茫茫。只有到了灯节,猛然间,四处彩灯高悬,纵横交错,辉煌灿烂,宛如艳阳,照得百姓心中都明晃晃、亮堂堂的。而万民出动,兴致勃勃地观灯赏月,又是一种多么浓烈的气氛。

    灯节最主要的活动是张灯赏灯。史料记载,每逢上元五夕,西马市之东和东四牌楼下,均有灯棚数架。各类店肆高悬五色球灯,如珠琲,如霞标,或间以各色纱灯。由灯市以东至四牌楼以北,相衔不断。初月乍升,街尘不起,士女云集,童稚欢呼。店肆铙鼓之声如雷如霆,远近观游灯市者不下万人。 灯市彩灯各异,气势非常,灯的种类更是多种多样。悬挂的各色灯彩多以纱绢、玻璃及明角等为之,并在上面绘画古今故事,以资游客玩赏。

    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正月十五前后,入夜之时,北京城内各处灯市彩灯齐放,绚丽多姿。灯的种类名目繁多,工匠们各显其能,巧手扎制出千姿百态的灯盏,宫灯、人物灯、花卉灯、动物灯和走马灯,造型各异,精美绝伦。精心雕刻的冰灯晶莹剔透,更是巧夺天工。街巷两边,五光十色;楼上楼下,火树银花。每到放灯时分,百姓倾城出动,举家相随,观者如云,人声鼎沸。妇女和儿童也在这难得外出的机会中欢乐嬉戏,尽情享受。远远望去,灯市是灯的海洋、人的海洋,更是欢乐的海洋。灯火辉煌中,圆月高挂,天明地亮,交相辉映,欢乐场景通宵达旦,到处呈现出喜气洋洋的景象。

    灯市上除了高悬彩灯之外,施放烟火也是主要活动,以此为灯节增光添彩。当时烟火品种繁多,民间的花炮棚子制造出各色烟火,竞巧争奇,有“盒子、花盆、烟火杆子、线穿牡丹、水浇莲、金盘落月、葡萄架、二踢脚、飞天十响、八角子、炮打襄阳城、匣炮、天地灯”等,富室豪门,争相购买。清《人海记》记载了灯市上燃放烟火的盛大情景:“日初落,数千百灯一时先燃。其北列栅, 方广约五六里,散植烟火数百架。黄昏上御楼,向西坐,先放高架烟火,谓之‘合子’,最奇者为‘千叶莲花合子’。既毕,人气尤静。须臾,桥东爆竹发,药线从隔河起,飞星一道,倒曳有声,倏上倏下,列入栅中,纵横驰突。食倾,火光远近齐著,如蜇雷奋地,飞电掣空,此时月色天光,俱为烟气所蔽。观者神移目眩,震撼动摇,不能自主,移时,烟焰尽消,而九曲黄河灯犹荧荧如繁星也。”还有一种焰火,燃毕更为特别,竟有动物飞出:圆明园宫门列烟火数十架,药线徐引燃,成界画栏杆五色。每架将完,中复烧出宝塔楼阁之类,并有笼鸽及喜鹊数十在盒中乘火飞出。真让人大开眼界。

    远观灯市,上下闪亮,烟花四起,如百花齐放;近看赏灯人,手持花炮焰火助兴,相继燃放,一团团烟火冲天而去,划破夜空,留下一条条若隐若现的轨迹。簇簇烟火,声声爆竹,喷烟流火,声震夜空,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静者灯,动者炮,动静结合,元宵夜梦幻原来就在今朝。

    老北京的灯节是万众参与的节日。除了赏灯放烟火外,灯市上还集中演出各种精湛热烈的民间舞蹈、戏曲与杂技。清《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元宵杂戏,剪彩为灯。悬挂则走马盘香,莲花落叶,龙凤鳖鱼,花篮盆景……博戏则骑竹马,扑蝴蝶,跳白索,藏朦儿,舞龙灯,打花棍,翻筋斗,竖蜻蜓;闲常之戏则脱泥钱,蹋石球,鞭陀罗,放空钟,弹拐子,滚核桃,打尜尜,踢毽子。”这么多的游戏、杂技汇聚一堂,艺人争相献技,观众得以大饱眼福。

    在灯火通明、月光满地之时,带有古朴民风的民间技艺开演了。传统节目“秧歌”“龙灯”“花鼓”“旱船”“花棍”“中幡”“高跷”,或刚劲,或飘柔,或矫健,或灵巧,咚锵鼓乐里,龙飞凤舞时,驱走了凛冽的严寒,带来了温馨的情调,游人们畅快淋漓,喝彩声、击掌声此起彼伏。“春在京华闹处多,放灯时节踏秧歌。近来供奉白云殿,不怕阑街闯将过。”“几盏琉璃敌夜光,灯悬天市数廊房。梨园弟子翻新曲,一样歌喉李八郎。”这一组老北京竹枝词,更是通俗形象地记录了正月十五百姓歌舞娱乐的盛况。

    【责任编辑】王 凯 (戴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