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4年第6期
编号:13134603
探秘辽代祖陵(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4年第6期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一生金戈铁马,作为大辽的开创者,他生命的最后的时间不是在宫殿中安逸享乐,而是倒在远征胜利班师回朝的途中。926年,一代枭雄溘然长逝。那么,作为一位开国之君,耶律阿保机长眠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对于契丹人和现在的我们来说它的意义又会如何?而这一切的答案,就在他的陵寝中。

    开契丹墓葬之先河

    辽朝建立以前,契丹民族的原始葬法为先天葬后火化,即将尸体陈于深山之中或置于大树之上,3年后,再收其骨而焚化之。这种原始的葬法与契丹的游猎文明是密切相关的,契丹人会在收尸骨时祷告:“夏时相阳食,冬时向阴食,使我射猎,猪鹿多得。”可见契丹民族也希望在打猎时能得到故人的庇佑。虽然契丹无坟墓以储骨灰,但多把火化后的遗骨集中埋于黑山(今内蒙古木叶山),可以说黑山是契丹国人魂魄所在,因此终辽一朝,始终保存着“拜山礼”,即面向黑山,祭拜先祖亡灵。

    然而这种原始的葬法却未能用在阿保机身上。首先,阿保机创立的辽朝已不是原汁原味的契丹原始社会。作为离中原腹地最近的大辽,受到中原先进文明的影响很大。如契丹统治者终辽一世都信奉佛教,且好儒学。中原人对待皇帝的礼仪,契丹统治者自然也颇为重视。其次,作为大辽的创建者,阿保机生前大部分时间是在行军打仗,难得享受那种唯我独尊的荣华富贵,死后如果再像以前那样草草了事,不仅愧对开国之君,更有损契丹国威。因此,契丹人开始为这位君主建造陵寝,为他的英魂创造一个安逸而奢华的世界。
, 百拇医药
    在阿保机死后一年左右,一座气势恢宏的皇家陵墓正式落地而成。这座陵墓是由阿保机的妻子述律后亲自选址并设计的,这不仅是出于对君主的尊敬,也包含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述律后自己明白这里也将会是她的长眠之地,为了让自己的丈夫不感到孤独,述律后进行了人殉,并自断一腕置于墓中。为了让自己的丈夫安心长眠,她在陵园前建造了一座城。祖陵在此,城因此得名“祖州”。

    对于契丹民族来说,祖陵的建造就是一个创举,这个以前没有墓葬习俗的民族,为自己的开国君主建造了一个与中原皇陵不相上下的陵寝,且陵园的布局格式和建筑风格,更为辽后代帝陵的建造者所继承和发展。

    历尽岁月铅华 重回世人视野

    辽代祖陵对契丹民族来说是一个圣地,但对于灭亡它的女真来说却只是一个藏有金银珠宝的山洞。1120年,金兵攻下辽上京城,辽祖陵和祖州城自然也为金人所占,在金兵野蛮的破坏下,祖陵和祖州城一时间沦为了废墟。1230 年,上京又沦为蒙古人的牧场,曾经见证大辽兴盛、衰落和灭亡的祖陵,从此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之后伴随着契丹民族的消亡,人们对祖陵的记忆也仅限于史书中的只字片语。
, 百拇医药
    万幸的是,几百年后的今天,祖陵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虽然已不复当年的风华,但它对于我们来说却有独特的神秘性,它的存在再现了契丹民族的历史。也许我们无法完全洞窥曾经辉煌一时的契丹文明,但祖陵却给了我们臆想的基础。就让我们伴随着文字,一同走进阿保机的地下世界。

    辽史中对祖陵的记载极为简单,加之其地表特征受到金军的破坏,因此自蒙元以来,祖陵的具体位置已湮没不详。经过自清代以来众多学者的不断考证,终于将祖陵的具体位置锁定在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辽上京故址)西南的祖山,奉陵邑祖州城西北约5000米处。

    在选址方面,祖陵所在的山谷群山环抱,巅间豁口处均以石块筑成壁垒,使其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口袋。其唯一的入口是在临近祖州城东南方向的一条宽约六七十米、长约80米的山谷,谷口处有两座巍然耸立的岩峰,如巨龙昂首,东西对峙,形成天然陵门,《辽史》记曰“黑龙门”。 在黑龙门下,有一眼名叫液泉的山泉,令人惊奇的是,即便在当地最为干旱的年月,液泉也从未干枯过。
, 百拇医药
    在黑龙门入口东侧山峰南面的一个相对平缓的小山丘上,有一座保存较好的土木混合结构建筑。建筑中央筑有一个长方形的黄土台基座,基座台面正中供奉着一个大型石龟趺碑座,但石龟、石碑一并损毁,仅存残座碎片。从这些残碑碎片中,我们依稀可以推断这个石龟趺碑记载的多是耶律阿保机的历史功绩。

    由黑龙门入谷北行,便可见一座大殿遗址,地面上残存有琉璃残瓦,并遗存大、小柱础各二方:殿址前右侧的两方为大,雕有牡丹花纹,较为精美;殿址后左侧的二方为小,无花纹,但凿有装置回栏之槽臼,应为回廊转角之柱础。从大殿的规模格局推测,此地应是《辽史》中记载的“太祖天皇帝庙”。

    继续往北前行,可见东西成排的3处建筑基址,最东者最小。其中在西侧的建筑基址上发现大量的砖瓦残片、3级踏步等石质建筑构件以及多块汉文楷书的经幢残片构件等。经推测,这里应该就是《辽史·地理志》所记载的祖陵之设有膳堂的“南岭”,是当时重要的祭祀场所之一。

, 百拇医药     过南岭即见祖陵,在祖陵南侧,考古人员发现一个半埋于地下的石翁仲,仅露出上半身,头部及左臂已残失。在其附近的冲沟内,也有一无首断臂石翁仲,而且在其旁边有一座卧犬石雕,这让我们看到了契丹民族对射猎文化的推崇,而且我们也推断这些石像应与祖陵前的神道有关。

    走过神道,祖陵的真容便出现在眼前。《辽史》记载“太祖陵凿山为殿,曰明殿”,此明殿即为祖陵的玄宫,这里停放着耶律阿保机与妻子述律后的遗骨。通过近几年的考古发掘,可以确认玄宫门址至少为一门二道。其前半部为土石分层混筑的人工堆积,土山两侧均有石块垒砌的护墙,中央部分的主体封土为夯土和石块层分层而建;而后半部则利用了自然的山体。整个陵墓的拱形顶部由多层巨大的石条砌成,层层石条巧妙相压。如果盗墓,盗墓贼揭开一层或几层石条后,下面的石条便无法启动,他们也只能对墓中的宝物“望洋兴叹”了。可以说玄宫代表着辽代建筑的最高水准。值得庆幸的是,历经战火和岁月侵蚀,玄宫竟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也是整个陵园中唯一一个比较完整保留的建筑,而且其陵门址保存状况之好,在国内帝陵中也属少见。

    说到这里,有人不禁会问,堂堂大辽的开国皇帝竟没有陪葬品?其实不然。辽太祖不但有陪葬品,而且契丹人为放置陪葬品又另建陵墓。现已确认有3座陪葬墓,其中一号陪葬墓地处南岭的西南侧,与太祖陵玄宫仅一岭之隔。此墓规模较大,也是凿山而建,墓道朝东南,由墓道、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和两个耳室组成。墓室内和墓道下有砖砌的排水设施,是一个较高级别的陵墓。如果说祖陵的玄宫是阿保机的卧室,那么此陪葬墓就是他的后花园。此墓虽然被盗,而且部分墓室也已坍塌,但我们从残景中依然能洞察到当年的奢华。进入墓内后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砖筑棺床,棺床表面施有精美的彩绘花卉图案。, 百拇医药(张新朝)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