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424
编号:13655778
华阳 秦岭第一镇(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424
     2014年6月,笔者为写一本科普图书去秦岭采访,意外地在大山中发现了一座存在了千年的古镇,由此带出了一段远去的历史。

    千年古路傥骆道

    因为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名句,蜀道可说是尽人皆知;但提起“傥骆古道”,知道的人恐怕就很少了。

    在古代,从长安(今西安)翻越秦岭进入巴中的蜀道有7条,它们分别是褒斜道、文川道、傥骆道、子午道、金牛道、故道和连云栈道。傥骆道离秦岭主峰太白山最近,人烟稀少,猛兽出没,是7条蜀道中最近捷也最险峻的一条。

    傥骆道北口在周至县西骆峪(骆谷),向西南经太白、洋县,翻越太白山周围的五六座分水岭,出傥水谷(傥谷)至汉中盆地;进出口各取地名中一字,所以叫傥骆道。

    傥骆道最早修于秦汉时期,到了唐代盛极一时。柳宗元《驿馆使壁记》中记载:“自长安至于盩厔(县名,现已改为周至),其驿十有一,其蔽曰洋州,其关曰华阳。”这条道路钩连秦蜀,贯通南北,是连接关中及整个大西南的交通命脉。古道全长约240千米,虽不比丝绸之路的迢迢,也不比茶马古道的迤逦,在历史上却曾有着非常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地位,被后人誉为古代秦岭山区的高速公路。
, 百拇医药
    三国时期,刘备在汉中征战进退,傥骆道是其前往北方的首选道路。

    中唐以后,傥骆道成为官道,官员任免、回京述职,多走此路。傥骆道上曾经遍布亭帐馆舍,以备军旅之用。

    据历史记载,由于傥骆道穿越的河流峡谷地段比较多,所以一路上在悬崖峭壁上修造的栈道就有近百处,约占道路全程的1/3。傥骆道沿途馆驿多达11处,驿马驰骋,昼夜不息。

    唐建安年间,德宗避乱南郑;广明元年,唐僖宗去蜀地,都是取道傥骆。又传,在当年“马嵬坡之变”中,杨玉环并没有死,而是着人替代,她本人则取道傥骆道,再沿汉江走水路入长江到达扬州,最后飘洋过海去了东瀛。

    北宋末年,政治腐败,邮驿松弛;南宋初年,宋金对峙,烽火连绵,秦岭一线成为抗金前线,金兵所到之处,大焚驿舍,铺兵逃散,邮驿中断,傥骆道就此废弃,淹没在了秦岭的荒山野岭之中。至今,人们在大山之中还能发现栈道、栈桥、摩崖碑刻等古道遗存,不免想起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石梯石栈相钩连……”
, 百拇医药
    如今,从西安飞往汉中的航线,走的就是当年傥骆道的上空。在地上,秦岭南北两地的老百姓,一直沿着傥骆道相互往来,直至今日仍然如此。

    “北方的丽江”华阳镇

    清晨,我们在鸟儿啾啾唧唧的鸣叫声中醒来,走出宾馆大门,迎面就能看到远处重重叠叠的清凉大山。因为进山时间还早,向导建议我们先参观一下古镇。这座华阳古镇位于秦岭南坡、洋县北部的深山区,海拔在800~2200米,距洋县县城75千米。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晋,是傥骆古道上有名的驿站。这里在秦汉成集镇,唐宋设县治,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辛亥革命后,撤县改区。1984年,改称华阳镇至今。

    古镇周边山地丰富的林特资源和众多溪流汇聚于此,具有富水之利,人称“北方的丽江”。东西两河流水环绕,古镇像一叶小舟,系泊于青山秀水之间。镇上民居错落有致,小桥流水,石板街、青瓦房、木门、木窗、木梁、木柱……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宛若世外桃源。古人曾用“城在山头市在舟,万家烟火一船收;上有宝塔系古渡,下有魁楼锁咽喉;山环两岸排衙走,水插三道绕曲流;莫道华阳无名地,石有将军岭卧牛”的写实诗句描写了华阳的8大盛景。
, 百拇医药
    在汉、唐、宋时期,华阳是军事要冲,也是政治、经济重镇,素有“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之称。唐至明代中叶,官府在此设“华阳县”和“真符县”,那是古镇最兴盛的时期,当时的常住人口有3万余人,今天华阳的人口只有7000多人,从这两个数字,就能够想象得到当年华阳的繁荣景况。

    镇上有个老街区,街口立着一座漂亮的牌坊,上书“华阳古镇”几个大字。老街上的明清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文武官员衙门、酒肆茶楼、客栈、当铺和土产杂货铺等沿街一字排开,五颜六色的店招旗帜在风中猎猎飘扬。

    这条铺板门商业街是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华阳兴集市时形成的,分为正街、齐家街、会馆街、新街4段,全长约600米。房屋全部为土木结构,建筑兼有南北风格,墨色的木板门铺面、青砖灰瓦、槅门垂花、精湛的木雕、古朴的版画……无处不散发着浓郁的陕南民居气息。

    老街民居一般都是前商后居,后院临水,直通河边。住户们祖祖辈辈在河边洗衣、洗菜,演绎着只有江浙一带才能见到的水乡习俗。
, 百拇医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时的华阳异常兴盛,号称傥骆道上“小香港”,两天一小集,三天一大集,商铺一家挨一家,街上建有11个省市的会馆,商贾云集;来自洋县的戏班和本地的自乐班隔三岔五在戏楼上演出,场面热闹非凡。

    镇上的这座戏楼颇为古老。它始建于宋元时期,清代重修,屈指算来,距今已近180年,仍然雕梁画栋,古朴雄伟。戏楼高约8米,长约15米,宽约12米,分上下两层,楼顶覆灰筒瓦,四角是翘起的飞檐,挂着风铃。

    当年,这里是镇上的文娱活动中心。每逢节庆日,人们在此聚集,敲锣打鼓,台上秦腔悠扬,台下人听得津津有味。戏楼前有一个小广场,老乡称其为“戏楼坝”。如今,每逢节庆日,人们依旧在此欢聚,敲锣打鼓,演唱本地经典剧目。

    沿老街走到镇边,尚有古华阳县城墙残垣的轮廓;穿过一片卵石河滩,面前是开阔的广场,东西两条河流在此交汇为酉水河。交汇处形似船头,故名船头广场。从这里跨过华阳大桥,东水河畔是一座古塔。古塔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0年),塔高13米,共5层,方形砖塔,塔顶呈宝瓶状,各层高度和直径自下而上渐次缩小。第二层以上,每层4面均有佛龛,内有石佛雕像,共有佛龛40个。这座塔当年主要用来震慑洪水,安民保业,所以叫“镇水塔”。

    走过西河的风雨桥,河岸边是重修的得意阁。得意阁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为一座圆式3层阁楼,雕梁画柱,壮观华丽。古时,这里是人们渡桥观山的好地方,也是过往商旅迎来送往、文人雅士吟诗互答的好地方。, http://www.100md.com(庞旸)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