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5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119443
物理学家的爱情往事(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日 《百科知识》2015年第5期
     物理学家常常是“理性”的代言人,他们的大脑习惯于在理性的天空中任意驰骋,然而,面对爱情,这些理性代言人偶尔也会向柔软的内心妥协,也会呈现出普通人的激情与浪漫。“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物理学家更是如此,他们的爱情、婚恋生活也千差万别。

    爱过却不曾结婚的物理学家

    在科学界,事业与爱情的矛盾由来已久,很多物理学家不仅将全部精力奉献给科学事业,甚至也付出了情感上的代价。有许多物理家虽然曾经陷入爱河,却因为事业而终身未婚。而且,这样的物理学家人数众多,在物理学的史册上留下鼎鼎大名的就有: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笛卡尔等。

    “人的天职是勇于探索真理”,说这句话的人是“日心说”的创始人、从神学家手里夺回天空的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哥白尼在一个望远镜还没有被发明的年代,凭借自己的直觉,感知脚下转动的地球。哥白尼并不只是一名天文学家,他还是一名法学博士、一名神医、枪林弹雨中作战的指挥官、地区行政长官、水利设施的发明家,他还是忠于爱情的“偏执狂”。哥白尼曾有过美好的爱情生活。 1491年,当哥白尼进入波兰克拉科夫大学深造的时候,他与出身名门的安娜相爱,随后同居,但最终被教会拆分,教会还剥夺了哥白尼的结婚权。由于宗教的高压及科学研究的需要, 他不得不放弃了婚姻, 终生未娶,而将自己全心投入于他所从事的科学事业。哥白尼在晚年的时候,下决心将《天体运行论》出版,该书的第一本印刷成品在他逝世前夕送到他的床头。历史往往戏弄人,虽然在几百年后 ,哥白尼因“日心说”名垂史册,而在哥白尼活着的时候,他却是因为医生和律师的工作而受到人们的尊重。

    伽利略(1564~1642)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史学家都尊称他为“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且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他的发现和发明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他首次用自制望远镜观测天体,在1632年发表了《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用严密的科学事实,反对托勒密的地心体系,给哥白尼的“日心说”有力的支持。但是这个观点违背了基督教的观点,伽利略因此被判处8年软禁。伽利略不但对近代科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现代科学也有深远影响。作为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之一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以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为出发点创造和发展出来的。

    也许是天妒英才,伽利略的个人生活却是孤独寂寞的。伽利略1599年开始和威尼斯的玛琳娜·甘芭同居。他们生育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由于伽利略结婚时没有在教堂进行净化仪式,他的婚姻被认为是非法婚姻。他的两个女儿因为是非法婚姻所生,加上伽利略债台高筑,都无法出嫁,后来都进了修道院当修女。他的非婚妻子不能被当时的社会接受,后来分居改嫁。1642年1月8日,伽利略在他的学生物理学家维维亚尼和托里拆利的陪伴下孤独离世。当时的罗马教皇得知消息后,立即发出命令禁止举行任何隆重的安葬仪式纪念伽利略。直到1979年底,时任罗马教皇才承认对伽利略的审判是不公正的,宣布撤销伽利略的罪名。

    英国科学家牛顿(1642~1727)是第一个被授予爵士头衔的科学家。可以说,牛顿的出生改变了整个世界,并且创造了物理学上的第一个“奇迹年”。他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万有引力的发现者,光本质的集大成者,与莱布尼兹各自独立发明了微积分……他不仅是当时最杰出的科学家,而且还是科学理论发展中最有影响的人物。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蒲柏曾经这样评价牛顿:“自然和自然规律隐没在黑暗中:神说,让牛顿去吧!万物遂成光明。”著名天文学家哈雷也认为:“没有凡人能比他更接近上帝。”

    牛顿是遗腹子,在他第三个生日过后不久,母亲就为了新生活改嫁了。母亲的改嫁也许决定了牛顿对女性的态度,他终身未婚,而且一生中很少有亲密的女性出现。和牛顿有感情关系的唯一女性就是和他一起长大的凯瑟琳·斯托勒。牛顿在剑桥大学读书时就经常和她互通情书,牛顿每次回家乡都会去看望她。然而,之后因为牛顿专注于他的研究而使得爱情冷却,斯托勒小姐也放弃了与牛顿的交往,嫁给了别人。据说牛顿对这次恋情怀有一段美好的回忆,但此后便再也没有其他的罗曼史,牛顿也终生未娶。

    “我思故我在”是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名言,这句话来自于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勒内·笛卡尔(1596~1650)。力学上关于两种动量量度的争论,光学上关于光的本性的争论,宇宙学方面关于以太问题和近距、超距作用的争论以及哲学上关于机械主义和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的争议,都和笛卡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笛卡尔是一位具体贡献不多,但是却对后来的物理学有很大影响的独特的物理学家。笛卡尔继承了父亲丰厚的遗产,一生无忧。他的爱好就是思考,思考,再思考。

    笛卡尔虽然生活无忧,但爱情之路并不顺利。40岁的时候,笛卡尔与女仆海伦未婚同居,并生下女儿弗兰西尼,不幸的是,弗兰西尼在5岁的时候夭亡,对他的打击很大。1649年,笛卡尔接受瑞典女皇的聘请去讲授哲学并筹建瑞典科学院。由于身体衰弱,1650年2月11日笛卡尔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患肺炎猝然病逝,终年54岁。他的墓碑上被刻上了如下的铭文:“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不恋爱也不结婚的物理学家

    “服从多数是最好的办法,但同时也是最不高明的意见”,从这句名言中我们可以深刻体味到追求独立思考的精神。说出这句名言的人就是196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的世界文化名人帕斯卡。帕斯卡(1623~1662)是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3岁丧母,11岁时,写出第一篇论文《声音的本质》,16岁写出《圆锥曲线论》,而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机(有一种电脑语言即以他的名字命名:PASCAL语言),30多岁的时候写下哲学著作《思想录》。可惜的是,由于他疾病缠身和疲劳过度,加上他从“神”的角度去对待疾病,缺乏乐观的心态,最终以39岁英年早逝于巴黎。帕斯卡一生没有恋爱,更无婚姻,这位天才科学家将全部的精力用于科学研究和哲学思考。后人为纪念帕斯卡,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压强的单位,简称“帕”。 (王洪鹏)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