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5年第9期
编号:12710612
青铜时代的“曼哈顿”(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1日 《百科知识》 2015年第9期
     刻有文字和雕画的印章赤胸陶像

    青铜舞女雕像

    在摩亨佐达罗遗址的西北入口处设有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大量古印度文明的文物,其中有印章、陶器、塑像、土偶、珠宝、银瓶、项链、手镯、金扣、生产工具、武器、灶具、玩具、娱乐用的骰子等。最著名的是摩亨佐达罗出土的一件男子胸像,18厘米高,可能是国王兼祭司的塑像。这些文物向人们展示了古代印度河流域灿烂辉煌的文化。出土的金饰

    在公元前3000~前2001年,印度河流域的生产力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此时已进入青铜器时代,在这里出土了青铜舞女雕像,此外青铜锄、斧子、镰刀等也大量出现,这一时期也能做金银饰物;农业方面,已经开始种植小麦、大麦、胡麻、芝麻、豌豆、甜瓜、椰枣等;印度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发展棉纺和印染技术的地区;他们还驯养水牛、犎牛(一种印度野牛)、黄牛、山羊、绵羊、象、骆驼等;在手工业方面,冶金、制陶、纺织等技术水平都相当高;商业也发展起来,形成上古的城市文化。
, 百拇医药
    博物馆内有一幅重现当时城市全貌的图画,只见“赭红色的城墙内商旅云集,烧砖制陶的火窑轻烟袅袅,椰枣树遮天蔽日,印度河上舟楫如过江之鲫”。

    在摩亨佐达罗遗址中还发现许多来自印巴次大陆其他地方乃至西亚两河流域的物品,证明其已有广泛的商业联系。如许多宝石来自伊朗、阿富汗和中国西藏地区,制造首饰的黄金来自德干高原,作为装饰和镶嵌的介壳大多来自印度沿海和波斯湾。在摩亨佐达罗出土的文物中有介壳尺残片,上面刻有9个明显的标度,用来计量长度;还有石制砝码,用来衡量重量。结合其他遗址出土的文物,如整个古印度河流域做砖的模子只有两种标准尺寸,可以判定,当时已经有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这对于商贸活动也是有利的。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文字的发明。我国古代有甲骨文,两河流域有泥板楔形文字,古印度河流域的文字则刻在印章上。印章可以说是古印度河流域文化的一大特色,各地发掘的印章达2000多枚。这些印章大多是用皂石刻制,也有一些是用黏土、象牙或铜制成。印章大小不等,有12.7厘米的,也有6.35厘米的,通常使用的是2.3厘米的;印章一般是方形,所以也叫方印,也有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的。印章背后有印纽,中有孔洞,有的用绳穿过孔洞系在身上,以防丢失;当然也有无印纽的印章。据推测,印章多用于商业贸易,有的还具有宗教性质。
, 百拇医药
    印章上有许多形象生动的凹刻,其题材主要是描绘当时印度常见的动物,如犎牛、水牛、犀牛、虎、象、鳄鱼等;有的还刻画一些神怪动物,如独角兽、多头兽、四不像的复合动物(人面、象牙、牛角、羊腿、虎尾等合为一体);有的甚至刻画狩猎、航行和娱乐的情景以及宗教神话等,是观察力和想象力很丰富的作品。

    印章上面通常也有早期文字刻写的简短铭文,如同护身符上的字符一样。虽然有许多人试图解读这些文字,但目前仍然未能破译。主祭司神像,男性祭司身上的衣着显示3000年前印度河流域已经有了纺织和花版染印技术,这种图案被称作信德艾吉拉格,用雕版方式来印染棉布和披肩的传统至今犹存

    治理和毁灭之谜

    摩亨佐达罗古城给人以市政规划有序和社会整然一体的印象,说明当时社会组织程度已经相当高,但却没有发现任何可以视为某种宫殿痕迹的遗物。当时的社会究竟是如何治理的,一直是一个谜。一些学者把宗教看作是社会组织的主体。这个社会是由国王兼祭司借助他们与宗教仪式、诸神的结合而得到治理的,摩亨佐达罗可能是独立国家的都城或城邦联盟的中心,但这毕竟只是一种推断和猜测。灰泥窣堵波
, 百拇医药
    更令人不解的是,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古印度河文明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突然衰灭?关于这个问题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内部纷争为雅利安人或其他外族入侵造成了可乘之机,摩亨佐达罗就在那时被彻底摧毁;另一种解释认为,在古代,摩亨佐达罗不远的地方是一个地震中心,地震引发水灾,由此导致了摩亨佐达罗城市的毁灭;除此之外,还有河流改道、洪水泛滥、沙漠侵害等说法。由于缺乏文献资料,印章文字与铭文尚未译读出来,关于摩亨佐达罗如何毁灭的争论还会继续。

    古印度河流域文明在世界古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的年代晚于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的文明,但其范围却大得多。无论如何,以摩亨佐达罗为代表的古印度河流域文明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王 凯, 百拇医药(高关中)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