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5年第11期
编号:12713761
尧坝(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1日 《百科知识》 2015年第11期
尧坝
尧坝

     石板和长条石镶嵌而成的古街道,小青瓦房高低起伏,雕花木门及楼阁错落有致……这是四川南部的一个小镇,距离美酒飘香的泸州仅20千米,它就是尧坝。

    尧坝面积虽不大,名气却很大,有名人故里、“川南古民居的活化石”等美誉。古人赞其是:“物华天宝称福地、人杰地灵占尧天。”

    因时光而深邃

    尧坝历史悠久,是合江最早的六大古寨和八大古镇之一。

    在历史上,尧坝曾有3个名字,分别是“瑶坝”“遥坝”和“尧坝”。关于尧坝一名的来历没有正史资料,只有众多的传说和故事。其中,“瑶王数山”的故事在当地传之久远,家喻户晓。相传很久以前,尧坝一带生活的瑶族人部落首领瑶王见此地气势雄奇,遂生出于此称帝建都的念头。风水先生告诉瑶王,周围要有100座山才可建都,但瑶王站在山上点数群山时,漏数了脚下的山头,连数3遍都是99座。帝都没有建成,瑶王郁郁而终。瑶王漏数的脚下那座山,便被百姓称为 “瑶山”。当地语言把山间平坦地称为“坝子”,瑶山下的坝子自然被叫为“瑶坝”。
, http://www.100md.com
    瑶王数山得来的“瑶坝”只是个美丽的传说,真实的尧坝第一次正式出现,是在宋代,当时的它是一座重要的军事要塞。民国十四年(1925年)《合江县志》载:“古砦见于宋史者凡六:青山、安溪、遥坝 (即尧坝)、小溪、带头、使君,皆皇帝祐以后所置。”那时的“尧坝”两字被写为“遥坝”。其实,“遥坝”这个名字可能更符合实际情况。晋末以来,巴蜀地区僚夷大盛,当时的朝廷对该地一些州县无法直接掌控,而且川南一带距离中原路途遥远,朝廷的权力鞭长莫及,所以“遥坝”也可以理解为“遥远的山间平地”。

    根据考证,早在唐宋时期,尧坝所居人口主要是少数民族瑶族,后随着汉人从北方南进,少数民族逐渐向云贵高原山区迁徙。尧坝处于泸州到贵州赤水的通道中部,古有“川南走廊”之说。随着汉人入居尧坝人口的增多,因汉人崇拜尧舜黄帝,便将“瑶坝”的“瑶”改为“尧”,尧坝故而得名。

    据记载,尧坝古镇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是夜郎古道上的军事要塞;南宋嘉定年间,称为“遥坝集市”;清雍正七年(1729年)编为合江西乡尧坝支,光绪年间(1906年)属西四区尧坝乡;解放后,改为尧坝镇。
, http://www.100md.com
    尧坝历来便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驿站。由于古代泸州到贵州的官方传书主要经“川南走廊”过尧坝,到贵州赤水、桐梓等地;尧坝又居走廊中部,是商贾和响马中途休息、停歇的寨子,加之北方的布匹、食盐、桐油南运,南方的竹笋、药材北调,皆要经过尧坝,故尧坝市场繁荣,商品齐全。在别地买不到的东西,在这里都能买到,尧坝成为远近闻名的“小香港”。

    因古朴而瑰丽

    曾经的马蹄声响,夹杂着各种口音的客人,在古驿道上来去匆匆,成就了尧坝,也繁华了尧坝。

    走进古镇,一座高大的石牌坊矗立街口,青石板铺就的街道蜿蜒向前,两边是高低错落的木结构老屋。阳光投射在略显坑洼的街道上,折射出斑驳的影子。

    尧坝古镇现存的街道曾是古江阳到夜郎国的必经之道——尧坝古街道,它始建于明清时期,为南北走向,长近1000米,宽5米。街面弯曲呈S形,由青石板和长条石镶嵌而成,被千年的风雨打磨得溜光圆润,默默记录着古镇悠远的岁月和夜郎古道的苍凉。老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现在的老街是清代重修过的。武进士牌坊
, 百拇医药
    西汉时期,朝廷对西南夷地区(今云贵一带)进行大规模开发。汉武帝下令开通夜郎道——这是中原王朝与巴蜀以南地区相连的第一条通道。自此,夜郎道上商贾不断。夜郎道开通20年后,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不断发展起来。比如,自贡的盐运到合江后,逆赤水、习水南行,运到贵州等地。然而,赤水河上溪壑纵横,滩险水急,不能全程通航;于是,货物在赤水县到泸州一段,要靠人背马驮的旱路运输。尧坝恰恰就在这段交通要道的中段上,距离赤水和泸州两头正好都是一天的脚程;加之此地又处在合江、纳溪和泸县三县交界处,最适合设立驿站,尧坝古街由此应运而生。

    还有研究认为,尧坝古街的繁荣与外省移民有着密切关系。根据当地族谱记载,早在元末明初,尧坝已是一处重要的移民迁入地。清初,到尧坝的移民数量更多。移民的迁入也为尧坝的发展繁荣创造了条件。

    南北走向的尧坝古街依山而建,两旁多为明清建筑,街面跌宕起伏,斗转蛇形。街房皆小青瓦铺就,串架立材古屋饱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仍显雄伟气势。道路两旁庭院深浅各异,宽窄相间,古檐曲折,饰装古典,精美雅致。由于年岁日久,街面狭窄,人行其中,抬眼高望,只见一线青天,让人心绪驰骋。
, 百拇医药
    在老街,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川南独有的武进士牌坊。这座雕刻精美、气势雄伟的牌坊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由嘉庆皇帝为嘉奖庚午科武进士李跃龙功绩而御立。牌坊坐北向南,三重檐四柱三间,斗拱歇山式建筑,通高7.8米,面阔8.8米。最上面有个半圆型的冒顶,上有“圣旨”二字,可惜在文革中被毁。牌坊上的匾额、题对保存完好,檐上题有“营守府”“赐进士第”字样。当年,这座武进士牌坊是尧坝古镇武擎一方的标志性建筑,如今,它是尧坝古街及古镇历史文化的象征。

    穿过武进士牌坊,光溜溜的青石板街道、青瓦雕窗的民居、飞檐翘角的戏楼、弧线优美的风火墙,如一幅幅发黄的老照片,渐次映入眼帘。

    古风犹存的街旁,茶馆、染房、酒肆、戏楼、亭台等一应俱全。两旁有小青瓦房屋约200余间。上街房依山而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下街房宁静平和,古朴自然。所有瓦脊成一线连贯,形成有节奏、有韵律的民居群落。这里家家有巷道和天井,户户有二层小木楼。房屋进深一般为4~6间,房后有小路与水井相连。墙壁为夹竹壁、木板壁或厚实的大方砖壁。为了防火,有些户与户间还建有风火墙。临街房屋多为双扇木门,设有装卸方便的门板,也有置木榫逗格子窗。窗中有精细新奇的图案或雕饰灵动的吉祥灵瑞。民居中,随处可见石雕、石狮等器物。虽经千年风雨,这些民居仍以宏大的规模和完好的保护程度,被中外专家所关注。清华大学著名古建筑教授陈志华称尧坝为“川南古民居的活化石”。, 百拇医药(江志)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