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5年第12期
编号:12716068
明人郑若曾的“江南防御体系”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5年第12期
     郑若曾,字伯鲁,明代苏州昆山人。嘉靖时期,他担任胡宗宪、戚继光的幕僚,撰写了《筹海图编》《万里海防图说》等海防著作,为抗倭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因平倭有功,朝廷“授锦衣世荫”“荐修国史”,但郑若曾均不接受,而是选择归隐田园,著书立说。在其晚年所著《江南经略》中,郑若曾构建了一个内容包含海防、江防、湖防、陆防4个方面,地域涉及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的“江南防御体系”。

    苏、松、常、镇四府地域千里,在经济上担负着国家重要的钱粮、赋役重任,军事地位重要;在交通运输上是南北交通之咽喉,朝廷命脉之地;更为重要之处在于,对留都南京而言,四府在战略上具有重要的防御、缓冲作用。

    郑若曾从海防、江防、湖防和陆防4个层面来建构其“江南防御体系”。

    海防为首。“倭寇航海而来,自东而西,其犯直隶也。南自钱塘,北抵大江,冲突焚劫,千里相共。”倭寇作战采取的主要方式便是海战,因此,在郑若曾的“江南防御体系”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海防。苏、松海洋是倭寇向内地进犯的上游,战略地位重要。因此,防御倭寇、勿使其登岸便是海防的目标。郑若曾认为海防之策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御海洋”,一方面是“固海岸”。

    江防次之。长江经苏、松地区入海,故江防与海防联系紧密。海防一旦有事,江防的重要性即刻凸显。由于留都南京是明人政治观念中的南方政治中心,长江下游乃留都南京的门户,若倭寇溯江突入,南京将受到极大威胁。因此,拱护留都南京便是江防的重点,保护南京的至要至切之务则是防护好长江下游的安全。具体来说,江防与海防类似,亦有上、中两策。上策为遏制倭寇于江海之交,勿使其登岸;将倭寇截杀于长江中关隘之处,使其不得溯流而西,是为中策。

    三则湖防。倘若倭寇进入太湖,又该如何是好?从地理位置上看,太湖地区西近南京东面,战略意义十分重要,故湖防也是郑若曾“江南防御体系”的题中之义。与海防、江防的目标类似,御敌于湖上是上策。在具体方法上,郑若曾建议各郡的湖船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共同剿杀倭寇。

    不难看出,以上皆属水上防御的举措。如果倭寇登陆上岸,又该怎么办呢?郑若曾提出了“江南防御体系”中的另一方面——陆防。陆防包含四郡州县、各沙要害及腹内地方要害3个组成部分。苏、松、常、镇四府唇齿相依,休戚与共。一旦倭寇进犯,“至境御之,过境追之,贼犯邻境援之”,此为四郡防守之大原则。

    郑若曾的“江南防御体系”可以看作是宏观上的部署,落实到具体实战中则需要将领与兵卒切实有效地执行。因此,在《江南经略·兵务举要》中,郑氏从御将、揽权、选兵、养兵、练兵、设险、分合、赏罚、兵戒、兵器、重守令和守城等方面进行提纲挈领的论述,一目了然。

    可以这样说,郑若曾以《筹海图编》《江南经略》为代表的整体海防战略思想,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自身思考、实践考察的成果,在明代军事史及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责任编辑】王 凯, http://www.100md.com(史献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