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5年第13期
编号:12716595
神秘的曼哈顿工程(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1日 《百科知识》 2015年第13期
     采用内爆法的原子弹“胖子”

    也许对战争的理解会因人而异,但是战争的残酷性和血腥性以及它带来的痛苦回忆是经历战争的每个人都难以忘怀的。假如时光倒流到100年前,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酣,著名的索姆河之战,两军对垒,“马克沁”重机枪发挥了“奇效”,一排排士兵倒在了重机枪下,献出了生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的特点是立体的,更多的新式武器运用到战场上,科学家也在战争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喷气机技术、雷达技术都在战争的舞台上一显身手,然而,最为震惊世界的则是——原子弹。1945年8月,在遭受到两颗原子弹轰炸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二战全面结束。

    制造了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是20世纪最神秘、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科学工程,这些科学家的科研成果不仅震惊了世界,也改变了世界。

    “曼哈顿工程”的第一推动者
, 百拇医药
    核裂变(又叫核分裂)是指由重的原子核(主要是指铀核或钚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形式。核裂变的发现者之一是奥地利籍的犹太科学家莉泽·迈特纳。1939年,莉泽·迈特纳和她的侄子奥托·弗里施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子导致的铀的裂体:一种新的核反应》的论文,文中对德国物理学家哈恩的铀核“破裂”实验进行了理论解释,第一次为核裂变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研制原子弹和利用原子能奠定了基础。

    核裂变的科学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还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核能。美籍匈牙利核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认为,核裂变的发现“将导致大规模的能量和放射性元素的生产”,不幸的是,这还会导致原子弹的产生。爱因斯坦与西拉德

    在美国,一些核物理学家试图从国家或私人基金会获得资助,但是都未能如愿,这也加深了人们的忧虑。当时还有一些人提出研制原子弹的建议,如从匈牙利来到美国的物理学家韦斯科夫、威格纳和特勒,西拉德与这3人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但是,这几位科学家联合起来还是人微言轻,这时,4个人想到了同样“沦落”到美国的爱因斯坦。
, 百拇医药
    西拉德一生反对独裁,爱好和平,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物理学家,他也是“曼哈顿工程”的第一推动者。二战期间,西拉德竭力劝说爱因斯坦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劝告罗斯福总统,德国可能在研制原子弹,并提出建议,美国也要研制并造出原子弹,以打击“轴心国”的实力。

    其实,不只是爱因斯坦和西拉德注意到物理学上新发现的战略意义,美国科学研究发展局负责人万尼瓦尔·布什也向罗斯福写信提示,美国人可能要卷入一场竞争,表现出对德国可能要造出原子弹的焦虑。这也是他敦促美国政府大力推动核裂变研究的缘由。

    “曼哈顿工程”的命名

    1941年12月7日, 珍珠港事件爆发。在此之前,罗斯福总统刚刚批准了万尼瓦尔·布什的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政府大量拨款用于研发和制造原子弹。计划一旦启动,这个带着隆隆响声的“列车”就要开始艰苦而神奇的旅程。1942年6月,布什再次致信罗斯福,建议美国陆军的工兵部队参与修建生产原子弹的工程。
, http://www.100md.com
    由于修建工厂的工程庞大,组织这些工程的机构就要起个名字。当时,有人称之为“代用材料发展实验室”。由于名称之中的“代用材料”不利于保密,当时工程的参与者和领导者莱斯利·R·格罗夫斯并不同意。后来,格罗夫斯到纽约曼哈顿区办事,他发现一个办公室挂了一块牌子,写着“曼哈顿工程区”。格罗夫斯灵机一动,索性就把原子弹的研制计划叫“曼哈顿工程区”吧!这个名称也常常被简称为“曼哈顿工程”或“曼工区”。又过了一个月,格罗夫斯走马上任,成为“曼哈顿工程”的总负责人。事后证明,格罗夫斯确实有魄力和组织才能,他还受到过系统的军事工程教育,参与过一些大型工程建设(如建设美国国防部的办公楼——五角大楼),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格罗夫斯对“曼哈顿工程”的顺利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万尼瓦尔·布什

    链接2:

    推动“曼哈顿工程”的科学顾问布什
, http://www.100md.com
    1890年3月,万尼瓦尔·布什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从1919年起直到1971年,布什长期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20世纪30年代,布什的研究小组研制成功能求解微分方程的“微分分析机”,率先在世界上造出第一台模拟式计算机。20世纪40年代早期,作为罗斯福总统的科学顾问,布什参与组织和领导“曼哈顿工程”。此后,他先后参与氢弹的研制工作、“阿波罗”登月计划。美国政府还根据布什的建议批准成立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高级研究规划署(ARPA)等科研机构,保证了美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长期领先地位。

    “曼哈顿工程”启动

    能用于核裂变的材料主要是铀-235,但与它的同位素铀-238相比,其存储量极低。为了能获得更多的核裂变材料,就需要另觅途径。早在1940年夏季,美国物理学家麦克米伦就已经发现,铀-238在俘获一个中子后能得到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镎-239。也是在1940年,核化学家西伯格发现,镎-239经过衰变(即释放一个电子)就得到另一种新的元素——钚-239。钚-239的性质类似于铀-235,可以实现核裂变。, http://www.100md.com(王洪鹏 刘树勇)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