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5年第17期
编号:12716324
牛庄往事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日 《百科知识》 2015年第17期
牛庄往事
牛庄往事

     牛庄的历史发展

    牛庄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坐落于辽宁省的南部,隶属于鞍山海城市,地处海城西20千米处,背靠太子河,东临海城,北依鞍山市,西接盘锦市,南与营口市接壤。历史上的牛庄地理位置要比现在重要,是进入关内的必经之路,因此,牛庄的商业繁荣以及战乱频生也在情理之中。太平桥

    《牛庄镇志》中关于牛庄地名的由来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根据《遗拾补阙》一书考证,牛庄的历史与海城同处一个时期。相传尉迟敬德在东南方城基内置一铁牛,用以镇城,牛庄的名字由此而来;另一说牛庄作为港口,太子河涨潮时,帆船可进入城东太平桥处,关内一种称为“牛子”或“牛船”的帆船,晚间抛锚河岸,灯火连天,远远望去犹如村庄,继而有了牛庄之名。

    牛庄城则始建于明初,属辽东都司海州卫,当时为土城,是辽东边墙的一处驿站。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派10万大军长期镇守辽东,皆靠海运供给粮米。
, 百拇医药
    清代牛庄属奉天府海城县,天命八年(1623年),由于明朝部队屡由辽河来犯,清太祖努尔哈赤命皇太极重修牛庄,以抵御强兵。据记载,当时牛庄城系用青砖砌筑,墙高2丈2尺有余,周围2里93步,除四隅外,每面筑腰台4座,并筑有垛口,设三门(东曰德盛,西曰外攘,北曰福胜)。顺治年间置牛庄城防守尉,设章京驻防;康熙年间设巡检司,乾隆十三年增设四品协领。

    牛庄是东北境内最古老的海运码头之一,从康熙至乾隆时期,牛庄一直是东北地区与南方各省贸易的海运码头。每年都有闽、浙商船渡海北来,运入南方的瓷器、绸缎、桐油、竹器、蔗糖等商品,运出的东北特产以大豆、豆饼、杂粮、皮毛、药材居多。“海艘自闽中开洋十余日即抵牛庄”“一切海货有更贱于江浙者”,一时间,牛庄港埠河里帆影鳞集,陆岸车水马龙,一派繁荣兴盛的景象。牛庄西通锦州、山海关,南联营口、田庄台,为营口、田庄台的后路,鉴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遂成为清军运送粮饷兵械的要道,“各军粮台辎重尽在牛庄”。

    为了方便百姓,免除百姓无桥过河之苦,清道光年间,修建了一座太平桥。桥身全部由石板铺设,石板之间连接处用糯米进行黏合,十分坚固,经历了多次战争,又经历了1976年的海城大地震,太平桥依然屹立在运河之上。
, 百拇医药
    由于牛庄在军事上、经济上所处位置十分重要,遂引起西方列强的垂涎。早在清咸丰初年,即有“夷船数只装货至牛庄,因当地商民鄙视洋货,不肯与之交易,迫使洋人废然而退”的记载。1858年6月,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其十一款写道:“……牛庄、登州、潮州、琼州等府城口、嗣前,皆准英商亦可任意与无论何人买卖货船,随时往来”。牛庄口岸的开放使牛庄成为国际商港,依照《天津条约》,1861年4月3日牛庄正式开埠后,英国在此设立领事馆,牛庄成为商贾云集之地。各国商人纷沓而至,随之带来了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信仰,迄今牛庄仍留存天主教堂、清真寺等建筑。1882年,英国医生司督阁受苏格兰基督教会的派遣,从事施医布道工作,他也是先由牛庄登陆,第二年乘坐牛车前往奉天,后创建了盛京医院。

    战争中的牛庄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发生在牛庄的“牛庄之役”作为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重大战役之一,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牛庄码头老照片
, 百拇医药
    自平壤战役以来,由于中国海陆军节节失利,以李鸿章为首的淮军又避战求和,致使大连、旅顺等地先后被日军侵占,清军一溃千里。清廷批准翁同龢主张征集湘军的建议,决定起用刘坤一、魏光焘、李光久等湘军宿将,以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湖南巡抚吴大澄及已在辽河前线的四川提督、毅军统帅宋庆督办东征军务,募军北上,希望能挽救垂亡危局。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魏光焘率武威军六营、李光久率老湘军五营经过3个月的长途跋涉,行军近万里,终于赶到了冰天雪地的山海关外,于田庄台布防。喘息未定,随即与原驻及先到之清军宋庆、依克唐阿、长顺等部汇合,对已被日军侵占的海城发起第四次反攻。日军第五师团从九连城间道而出,袭占辽阳南九十华里的吉洞峪,做虚攻辽阳之势,驻守海城的日军第三师团也突围北上。清军误中敌计,长顺所率清军放弃鞍山站回师救辽阳。日军跟踪追击,一举夺占鞍山站。不久,日军第三师团、第五师团会合,除留兵一部控制鞍山站外,合军西指战略要地牛庄。

    二月初七,魏光焘得报军情,即由海城撤军回援牛庄。初八日晨,两军接仗,魏光焘以3000兵力抵抗日军两万精锐的进攻。魏光焘从容镇定,指挥所部诱敌深入,待日军接近时,进行猛烈反击,予敌重创。但日军凭仗优势兵力突入城内,湘军各营被迫依托民房进行巷战。双方短兵相接,往复拼杀。李光久闻警,急忙由海城西三台子率老湘军2000余人驰援。李光久将五营老湘军分为三路迎敌,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巷战。清军被分割包围,据民房苦斗,战至日暮;然日军人多,主要街巷均被日军占据。相持至深夜,由于双方兵力的悬殊及清军武器的落后,清军战败。日军进城之后血洗全城,在城内“执剑挨户搜查,杀人无算”。据日方调查,在牛庄市街的2100余名死者中,三分之一是无辜平民。

    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曾于1900年在牛庄西门外修建湘军阵亡纪念碑,20世纪40年代,侵华日军将纪念碑拆毁。1940年以后,还有船只往来于牛庄、温香和营口之间;1945年,因新河道开通,阻塞了旧河道,牛庄港口才被废弃。

    目前牛庄古城仅余东墙残墙一段,位于镇政府西南80米处,残墙南北向,残长12米,残高1.6米,残厚0.3米,系青砖砌筑;残墙西侧1米处立有花岗岩石质标志碑一块。牛庄还存有太平桥、清真寺、天主教堂、邮政所等古建筑,繁华落尽,这个承载过屈辱和辉煌的港口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只剩下浅浅河水静静地诉说着当年的繁华。

    【责任编辑】王 凯, http://www.100md.com(韩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