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5年第21期
编号:12714987
深秋话围猎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1月1日 《百科知识》 2015年第21期
深秋话围猎

     长期以来,在与清代历史相关的影视作品中一直把狩猎或打猎叫作打围或围猎,在河北省承德地区还有一个县叫作围场,即打围的围场,可见这一叫法由来已久。那么,这一叫法到底是从何时开始的呢?这就要从几百年前牡丹江流域的老宁古塔说起。

    棒打狍子瓢舀鱼 野鸡飞进饭锅里

    在清代,黑龙江省东南部(今牡丹江、鸡西、七台河等地区)与吉林省东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是著名的老宁古塔地区。长白山脉东段支脉老爷岭、那丹哈达岭与向北伸延的牡丹岭、张广才岭形成茫茫的山海,山海上原始森林十分茂密。尤其是牡丹江上中游地区即今黑龙江、吉林两省交界的方园三四百里之内,苍茫林海遮天蔽日,几百里连绵不绝,是名闻华夏的大窝集、小窝集。

    窝集也写作乌稽、渥吉等,在满族及其先世女真人语言中意为“大森林”。这一片茫茫原始大森林汇成的林海——窝集,甚至成为1000多年前东北古老民族与地区的名称。如西汉时期这里有北沃沮、东沃沮,南北朝时东北中部、东部被称为勿吉,显然它们都是窝集的转音或同音异写。可见,这片黑土地上的山海与原始森林的规模是何等之大。
, http://www.100md.com
    清代初期百年间,无数关内各地流人从这茫茫林海走过,许多人或堕落悬崖或被熊虎吞掉丢了性命。吴兆骞等流放文人及其后人,写诗写文记述了他们的艰难旅程。吴兆骞的《大乌稽》《小乌稽》二诗,其子吴桭臣的《宁古塔纪略》和杨宾的《柳边纪略》等都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下原始森林无边无际、遮天蔽日、虎狼横行、跋涉其间时刻有生命危险的恐怖情景,读来令人惊心动魄。流人们甚至把宁古塔人叫作窝集人。大森林是各种野兽、飞禽的生活栖息之地,流人的著作也记载了那时熊、虎、野猪、狼等猛兽数量之多。浅山区到处都可以见到獐狍野鹿狐兔野鸡等。那时,由于宁古塔地区人烟稀少,獐狍野鹿与野鸡(雉)等飞禽不怕人,白天常到有人居住处活动觅食。所以“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在百年前并非夸大之词。

    早从三四千年前的东北古肃慎人开始,满人的历代先人都是以渔猎为生。兽皮是蔽体御寒的衣服原料,兽肉是主要的食品,所以狩猎是满族人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生存本领,是经常性的生产活动。《柳边纪略》记云:宁古塔人“十月,人皆臂鹰走狗,逐扑禽兽,名曰打围”。《宁古塔纪略》中说:宁古塔人“四季常出猎打围”,出猎时间长短不一,“有朝出暮归者,有两三日而归者,谓之打小围,秋天则打野鸡围”。宁古塔人多在秋天打围,除猎取纷纷飞到平原丘陵地吃庄稼子实的野鸡之外,以捕鹿取鹿茸为主要目的。鹿茸是贵重之物,秋季里鹿茸最为饱满,所以宁古塔地区把秋围也称为打“红围”。
, 百拇医药
    祭祖祭天祭山神 民间围猎禁忌多

    从清代到民国,因野兽太多,狩猎武器主要是冷兵器和铳枪之类,宁古塔人狩猎主要是集体行动。清代时由部族头领或屯长组织,把男人们编成猎队,挑选有经验的老猎手担任猎达即“猎长”。一般是秋收之后粮食进仓,十月间祭祖祭天,祈求祖先和天神庇佑族人“太平无事,平安吉福”,然后乘着准备往回运猎物的大车或大爬犁,带着一群猎狗,浩浩荡荡地前往事先选好的猎场。

    来到围猎的山下摆好供品,由萨满带领猎手们向最高的山头叩拜,一说那里是山神居住的地方,也有说高山头就是山神,祈求山神保佑平安,多获野物。然后猎长布置猎手们在山下两个或3个方向排好,各就各位,下令行动。猎手们带领猎狗呐喊着,用梭拨罗棍(进山必带的木棍)敲打着树木,哄赶野兽。包围圈不断缩小,待距离树木稀疏的中心山场一里之遥,一齐放出猎狗,让猎狗们与野兽先撕咬混战,以便消耗野兽们的体力,使之惊慌失措。这时猎长一声呼啸,猎狗们闻声退出战斗,在近处监视。猎长又一声喊叫,下令射箭。猎手们上前冲着早已瞄准的野兽一齐放箭,猎狗们随之再次冲上去与野兽们混战。猎手们紧随其后喊叫着冲上去,挥舞手中的大刀铁矛猛劈猛刺,此时,野兽们大多已毙命或重伤倒地。
, 百拇医药
    在猎长指挥下,猎手们一齐动手收捡猎物,打扫围场。此时萨满又冲着高山头摆好几具猎物作为供品,召集猎手们再次叩拜,感谢山神相助大获全胜。大家扛着猎物下山,装满一车又一车,车把式们甩起皮鞭驱车上路。猎手们上车后,或举着酒壶仰脖饮酒,或唱着山歌庆祝丰收,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这种数百年前东北宁古塔等地区满族与他们的先世女真人采取的普遍性集体行猎方式,即众人包围、聚而射杀的狩猎传统,后来便成为狩猎的代名词,即打围。

    官方围猎规模大 皇家享乐士兵愁

    清代的宁古塔与吉林将军、各副都统衙门等官方的围猎规模更大。因为这些地方官府每年都要担负向朝廷进贡大批珍贵皮毛、鹿茸、虎骨、熊胆、麝香、人参与各种兽肉、鹰隼的任务,而且春、秋、冬三季进贡,贡品量很大,因此,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围猎。

    杨宾、吴桭臣有关宁古塔的著作里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如《宁古塔纪略》中记云:“仲冬打大围,按八旗排阵而行。成围时无令不得擅射,廿余日乃归。”宁古塔、吉林等地冬季虽然已大雪封山,但地面冻实便于行车,山林里已树叶落尽,能见度好,野兽易暴露,便于射杀。按八旗布阵,显然是出动八旗官兵,每旗500名士兵,至少会有4000人出动。八色大旗凌空飘动,兵士们顶盔贯甲,身背弓箭,腰挎刀剑;也或有八旗披甲兵即骑兵出动,战马嘶鸣,鼓角起伏。官府出动围猎的军阵,一路上浩浩荡荡,无异于去冲锋陷阵。由于是军队行猎,八旗士兵从各方向向中心推进,即使猎物就在眼前也不会擅自发箭。待到时机成熟,将军或副都统号令一出,号角齐奏。高处的传令官红旗摆动,霎时间万箭齐发,山场上的野兽纷纷中箭,嚎叫声惊天动地;又一阵号角响起,指挥官下令冲锋,数千八旗兵挥舞着长枪大刀杀向受伤的和没受伤的野兽,山林里展开一场人兽大拼杀……“廿余日乃归”,一方面是因围场较远,另一方面是因为猎获大量野兽要进行多次围猎,即先后到几处山林围场进行围猎,不是一次两次围猎就可以办得到。

    古时东北地区气候异常严寒,常有大暴风雪,围猎的八旗士兵要在暴风雪中打猎,与野兽厮拼,经常被猛兽咬伤致死;同时在酷寒条件下露宿山林,许多士兵被冻伤冻残。可见,为了满足清廷皇家享乐,八旗士兵往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责任编辑】王 凯, 百拇医药(孙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