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6年第1期
编号:12747547
“世界屋脊”正加速变暖(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日 百科知识 2016年第1期
     2003~2009年,西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约200个湖泊有可利用的激光测高数据。湖泊平均的水位变化率为每年0.14米,包括152个(占湖泊个数的76%)水位升高的湖泊(平均变化率为每年上升0.21米)和48个(占湖泊个数的24%)水位下降的湖泊(每年下降0.08米)。面积较大的色林错显示了快速的水位升高(每年上升0.67米),该湖2010年面积为2349平方千米,超过纳木错的面积(2026平方千米),因而成为西藏目前最大的湖泊。在空间分布上,内流区湖泊水位明显升高。结合湖泊的水位变化及面积数据,科学家对湖泊的水量变化进行估算,显示目前西藏高原湖泊的水量每年增加80亿吨,导致湖泊水位以平均每年0.14米的速率上升。

    近期西藏高原湖泊扩张和水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冰川消融、降水增加和蒸发减少等所致。在有的地区,冰川消融是湖泊扩张和水量增加的主导因素,像对纳木错水量变化的定量分析就表明,冰川融水对该湖补给增量的贡献率为52.9%;在有的地区,降水增加或蒸发减少可能是湖泊扩张的主导因素。
, http://www.100md.com
    再来看湿地。西藏自治区湿地总面积约超过6.5万平方千米。西藏高原湿地呈集中分布的特征,其中羌塘高原区的湿地占西藏自治区湿地总面积的74%。

    研究人员利用遥感技术对西藏高原近40年来的湿地面积、景观格局、生态环境等方面开展的动态变化监测显示,西藏高原湿地呈总体持续退化和减少态势;但2000年后,湿地萎缩态势减缓,面积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增加。

    从湿地类型上看,湿地面积变化存在显著的类型差异性(图4):1970~2006年,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了867.53平方千米,减少比例达9.88%;而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面积分别增加了6.8%和2.97%。同一区域也呈现出湿地类型变化的差异性,例如在羌塘高原,1990年以后沼泽湿地面积呈现显著减少态势,湖泊湿地面积却以每年12.37%的速率在增加。

    河流径流增加

    从长江源区气象台站已有降水资料看,2004年及以后,长江源区降水量显著增多,加之冰川迅速后退,冰川融水显著增加,降水量和冰川融水的增加对
, 百拇医药
    长江源区2004年以后径流量的增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澜沧江源区,昌都水文站径流量在1961~2007年间整体呈现减少趋势,尤其是夏秋季径流量存在明显的减小趋势。澜沧江上游(昌都以上)出口断面近40年(1956~1995年)径流量变化大致规律为:丰水时段长度缩短,径流量也趋于减少,枯水段增多。专家分析后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流域内气温升高使得水分蒸发加快,从而抵消了降水增加的影响。

    在怒江,道街坝站径流量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前总体呈减少的趋势,之后则呈增加的趋势。且年径流量在1958~1979年、1970~1990年及1980~2000年等时期内的增加幅度越来越大;在1958~2000年,除8月份外,道街坝站月径流量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特别是10月至次年1月份以及春季各月份(3~5月)的径流量,都检测到了显著的增加趋势。

    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奴下站的流量在1956~2000年间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但在进入2000年以后,径流量逐渐回升。雅鲁藏布江径流量的演化特征是有其气候背景的。相关分析表明,降水是雅鲁藏布江径流量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另外,水汽输送和冰川后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流域的径流量变化。
, http://www.100md.com
    草地界限迁移

    由于气候趋暖,西藏高原寒带的东界向西移动,亚寒带的东界和东南界显著向西和西北方向迁移;而西藏高原的温带相应扩大,主要体现在高原东部,寒性草原带向温性草原带转化。与冻土环境关系密切的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草甸出现了显著退化,与冻土环境关系不密切的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则相对稳定,并出现扩张趋势。

    研究表明,在高寒半干旱地区,海拔低于4900米地带的植物的生长普遍受干旱胁迫;而在海拔高于4900米地带,植物生长主要受低温控制,生长季平均土壤温度(10厘米深)7℃是控制高原草线分布的气候限制阈值,气候变暖将导致高寒草甸的海拔分布中心及其上限向更高海拔位移。

    调查显示,西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草地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的1.33亿公顷下降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1.14亿公顷,至2000年又恢复到1.22亿公顷。

    物候变化提前
, 百拇医药
    近50年以来,随着气温的变化,西藏高原在景观和物种尺度上都发生了显著的物候变化,且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

    遥感资料显示,在景观尺度上,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西藏高原植被的物候总体表现为返青期提前、枯黄期推迟、生长季延长的趋势。20世纪的80年代和90年代,大部分区域植被的返青期都明显提前,高原平均返青期提前了15~18 天。本世纪以来,西藏高原春季温度出现大范围上升。从整个时段看,除高原西南部出现大范围返青期推迟外,其他地区的返青期基本呈提前趋势。植被枯黄期的年际变化则相对较小。

    多年冻土层退化

    青藏公路沿线天然植被陆表环境下的多年冻土的埋藏深度在105~320厘米之间,平均值为218厘米;而在同一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更为剧烈的青藏公/铁路工程走廊带附近,活动层厚度为132~457厘米,平均值是 241厘米,人类影响导致的活动层厚度要比天然陆表环境下大
, 百拇医药
    27~137厘米。

    监测结果表明,自1995年以来,受人类活动扰动较大的青藏公路/铁路工程走廊带活动层的平均增厚速度可达每年7.5厘米,而工程走廊两侧受人类活动扰动较小的区域,活动层增厚速率的平均值为每年3.6厘米。

    与此同时,高原冻土层的上限温度也以每10年0.31℃的幅度升高。

    基于青藏公路沿线气象站的气温资料和1995年以来青藏公路沿线天然陆表环境的10个活动层监测场点的监测结果,利用冻融指数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人员对1980年以来青藏公路沿线活动层厚度进行了模拟,发现1980~2010年,青藏公路沿线天然陆表环境下活动层增厚速度约为每年1.33厘米。这意味着,多年冻土层在减少。, 百拇医药(钟青)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