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6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873798
不必囿于奶粉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日 《百科知识》2016年第9期
不必囿于奶粉

     《柳叶刀》刊登的最新研究指出,2014年全球售出的婴儿配方奶粉当中,四成由中国购买,其市场总值177.8亿美元。研究人员认为,到2019年, 中国市场的需求将增加一倍,届时全球配方奶粉销量估计将达到706亿美元,而中国将占逾半。这项研究意在分析全球母乳喂养的水平、趋势和好处,是迄今最大规模、最详尽的同类分析。该研究强调,配方奶粉无法取代母乳,喝奶粉长大的婴儿长大后不及母乳喂养的孩子健康聪明。文章指出,中国宝宝太依赖奶粉,将为此付出深远代价!

    生活中,许多准父母在孩子还未落地时已经开始搜索、选择奶粉,连某些影视明星生了宝宝后复出工作也被媒体称为“挣奶粉钱”。奶粉似乎已成为孩子们的主粮。很多年轻父母在谈到为孩子选择奶粉尤其是洋奶粉时,更多强调的是营养与安全,而笔者觉得,这奶粉的“选择”与“必需”之间实在有必要说一说。

    配方奶粉:不得已的选择

    世界卫生组织以历经7年的研究为依据,在世界卫生大会中提出建议:应当纯母乳喂养婴儿到6个月。2013年8月,第22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之际,一项在中国近90个城市进行的大型社会调查显示,6个月以内的婴儿中,完全母乳喂养的比率仅为15.66%。

    据来自世界银行的一项数据显示,1998~2008年的10年间,中国6个月内婴儿的完全母乳喂养率从67%快速下降至27.6%,城市里甚至只有16%。尽管近年来我国卫生部门和妇幼保健系统为促进母乳喂养做出了大量努力,但母乳代用品的销售也在迅猛增长。2005年,配方奶的市场销售额只有5亿美元,到2012年已达到35亿美元。

    那么,我们真的了解对母乳“一直在模仿却从未有超越”的奶粉吗?母乳的营养成分是最适合婴儿食用的。母乳里的蛋白质没有牛乳、羊乳多,母乳里的35%是乳蛋白,而牛奶中有80%的乳蛋白。乳蛋白不仅不容易消化,还容易引起过敏。配方奶经过加工以后,虽然它的蛋白质分子变小了,但其本质不会改变,依然是乳蛋白。

    母乳是母亲为自己的孩子量身定制的,就如同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没有哪两位母亲的乳汁成分是一模一样的。因为每位母亲的乳汁都会根据自己宝宝的成长情况有所调节,甚至一天之内随时调整。比如,早产儿母亲分泌的乳汁就比足月儿母亲分泌的乳汁含有更多的免疫球蛋白,而奶粉则是千篇一律、毫无变化的。

    奶粉是用牛奶做出来的,不过,牛奶中最好的部分已经被提取出来先去做了黄油、奶酪,剩下的便是乳清粉,然后再往里加东西,现在最多的已加了50多种。牛奶在被制成奶粉的过程中,需要对牛奶进行多道工序的加工。比如,添加水来稀释牛奶,添加糖挽回损失的热量,添加各种缺少的营养成分,并调节钙、磷、镁、铁、锌等微量元素不合理的搭配比例。然而,母乳中的营养元素高达400多种,这是任何奶粉都无法仿制的。

    0~6个月内,吃母乳的婴儿一般不易生病,而吃奶粉的孩子就没这么幸运了。这是因为奶粉中缺乏母乳中所含的活性抗感染蛋白,不能保护婴儿免疫感染。另外,很多人都知道母亲身上的很多抗体都在母乳里,既然奶粉是模仿母乳的,所以认为奶粉一定会添加这些抗体。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奶粉必须经过喷雾干燥的过程,而这些抗体超过60℃就失去活性了。

    调查显示,奶粉,尤其是洋奶粉的促销往往以知性而友好的方式接近消费者,让许许多多的新手父母在不知不觉间接受了错误的哺育信息,以为配方奶粉在很多方面都优于母乳喂养。其实,一个最重要的信息被滤掉了:婴儿配方奶粉是在确实不能进行母乳喂养的情况下才考虑的选择。对于婴儿来说,人工喂养只是例外,婴儿喝奶粉是不得已的事。

    何必依赖奶粉

    按理说,在“例外”的前提条件下退而求其次让孩子吃奶粉也是一种最佳选择,因为奶粉毕竟比“面糊糊”营养。但如果只是这样,配方奶粉也不至于在我国如此“抢手”。奶粉火爆紧俏,原因似乎是所有的孩子都在喝,所以才供不应求。

    很多年轻的父母并不知道,在国外,很少有1岁以上的幼儿还在喝配方奶粉。很多国际奶粉企业所生产的针对婴儿以上的“二段奶粉”和“三段奶粉”几乎都在中国销售。真的有必要这么热情地依赖奶粉吗?

    营养学上有个词叫作“断乳”,也叫“断乳过渡期”,这是一个继续保持母乳喂养的过程,一般在母乳喂养的4或6个月以后开始,使婴儿逐步认识并适应母乳以外的食物,进行咀嚼和吞咽的训练,时间可延长到孩子1岁甚至以上。试想,吃母乳的孩子都要从6个月后开始尝试母乳外的食物,那些吃营养不如母乳的奶粉的孩子不是更有必要适应奶粉之外的食物吗?更何况是那些已经长了不少牙齿、完全可以咀嚼食物甚至完全可以咀嚼成人食物的“大孩子”。

    一般来说,孩子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3周岁至6~7周岁为学龄前期。对这两个时期的孩子来说,奶粉并不是必不可少的食物选择,尤其是学龄前期更是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时期。不要小看这几个“期”的作用,它们能影响人的一生。

    在婴儿期接触、尝试和感受各种成人的食物,这对于孩子的正确饮食行为的培养是极其必要的。尤其是母乳喂养又正确添加辅食的孩子,其儿童期和成年后挑食、偏食的毛病较少。另外,奶粉味道更甜,这也是很多奶粉喂养后又想母乳喂养的尝试遭遇失败的原因之一。孩子的味蕾十分丰富,习惯了甜味的奶粉,便不易再接受相对味淡的母乳。按照中国营养学会的膳食建议,幼儿食物选择的基本原则是:粮谷类及薯类食品、乳类食品、鱼、肉、禽、蛋及豆类食品,蔬菜、水果类。当然,奶粉不是不能喝,它终究是一种非常好的食物,只是不必过于依赖,更不必崇拜洋奶粉。把奶粉当作孩子食物的一种选择,搭配丰富合理的日常膳食,这才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

    奶粉不是添加越多越好

    奶粉的营养是很丰富全面的,但和奶粉的营养同样“丰富”和“全面”的食物有很多很多,为什么人们会对奶粉情有独钟?

    我们不得不叹服宣传的巨大力量。比如,现在就有一种价值定位,好像奶粉里添加的营养成分越多越好,像唾液酸、肉碱等都在往奶粉里加。有记者甚至在一款奶粉的外包装上看到“产品添加叶黄素,对婴儿健康成长有益,母乳中无此营养”这样很容易让人亲近奶粉的文字。

    在国外,配方奶粉的宣传更多的是强调提供婴幼儿最基本的营养素以及微量元素。为此,2013年6月11日,欧洲议会还特别通过了一项食品法规,禁止厂商在产品说明、演示和广告中使用婴儿图像和相关文字夸大婴儿乳制品的作用,以免影响母乳喂养的积极性。

    洋奶粉亦深谙中国奶粉市场对“添加”的热衷和信赖。2013年7月,惠氏等9个奶粉品牌在发改委奶粉反垄断调查中先后宣布降价。然而,没过几日,惠氏便推出了“新配方产品”,价格与反垄断调查前的旧配方产品价格一致。有消费者斥其又玩“文字游戏”,但这种游戏又何尝不是借人们对“添加”的执著而大做文章呢?

    事实上,并不是“只要是营养成分就可以加到奶粉中”。因为,一种成分是否需要添加到配方奶粉中,不仅要有理论依据,还要有临床实践。如果做一下归纳,奶粉里添加的东西大概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明确的理论依据和临床资料证实的,比如铁、维生素A;第二类是理论依据很充分但临床证据尚不足的,如DHA;第三类是理论依据、临床验证都缺失的,如肉碱。然而,对于一种营养成分,商业炒作可以很轻易地走在科学研究前面,很容易地成为销售卖点误导消费者。

    如果您因故确实不能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宝宝,尽可选择奶粉;如果给已经能吃其他食物的孩子继续喝奶粉,那也无妨,只是不要觉得奶粉是最好的食物。生活中可供人们选择的好食品有很多,奶粉只是其中之一。真正健康与理性的消费选择不会囿于某一种消费品或某一种消费方式。

    【责任编辑】张小萌 (段梅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