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6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947162
“宇宙究竟有多大?”等9则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1日 《百科知识》2016年第19期
     宇宙究竟有多大?

    如果要计算宇宙大小,光速是一个很好的指标。现有理论认为,宇宙产生于约138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那么宇宙半径似乎应是138亿光年。但物理学家已经证明,宇宙在加速膨胀,此外还有其他变量存在。综合起来考虑,可观测宇宙的半径约为456.6亿光年。最近,物理学家利用欧洲空间局的普朗克卫星提供的与宇宙膨胀有关的更新、更精确的数据,计算出宇宙的半径为453.4亿光年,比以前少了3.2光年。然而,中微子这种“幽灵粒子”或许能让宇宙的半径达到463.1亿光年。由于中微子很难被探测到,因此宇宙半径的最终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日食真的会影响天气

    日食发生期间,除了太阳被遮挡所带来的黑暗之外,很多人还报告称他们察觉到天气发生了改变。最近,科学家首次证实了其中的关联。他们发现,2015年3月20日横扫欧洲北部的日食期间,气温下降了,风速下降了,风向也出现了改变。降温现象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更多取决于该地的位置和地形特征。当太阳被月球遮挡,地面开始降温,这意味着温暖的空气不再从地面向上运动,空气对流减弱,随之导致了风速的下降,而风速的下降导致动能减小,于是流动的气流受到地球自转偏向力更为明显的影响,风向出现变化。

    中东呼吸综合征会大流行吗?

    中东呼吸综合征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其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无异,病死率大约为27%。此前有研究发现,在沙特单峰骆驼中,引起中东呼吸综合征的冠状病毒高度流行。德国研究人员新近发现,约6%的骆驼还携带另一种冠状病毒,且这种病毒与常引起人类普通感冒的229E冠状病毒具有亲缘关系。也就是说,这种骆驼冠状病毒是229E人类冠状病毒的前体病毒,原则上可与229E人类冠状病毒借助同一受体进入人体细胞。研究显示,引发中东呼吸综合征的冠状病毒与骆驼冠状病毒一样,都没有完全适应人类,无法在全球大范围传播。但鉴于229E人类冠状病毒已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人际间传播,研究人员担心,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也可能逐渐适应人类,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

    宜居的“比邻”行星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表报告说,他们发现一颗环绕比邻星运行的行星可能具有适合生命繁衍的环境。比邻星是距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约4.2光年。它是一颗红矮星,表面温度较低且颜色暗淡,人类无法用肉眼观测到这颗“邻居”恒星。研究人员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位于智利的望远镜及其他设施观测发现,比邻星附近有行星运行的痕迹,最终证实这颗名为“比邻星b”的行星确实存在。它是迄今发现的太阳系外距地球最近的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质量约为地球的1.3倍,公转周期是11.2天,其表面温度理论上适合液态水存在。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能够发射探测器到这颗潜在宜居行星上探索生命痕迹。

    寨卡病毒也可伤害成人脑细胞

    一项利用小鼠开展的新研究显示,寨卡病毒不仅感染胎儿脑细胞,也可能会伤害成人脑细胞,说明这种虫媒病毒的危害可能比人们此前认为的更大。胎儿和成人的大脑都存在神经干细胞,只不过成人大脑的神经干细胞数量较少,这些干细胞会分化成各种脑细胞。研究人员培育出一种敲除了抗病毒分子的小鼠,然后把寨卡病毒注入这种小鼠的血液中,模拟寨卡病毒感染人类的情形。研究人员发现,小鼠感染寨卡病毒3天后,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大脑两个区域的新生神经元减少,神经干细胞增殖速率下降。

    可发出激光的水母荧光蛋白

    一个由英、德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发表论文称,他们首次将水母体内的荧光蛋白基因插入大肠杆菌基因组,利用转基因大肠杆菌产出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并用来产生激光,其效率和光密度都比普通激光高得多,有望为研究量子物理学和光学计算开辟新途径。该方法是将活细胞产生的绿色荧光蛋白填充在微光腔中制成一层薄膜,光和电子能量混合产生准粒子。新方法的一个优点是,蛋白质分子的发光部分被一种纳米大小的圆柱形外壳保护着,彼此间不会互相干扰,更容易发出激光。

    眼部检测诊断帕金森病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在动物实验中,一种低成本、非侵入式的眼部检测技术能在帕金森病的症状出现前做出诊断。这种技术未来有望提升帕金森病的诊治效率。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这种病的明显症状出现之时,往往脑部病变早已产生,因此这种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难度。研究人员发现,帕金森病开始对脑部产生影响并且明显症状出现前,会先导致视网膜发生一定变化。利用眼科仪器观察了实验鼠视网膜出现的这种变化,就能成功地在帕金森病发展初期对实验鼠实现诊断。如果进一步的临床试验能验证它对帕金森病的效果,那么未来医生不仅可以利用它提前诊断出帕金森病,还能观察到相关治疗对病患的效果。

    睡眠不足会改变人脑活动

    剥夺人类睡眠确实会导致大脑连接发生变化,但这种理论一直难以在人类身上测试,一项新研究则使用间接测量方法分析了大脑的连接变化。德国研究人员以控制运动的大脑区域——运动皮层为目标,运用磁脉冲刺激那些睡了一夜和一夜未睡的受试者大脑内的神经元。结果发现,被剥夺睡眠的受试者使左手产生肌肉反应的脉冲强度明显较低;神经元的活动依赖性连接变化较弱;在记忆单词方面的表现也不好;而且他们的血液样本中的BDNF水平出现下降,BDNF是已知可以调节突触塑性的信号分子。这些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揭示睡眠不足导致大脑连接变化和记忆力差的原因和机制,距离人们揭开睡眠奥秘又近了一步。

    癌症免疫新疗法

    非特异性癌症免疫疗法通过激活人体先天免疫系统来摧毁癌细胞,但在治疗中的效果因人而异。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通过去除乳腺癌细胞表面的某些糖,可以提高现有非特异性癌症免疫疗法的有效性。这一发现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途径。多糖包被又称细胞被,是由碳水化合物形成的覆盖在细胞质膜表面的保护层,其主要成分是糖。赫赛汀是一种抗体,可与HER2蛋白结合,激活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杀死肿瘤。但是赫赛汀也可能疗效不佳,尤其是在HER2蛋白表达不够、癌细胞表面存在一种名为唾液酸的单糖的情况下。研究人员使赫赛汀抗体携带一种被称为“化学割草机”的化学工具,一旦赫赛汀与癌细胞表面HER2蛋白结合时,“化学割草机”就会去除邻近的唾液酸,从而使赫赛汀激活免疫细胞杀死癌细胞的可能性大为提高。

    【责任编辑】庞 云 (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