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6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939849
数九寒天冬至大如年(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15日 《百科知识》2016年第22期
     除了数九歌,古时还有九九消寒图,即在一枝梅花上画出八十一个花瓣,用色笔日涂一瓣,瓣尽而九九出。据明人杨允孚《滦京杂咏》自注中说:“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胭脂涂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成杏花,即暖回矣。”也有只画八十一个圈,排列九行,每行九个圈,根据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的原则,从冬至日起,日涂一圈,以记录天气变化的情况。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填字的数九游戏,即对九个九笔画的字进行涂描,这九个笔画中空的字,组成一个独立的文句,从冬至日起,每天依笔顺描画一笔,九天成一字,九九尽则文句成。

    节令饮食

    作为传统生活中的大节,冬至节各地也有一些应节食俗,兹举几种如下:

    吃馄饨 馄饨也称“扁食”“抄手”“云吞”,古人认为它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因此称为“浑沌”,书为“馄饨”。南宋时有临安人冬至吃馄饨祭祖的记录,老北京也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之所以冬至吃馄饨,清人潘荣陛在《燕京岁时记》中说:“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以馄饨寓意混沌,吃馄饨寓意蒙昧初开。

    吃汤圆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汤圆是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食品,在我国南方,冬至做的汤圆又叫“冬至团”,用以祭祖、馈亲和家人食用。据《清嘉录》记载,冬至汤圆有两种形制:“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圆,冬至朝供神品也。”又据清末广东《饶平县志》记载,汤圆除了用来祭祖,也用来祭告他物:“冬至节,亦谓之‘亚岁’。俗粉糯米为丸汤荐祖先,长幼食,谓之‘添岁’。门户器物各以丸糊其上,谓之‘饲耗’。牛皮以一枚糊之,谓报其功焉。”

    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围坐吃汤圆。冬至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阳光)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除此之外,民间还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吃饺子 医圣张仲景是河南南阳人,相传他曾在长沙为官,告老还乡之时适逢大雪纷飞的寒冬。他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们衣不遮体,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以羊肉、辣椒等一些驱寒食材为料,煮熟、剁碎,外裹以面皮,做成一种形似耳朵的食物,煮熟后分发给乡亲们食用。大家吃过之后,冻耳朵都治好了,以后南阳地区便有了冬至“捏冻耳朵”的习俗。

    吃狗肉 传说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源于汉高祖刘邦,他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鲜美,从此民间便有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狗肉有“安五脏,补绝伤,益阳道,补血脉,厚肠胃,实下焦,填精髓”等功效。在贵州等地有“冬至吃狗肉,明春打老虎”的俗语。

    吃年糕 杭州人冬至要吃年糕,而且一天之内所吃的年糕又有所不同: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寓意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在中国传统社会,冬至又是古人祭孔、拜师的日子。据清末河北《定兴县志》记载:“冬至,释菜于先师孔子,师率其弟子行礼。弟子拜师,朋友互拜,谓之‘拜冬’。教授于家者,以此日宴饮弟子,答其终岁之仪,多食馄饨。”“释菜”也称“释采”,是古人初入学时用芹藻之类的植物礼敬先师的一种仪式。在山西虞乡县,冬至祭孔、拜师的礼俗很有特点:“各村学校于是日拜献先师。学生各备豆腐来献,献毕群饮,俗呼为‘豆腐节’。”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圣人,是知识的化身,古人借助这些仪式化的祭拜活动,有尊崇先贤启智之用,也有感念老师开蒙之意。

    【责任编辑】王 凯 (刘汉杰)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