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7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006232
2016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5日 《百科知识》2017年第4期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评选的“2016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贵州牛坡洞遗址:其发掘和研究首次在黔中地区建立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时器时代晚期的年代序列,为进一步推动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辽宁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其发掘完整揭露出了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营建的全过程,对于红山文化埋葬习俗以及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目前发现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史前聚落。

    陕西石峁遗址皇城台遗迹:2016年度发现的较为重要的遗物有铜器、石范、玉器及骨针“制作链”相关遗物。其中,在30立方米土方内,发现骨针数量超过250枚,各类骨器总计逾300件,预示着皇城台顶部可能存在着制骨手工作坊,为探索皇城台顶部聚落结构和石峁城址内部功能区划提供了重要线索。

    新疆吉仁台沟口青铜时代聚落遗址:发现的新疆乃至中国较早的铸铜陶范、风管、炼渣、炉灰等,可以明确遗址存在铸铜活动,对中國冶金考古意义重大;发现的迄今世界上最早使用煤的遗迹,将煤的开发利用的历史提前了千年。

    河南西朱村曹魏墓:出土的刻铭石碑,仅见于曹操高陵,具有较为明显的时代和等级指向。根据文献记载,曹魏明帝高平陵位于万安山地区,明元郭皇后葬于高平陵西。但因被盗严重,未出土与墓主人身份直接相关的证据,其身份暂不能确定。

    2016最“堵”的城市有哪些?

    不久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等多家权威机构正式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济南、哈尔滨、北京位列全国堵城前三,贵阳和昆明则挤入年度堵城排行榜TOP10,分列第五位和第七位。2016年度十大堵城分别是:济南、哈尔滨、北京、重庆、贵阳、深圳、昆明、杭州、大连和广州。济南和哈尔滨超越北京,成为全国最堵的两个城市。其中,济南是2016年度晚高峰最堵的城市,可以说是“下班最艰难之城”;哈尔滨则是2016年度早高峰最堵的城市,可以说是“上班最艰辛之城”。

    我国最早发明和利用蚕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龚德才教授的研究团队,不久前对河南省贾湖史前遗址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获重大成果:在贾湖两处墓葬人的遗骸腹部土壤样品中,检测到了蚕丝蛋白的残留物。根据遗址中发现的编织工具和骨针综合分析,表明8500年前的贾湖居民可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编织和缝纫技艺,并有意识地使用蚕丝纤维制作丝绸。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老传说 中,中原地区的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开始了利用蚕丝制作丝绸的历史。贾湖遗址蚕丝蛋白残留物的发现,将中国丝绸出现的考古学证据提前了近4000年,证实了中国是最早发明和利用蚕丝的国家,对于丝绸发展史的研究起到了关键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国父母最爱给宝宝起什么名?

    《2016大数据“看”中国父母最爱给宝宝起什么名》的报

    告,由国内唯一以大数据和心理学为基础进行姓名研究和起名服务的专业机构“起名通”发布。起名通抽取自己平台2015年全年540万新生儿姓名数据,并综合覆盖11亿人口的历史数据,完成了此份报告。中国人的名字有什么特点?近日,国内首份姓名大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男宝宝、女宝宝热名榜前三名分别为:浩然、子轩、皓轩;梓萱、梓涵、诗涵。对于重名情况,该报告首次进行了披露:“中国前100个重名率最高的名字,在全国覆盖的人口整体超过10%。”在报告中,我们还能看到不同年代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存在显著差异。比如无论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名字中都普遍更强调快乐、阳光,而他们父辈的名字, 则更强调坚强伟大、个人奋斗。

    “母夜叉”原本貌若天仙

    “夜叉”一词,实为梵文音译,指的是栖身于草木山石间的精灵。在印度神话传说中,“夜叉”和“罗刹”分别诞生于梵天大神的双脚。“夜叉”既守护一方水土,也负责看管辖区内的宝藏。“夜叉”有男有女,男性是一群矮胖的武士,女性则都是身姿曼妙的仙子。不过,大部分“夜叉”在汉化大潮中,沦为吃人的恶魔。《太平广记》中就有个故事,说某和尚贪恋美色,结果被变成美女的“夜叉”吃掉。

    “握手”曾是丧葬礼俗

    史载,早在先秦时期的丧葬礼俗中,就有“握手”一词,是指用黑色带子系在死者手臂上的物品。《新唐书·礼乐志》和《大明会典·丧礼》等古籍都记述了丧葬中“握手”的规定:古人举行殡殓仪式时,要往死者嘴里放钱币、谷物等,表示死后要有吃有花,所放之物称为“含”;往死者耳朵填塞棉球,表示不闻阴间鬼哭狼嚎,此填充物称为“充耳”;

    死者手中要拿着玉或其他物品,表示不能让死者两手空空前往另一个世界,此物被称为“握手”。直到晚清,“握手”依然被用作丧葬礼俗。

    中世纪欧洲人为何喜欢戴假发?

    在中世纪前期,欧洲人把假发视为魔鬼的假面具,认为戴假发会阻碍上帝的祝福进入心灵,是一种不被允许的行为。但到了16世纪,由于当时恶劣的卫生环境令人容易长头虱,有些人就把头发剃掉,戴上假发,人们才开始使用假发。但将假发推向受欢迎的饰物的最大功臣,还是王室成员们的喜好。17世纪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为遮盖头上的伤疤而戴上假发;近臣为讨好他,也纷纷戴起了假发。路易十三的儿子路易十四也因头发稀疏而戴假发,于是臣民们纷纷仿效。那时候的假发有45种之多,就连满头浓发的人也喜欢赶这个时髦。后来假发就成了这个君主政体时代的象征。

    “三尺公案”的由来

    旧时衙门公堂上都有一张桌案,上面通常放置文房四宝及令签筒、惊堂木等升堂用品。这张桌案俗称“三尺公案”。实际上,这张桌案既非三尺长,亦非三尺宽。既然如此,又为何称“三尺公案”呢?原来,纸张发明前,文字都是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古代法律又称为“三尺罚”,而衙门公堂是县官根据法律审理案件的地方,故审案用的桌案,就被称为“三尺公案”。

    【文稿】李 莉

    【责任编辑】蒲 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