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7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999178
黄牡丹:“国色天香”中的翘楚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15日 《百科知识》2017年第8期
     牡丹是我国的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被尊为“百花之王”,深受百姓的喜爱。在大家的印象中,牡丹花的形象不仅丰腴饱满,富丽堂皇;而且花色艳丽,芳香四溢,花色又大多为喜庆的红色,因此有着“国色天香”之美誉。但是,你知道吗?牡丹的花色其实非常丰富,除了红色系列的大红、粉红、紫红和深紫之外,还有白、蓝、黄、绿、黑甚至复色等;而且,牡丹中最为珍贵的花色并不是常见的红色,而是黄色和绿色,其中,野生黄牡丹还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珍稀在西部

    牡丹已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史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早在3000多年前,牡丹就以诗歌的形式被写进了《诗经》;秦汉时代,牡丹则作为药用植物,被记入中医药学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南北朝起,牡丹开始被人们当作观赏植物栽培,并被北齐一位名叫杨子华的画家绘入图中,其华贵的形象从此进入艺术领域;到了隋唐盛世,牡丹更是成为富贵的象征而盛极一时,不仅在王公贵族的庭院宅邸中广为种植,还登上了雍容华贵的唐朝贵妇们的头顶,成为重要的发髻装饰物之一。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曾在诗中这样描写:“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关于牡丹的传说,历朝历代都非常多,其中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牡丹仙子被贬洛阳的神话故事了。相传,唐朝武则天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隆冬日子里饮酒作诗,乘着酒兴,这位女皇帝醉笔写下了“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的诏书。百花仙子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纷纷匆忙开放,唯有牡丹仙子坚守自然法则而抗旨不开,为此惹怒了武则天,被贬出京城,流放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到了洛阳后,不仅没有消沉,反而绽放得更加鲜艳。武则天闻讯更加恼怒,又下令火烧牡丹。谁知到了第二年春天,枝干已被烧焦的牡丹仍然迎春盛开。从此,牡丹这种矢志不移的傲骨气节被人们广为传颂。

    如今,河南的洛阳和山东的菏泽已成为全国最著名的牡丹之乡,人们只要一提起牡丹,总会想到这两个地方;但其实,最为珍稀的牡丹品种产地并不在这两个牡丹之乡,而是在我国的西部地区。作为世界牡丹的发祥地,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牡丹野生品种资源,这些原生品种通常按照产地区域,被划分为中原品种群、西北品种群、江南品种群和西南品种群4个牡丹品种群,其中西南品种群中的黄牡丹是目前最为珍稀的牡丹品种之一,与西南品种群中的四川牡丹、西北品种群中的紫斑牡丹等一起,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

    品种不单一

    黄牡丹为落叶小灌木或亚灌木,高1~1.5米,全株无毛;茎柱形,灰色;当年生嫩枝绿色,基部具数枚宿存倒卵形鳞片。叶互生,纸质,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总轮廓为宽卵形或卵形,长20~35厘米,羽状分裂,裂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3厘米;叶柄圆柱形。花2~5朵,生于枝顶和叶腋,直径五六厘米;有三四枚苞片,披针形;萼片宽卵形,大小不等;花瓣9~12枚,黄色,有时边缘为红色或基部有紫色斑块,倒卵形;雄蕊多数;花盘肉质,包住心皮基部,顶端裂片三角形或钝圆;心皮有两三枚,锥形;蓇葖革质,长约3~3.5厘米,直径1.2~2厘米;种子数粒,黑色。

    野生的黄牡丹广泛分布在云南境内海拔700~1500米的山地雨林中,包括云南中部的昆明、嵩明、禄劝,西北部的大理、洱源、丽江、中甸、维西、德钦和西南部的景东等地,因此又被称为“滇牡丹”。每年5月春暖花开的时候,在这些地区的公路边、山林中、灌丛里,遍地的黄牡丹灿然盛放,清香四溢,娇艳动人,无论是花色还是花香,都是家种的红牡丹和白牡丹所不可比拟的。

    后来,人们又发现,黄牡丹的自然资源不仅分布在云南,在西藏东南部的林芝、波密、察隅和四川西南部的木里等地的高山森林中也有。人们还发现了一种花型更大、花色更为纯正的黄牡丹,于是将其视为“滇牡丹的变种”,写入了《中国植物志》和《西藏植物志》。

    1936年,西藏的黄牡丹被英国人鲁多劳恩引种至英国皇家植物园;1953年,英国《植物》杂志发表文章,将其定名为“大花黄牡丹”。这时,人们开始意识到黄牡丹其实并不只有一种。1997年,我国植物学家洪德元将大花黄牡丹与被称为“滇牡丹”的野生黄牡丹进行了正式区分,从而确认了大花黄牡丹在植物分类学上的独立地位。

    如今,大花黄牡丹已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极危”等级,成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保护等级比野生黄牡丹更进一级。

    品种价值高

    作为传统名贵花木的牡丹,其园林观赏價值自然为人们所推崇;而黄牡丹花大色艳,芳香浓郁,不仅拥有普通牡丹雍容华贵的容颜,更兼具了来自原野的自然与洒脱,堪称是“国色天香”中的翘楚,无论是庭院栽种还是上盆观赏,均为上品中的上品。

    黄牡丹的药用价值也不可小觑。其药用部位主要为根部,性味苦、辛,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痈肿疮毒等症。

    黄牡丹根部入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于秋季采挖根部,先除去细根,再剥取根皮,晒干后成为“赤丹皮”,主治吐血、尿血、血痢、痛经等症;二是去掉根皮的部分,称为“云白芍”,主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等症,也可治疗吐血、腰痛、关节痛、月经不调等疾病。

    牡丹花瓣富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以及磷、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A、B、C、E,营养价值很高,特别是所含的多种游离氨基酸,易为人体所吸收。从宋代开始,就已有食用牡丹花瓣的历史。明代更有《二如亭群芳谱》等书记载曰:“牡丹新落瓣亦可煮食。”“煎牡丹花,煎法与玉兰同,可食,可蜜饯。”“花瓣择,洗净,拖面,麻油煮食,至美。”清代《养小录》中也有记载:“牡丹花瓣、汤焯可,蜜浸可,肉汁烩亦可。”

    除了观赏、药用和食用价值之外,黄牡丹还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野生黄牡丹是栽培牡丹品种的祖先,本身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不仅对牡丹植物品种的衍化发展有很大的研究价值,而且还是培育牡丹、芍药等新品种的种质基因,是培育栽培牡丹新品种的珍贵原材料,在园艺育种上也极有科学价值。

    【责任编辑】赵 菲 (陈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