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7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046179
武威 凉州城下故事多(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5日 《百科知识》2017年第12期
武威 凉州城下故事多
武威 凉州城下故事多

     这匹马的形态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它长尾翘举,昂首嘶鸣,正在飞奔向前。设计最巧妙之处是支撑马全身重量的右后蹄踩在一只飞鸟身上,其他三足腾空,造型上既体现了马奔跑超过了飞鸟,又借用鸟展开双翅的躯体增加了着地的面积,保证了雕塑整体的稳定性,让观赏者感受到马的腾云驾雾和一跃千里的舒畅与快意。1971年9月,陪同柬埔寨亲王访问兰州的郭沫若先生对这个天马行空的文物大加赞赏,脱口而出“马踏飞燕”,自此这个名字就成为武威贡献给中国旅游、贡献给世界最大的礼物。

    马踏飞燕雕像向北,两排高大的方形图腾柱相向而立,把人们的目光指向雷台汉墓出土的铜车马仪仗俑阵列。当年挖掘出土铜车马仪仗队等各类器物近百件,其中铜人俑45件,铜马俑39件。眼前的这组兵马铜俑是被放大6倍后并依照出土时的顺序陈列的,为首的自然是那座马踏飞燕。其他的马亦都膘肥体壮、大口开张,一副卯足了气力准备随时在战场冲杀的气势。相比于马的高大威猛,人俑很是矮小,仅为马高的一半。这种艺术化的手法大概是为了突出凉州大马的历史风韵吧!

    凉州地处汉羌交界,扼守丝路东部,自古民风彪悍,加之地产良马,一旦有变,割据凉州的地方势力就很快构成对中央政权的极大威胁。《读史方舆纪要》讲北宋形势时说道:“西夏复凉州,故能以其物力侵扰关中,大为宋患。”所以,如此真实的雷台铜马与凉州产良马的历史密切相关。汉初,匈奴人凭快马呼啸而来、呼啸而去,极大威胁着大汉的安宁。汉武帝将西域的汗血宝马视为国之大器,拥有自己的骑兵更是成为西汉朝野上下共同的渴求。地处河西的武威自然成为引进西域良马饲养的理想场所,汉班固说:“自武威以西……地广人稀,水草宜畜牧,凉州之畜,为天下饶。”据《后汉书》记载,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凉州城内专门养马的管家奴婢多达6000人,存栏的军马至少5万匹。这些凉州大马大概正是马踏飞燕的原型吧。到了唐代,《新五代史》说:“(武威)其地宜马,唐置八监,牧马三十万匹。”千百年之后,刀光剑影远离丝路,一匹踏燕之马却飞向世界,成为武威最靓丽的名片。

    百塔寺,见证汉藏一家

    出武威城向南20千米,一路天高云淡,远处的祁连山巍峨绵延,脚下的土地平旷辽远。在武南镇百塔村东南坐落着一座藏式风格的塔院——百塔寺。寺庙呈东西走向,两座高耸的藏族崩科式平顶小楼构成塔院大门,小楼为三层,一二层通体为白色,上下开两个藏红梯形小窗,三楼周身通红,屋檐下联排的方形柱头为白色,与金黄的屋顶完美融合。步入塔院,迎面一尊喇嘛像高立于莲花台上,法相平和端庄,右手举于胸前,拇指与食指相粘,其他手指自然分开,左手释卷自然下垂,为开坛讲法之状。这尊萨迦派高僧萨迦班智达的造像,面朝西遥望雪域高原,背后的绿树成林安静祥和。绿林丛中一座覆钵式白塔略高,更多略小的白塔以圆形渐次排列四周,形成百塔环绕的格局。

    百塔寺以前是白塔寺,元初称为幻化寺。1237年7月,蒙古第二任大汗窝阔台下令兵分三路进攻南宋。三皇子阔端率西路军由陕西进入四川,为巩固对西夏故地和甘肃青海藏族地区的控制,保证蒙古南下四川、云南包抄南宋时的侧翼安全,约在1239年,阔端派遣多达那波将军进军西藏。当时新疆畏兀儿部已归顺蒙古,吐蕃三面受敌势单力薄。在此形势下,吐蕃宗教领袖萨迦派的萨迦班智达(萨班)大师不顾个人安危,以63岁高龄不远万里来到凉州与阔端会面,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凉州会谈”。为了藏族和佛教的长远利益,大师同意向蒙古降服纳贡,承认是蒙古汗国的臣民,接受其统治。随后萨班大师以佛教领袖身份向自己的弟子及西藏僧俗发出许多信件,这些信件成为西藏加入祖国统一历史进程的號召书。为了感谢大师的历史贡献,阔端在武威城南修筑幻化寺以示供养。1251年大师在凉州坐化,从1246年来凉州至去世,他一直未离开凉州。坐化后人们为大师筑起一座高塔,明代《重修凉州白塔志》说:“师后化于本寺,乃建大塔一座,高百余尺,小塔五十余座,周匝殿宇非一。”在塔院深处仍保留着残高8米、底座直径约10米的白塔遗迹,原塔用条砖垒砌。

    据当代《西藏通史》的记载,萨班大师在凉州6年,积极向阔端的宫廷传播佛法,加深了阔端对佛教的理解。由于大师精通大小五明、医术精湛,他曾治好过阔端的病,并以宗教轮回思想解释,说阔端是以前西夏一位被臣子害死的国王转世,蒙古在攻打西夏的战争中杀伐是为其前世报仇,阔端得病是触犯西夏地方神灵所致,这一切可以通过佛教法事解除,通过一系列的努力,萨班大师逐渐取代萨满等宗教力量,成为阔端宫廷的座上宾。除了宫廷上的穿梭,萨班大师还频繁游走于凉州各地“广设演场,弘扬佛法”,他募捐整修了百塔寺、金塔寺、莲花山寺、海藏寺等寺庙,他还施药治病、拯救贫苦,被凉州百姓称为“神人”。

    萨班大师不仅自己致力于国家的统一,还注重培养接班人。他来凉州时还带着自己的侄子巴思八和苏浦巴。去世前,大师将自己的法螺和衣钵传给巴思八,并将众弟子也托付给巴思八。年仅17岁的巴思八随即开始了自己的宗教和政治活动。凉州的生活经历、个人的聪慧和萨班大师的亲自教导,让巴思八很早成长为一名藏传佛教大师,他19岁即成为大汗忽必烈的上师,为元朝西赞政策的制定和国家最终统一大业的完成做出过卓越贡献。

    一处见证过如此重大历史事件的幻化寺也曾一度凋落,史载至明朝时已颓败不堪,“元季兵燹,颓毁殆尽,瓦砾仅存”。后来在国师索南坚参的倡议下,人们募捐修塔并由朝廷赐新寺名“庄严寺”,索南坚参大师等还抄写经文多部,存于寺内。今天的百塔寺已重新修缮,保护的区域也更大,绿树浓荫里常能看到不少红衣喇嘛前来朝拜,一座寺庙陪伴了一老一少两位大师6年时间,一座凉州城见证了汉藏一家的历史时刻,怎能不值得我们前来?

    【责任编辑】王 凯 (刘小方)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