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7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3092631
全球变暖是场骗局吗?(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百科知识》2017年第14期
     Keeling曲线的变化就像地球的心跳一样,每跳一次,数值增加一点,全球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就增强一些。

    反对者与搅局者

    应对全球变暖所提出的措施和政策,影响的产业非常庞大,首当其冲的是石油化工、火力发电、汽车制造业和采掘业等行业;这些产业规模庞大,其中不乏颇具影响力的“巨无霸”企业,如埃克森美孚、壳牌、英国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等,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富可敌国:埃克森美孚市值3400亿美元,壳牌市值2100亿美元,英国石油市值1100亿美元,还未上市的沙特阿美,估值则在万亿美元以上。

    因而,自从全球变暖的概念提出以来,反对、质疑甚至搅局的声音几乎没有停止过。在这背后,不乏一些“巨无霸”企业的影子。1998~2014年,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赞助反气候变化组织的总经费达3092.5235万美元,每笔经费可以在http://exxonsecrets.org/网站上查询到。这个网站的创办初衷是揭露那些从事反对、质疑全球变暖的有关组织和个人从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拿到了多少赞助。实际上,为全球变暖的反对者、质疑者和搅局者们提供经费支持的“巨无霸”企业,又何止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一家。

    熟悉辩论的人都知道,要反对一件事情,总是能找到理由的,怀疑科学数据、科学机理、模式可信度、经济收益,乃至抛出阴谋论、人文情怀等……甚至混淆是非也是个可选方案。

    这些反对者、否认者、怀疑论者以及误导者们,通过各种渠道从相关企业接受资助,要么著书立说,要么在电视节目中抛头露面,成为各种“红人”,获得不菲的收益。

    反对气候变化的人绝大多数并非气象、气候或者环境专业出身,很多没有科研经历,甚至绝大多数没受过自然科学的训练;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影响力,因为公众并不喜欢循规蹈矩的事情,他们喜欢娱乐、惊天的阴谋论的故事、爆炸性新闻、危言耸听的预言等。

    基于此,反对者和质疑者们喜欢把全球变暖包装成惊天大阴谋:“全球变暖是美国等发达国家遏制中国发展的阴谋。”“全球变暖的概念是被中国人而且为中国人编造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让美国的制造业失去竞争力。”“全球变暖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很烧钱的大骗局。”“全球增暖是全球科学家的共谋。”“温室效应理论被人为篡改。”

    也有反对者和质疑者喜欢给公众“算经济账”:“应对全球变暖扼杀了工作岗位。”“即使从现在起限制二氧化碳排放,也不会产生大的差别。”“限制二氧化碳对经济有害。”或者是大打“悲情牌”:“气候变化怀疑论者就是今天的伽利略。”或者推销“不可知论”:“没有完全确定的科学——连牛顿、爱因斯坦等的理論都是不断修正的,现在的气候学家怎么能确切地说全球变暖这件事呢。”“科学家连预报天气都不准,何况预测未来百年的气候。”或者认为不值得大惊小怪:“人类成功地经历了过去的气候变化。”“历史上,北极海冰的范围比现在还要小。”“热浪和酷暑在历史上比比皆是。”“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气候方面微不足道。”“IPCC是一些危言耸听、杞人忧天者。”或者走正义路线:“科学家的同行评审过程存在腐败现象。”“科学家试图把全球温度序列里的降温隐藏起来。”

    与科学家相比,这些反对者和质疑者们更擅长使用媒体手段和社交网络,甚至组织召开所谓“国际气候变化大会”。他们还擅长做集体签名和联名请愿活动来混淆视听。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也有不少反对者和质疑者,他们所提出的观点与上面所提到的内容大致相似。我国有2000多个气象观测站,数万观测人员几十年如一日地持续观测,积累了海量的数据;然而,这些反对者和质疑者几乎没有认真分析过任何观测站的一条温度序列,就大讲“阴谋论”“骗局说”,实在是信口开河。

    现在看来,反对者与质疑者们的工作算是“卓有成效”,成功使得美国应对全球变暖的政策和措施停摆了很多年:2001年,总统布什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而现在,总统特朗普终于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我们为什么需要《巴黎协定》

    在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之后,国内也有不少人支持中国退出。国内那些全球变暖的反对者和质疑者认为,《巴黎协定》就是一个“坑”,既然美国已经跳出了坑,那么中国也应该跳出来,而且,越早越好。事实上,持这种观点的人,既不了解世界,更不了解中国。

    对于气候变化的研究,我国从来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并不存在中国“中了大阴谋”的说法。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评估报告要经过包括我国科学家在内的全球科学家和评阅人的核查,不存在任何“黑箱操作”的可能。我国科学家一直担任评估报告工作组的联合主席。关于气候变化,每隔5年会重新做一次评估,给出的科学评估报告经得起时间检验。

    另外一个方面,对我国目前而言,节能减排和治理环境污染基本上是可以画等号的。二氧化碳高排放项目一般也是高污染项目。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时,我国还没有意识到雾霾等污染带来的危害;到了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时,全国人民已经见识过令人窒息的雾霾,意识到以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为继,粗放的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大气、水和土壤污染已经远远超过了环境的最大容量,我们的环境急需“休养生息”。

    对我国而言,与其把注意力放在碳排放总量的限制上,不如仔细检查下我们的利用效率,即排放单位质量二氧化碳能创造的GDP值。不得不承认,虽然我们的GDP已经实现了突飞猛进,甚至人均GDP也有了长足进步;但是,我们的能源效率非常低,排放单位质量二氧化碳实现的GDP数值远低于其他国家。

    用数据(基于国际能源署2010年统计)来说话,欧洲发达国家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可以实现约3700美元的GDP;以开大车、灯光长明和浪费能源著称的美国,这一数值为2300美元;超富裕国家瑞士,这一数值更是达到9300美元;我国仅为435美元,在全球179个国家中排名175,能源效率之低,可见一斑。

    如果保持现今的总体碳排放量不变,通过各种手段将效率提高一倍,可以容许GDP翻一番,这将超过美国现在的GDP。如果能够达到美国的利用效率,我们的GDP可以达到现在的5倍以上,将是美国GDP总量的2倍以上。在《巴黎协定》中,我国承诺,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见顶。这所能容许的GDP空间非常巨大。那些把碳排放量和发展权画等号的人没有看到这方面我们经济发展的巨大预留空间。

    最近这些年,我国在风能、太阳能技术方面取得不小进步,随着人工智能、电动汽车、互联网技术、共享经济等的发展和普及,在高铁、特高压、核能等领域逐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我们,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严重污染之下,几乎无人可逃,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因此,我们目前对于《巴黎协定》和应对全球变暖的坚持,并不是为国际形势所迫,而是“立足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百姓都会要求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和环境更美好的高品质生活。不搞节能减排,未来就没有出路。

    【责任编辑】赵 菲 (魏科)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