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7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3111864
丁巳百年祭(下)
http://www.100md.com 2017年8月1日 《百科知识》2017年第15期
    

    还应该指出,丁巳复辟并不是要恢复到君主专制的体制,而是要恢复经过改革的君主立宪体制,甚至是虚君体制。这个体制在清末改革十多年一直求而不得,现在却被作为一个重要的方案提出来备选。宣统复辟谕规定了新体制必须遵守的九个原则,这九个原则大致属于清末十年政治变革中一致呼吁强烈而始终无法落实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统治者在自己掌握着绝对权力时不愿意改革,一旦失去了权力想改革而不得,便愿意对先前的改革呼吁给予最大限度的回应。

    复辟第一天,张勋让溥仪一口气下了九道谕旨,以为黎元洪“奏请奉还国政”,因而封黎为一等公,以彰殊典。特设内阁议政大臣,其余官制皆照宣统初年,现任文武大小官员均照常供职;授张勋、王士珍、陈宝琛、梁敦彦、刘廷琛、袁大化、张镇芳七人为议政大臣;授张勋的参谋长万绳栻、冯国璋的幕僚胡嗣瑗为内阁阁丞。授梁敦彦、雷震春、朱家宝、张镇芳、王士珍等为外务、陆军、民政、度支、参谋等部尚书;授徐世昌、康有为为弼德院正副院长;授张勋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冯国璋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陆荣廷为两广总督……一个与民国毫无关联的帝制政府就这样搭建起来了。只是这个政府实际上只存在了一天,而且只是理论上存在,并没有投入实际的运转。

    据亲历其事的美国公使芮恩施记录:“当复辟的消息传开时,群情激动,一片欢腾。到处飘扬着黄龙旗子,全城很快地呈现着节日的景象。对过去的光辉的记忆的复活,似乎使北京居民全都成为帝制派。但是,这一运动到7月2日早晨已经达到了它的顶点。”

    顶点就是衰败的开始。7月1日,梁启超闻讯后,立即发表反对通电。在梁启超看来,共和确实有许多问题,但中国的出路不在于复辟,而在于完善,今次复辟,就外交论,就财政论,就军事论,均无正当性、合法性,也没有存在的理由。梁启超大胆预测,“虽举国之士,噤若寒蝉,南北群帅袖手壁上,而彼之稔恶自毙吾敢决其不逾两月”。这就是政治远见,与其师康有为相比,二人的差距实在太明显了。

    梁启超不仅发布通电,号召志士起而反对、捍卫共和,而且与研究系同仁汤化龙、徐树铮迅速拥戴段祺瑞复出,再造共和。

    张勋、康有为以及清室遗老对外部的真实情形太缺乏了解了,他们说黎元洪如何如何,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黎元洪不仅没有什么“奏请奉还国政”的声明,相反却借机逃到日本使馆避难,并迅即发布通电:“此次政变,动摇国体,不能行使职权,请冯副总统依法代行大总统职务,并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此后一切救国大计,由副总统、总理协力进行。”这也为段祺瑞重新出山提供了一个法律上的依据。

    7月3日上午,召集軍事会议,议决公推段祺瑞为讨逆军总司令。同日夜,段祺瑞即以讨逆军总司令名义发布檄文,痛斥张勋,指为逆贼。之后,冯国璋、陆荣廷、徐世昌等相继通电,反对复辟。4日,段祺瑞马厂誓师,并与冯国璋联电历数张勋八罪。段祺瑞宣布就任国务总理,用实力讨伐张勋已经成为一个不必怀疑的政治选择。

    7月6日,冯国璋在南京就任代理大总统,段祺瑞于天津设国务院办公处。张勋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通电申述徐世昌、冯国璋先前均曾赞同复辟,徐州会议各省督军亦曾就此做出决定。尽管张勋将帝制复辟的责任分解给他人,但毕竟将一个概念转化为政治实践的还是张勋本人。

    外部压力实在太大,尤其是各国外交官也并不是张勋、康有为原先所认为的那样赞成帝制复辟。军事压力和外交压力,终于使张勋帝制派内部发生急剧分化,清室中的一部分人将责任全部推给张勋,康有为逃到美国使馆避难,公使团劝告清室解除张勋所部武装,而张勋的部下也渐渐不再赞成复辟主张。

    7月11日,段祺瑞通告公使团,宣布将于第二天进攻北京,炮击天坛及皇城附近张勋部。

    7月12日黎明,进攻北京的战斗打响了。中午之前不久,张勋由一个在中国警察方面工作的德国职员伴送到荷兰公使馆。张勋是被他的部下将领用近乎使用武力的方法劝服的。张勋还抱着可以调解的幻想,但荷兰公使告诉他,那是不可能的。张勋又想回到他的部队去,当然这也是不能允许的,丁巳复辟至此以失败告终。

    “张勋(帝制复辟)冒险计划的迅速失败并不是由于中国北方没有帝制的情绪这一固有的弱点。事实上,北方军界倾向帝制是众所周知的。人们认为帝制运动是会发动起来的,如果能够慎重地计划和筹备的话,或许可以容易获得成功,至少会在一个时期内获得成功。这次失败是由于张勋指望北方军人对帝制的倾向,却忽视了实现的磋商,因为这种磋商会使潜在的支持转化为实在的力量。如果这是正确的话,那么张勋的失败无疑地使中国的帝制事业受到一次极大的挫折。在两次复辟的企图失败后,野心家们在从事这种冒险以前将要再三考虑了。这就是说,复辟的种种努力实际上有助于进一步维护共和政体。”

    中国因张勋主导的丁巳复辟付出了巨大代价,但其最大的收获是将帝制彻底送进了历史。中国没有像法国大革命之后那样没完没了地复辟、反复辟,共和、反共和,在经历了160多年,直至20世纪50年代晚期第五共和国建立,才彻底打消了帝制复辟的可能。中国如果从1912年初清帝退位算起,至1917年丁巳复辟,前后不过6年,经历不过两次,此后的中国,帝制再也没有存在的空间:再跋扈的统治者,最想集权、专制的统治者,无论怎样变换名词花样,再也没有人敢尝试帝制。这就是历史进步,这就是世界潮流。(完)

    【责任编辑】王 凯 (马勇)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