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7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3217728
江南长城(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1日 百科知识2017年第21期
江南长城

     为了更好地防御从东部海边登陆和从灵江突入的倭寇的突袭,城墙上设置了大量马面(古代很多城墙每隔一定距离就会有突出的矩形墩台,以便防守者从侧面攻击来犯之敌,这种墩台俗称“马面”),供守城士兵三面御敌。因东面城墙已毁,原有的马面数目已不得而知,现存马面均在镇宁门以西至朝天门一带。马面的间距是根据弓箭的有效射程来设计的,一般在100~120米之间。台州府城墙马面的形制大都与当时其他城墙类似,但由于滨江段城墙常受灵江水冲刷,所以有6个马面设计成了弧面或者斜面,有的甚至为半方半弧形,以减弱江水的冲击,强化防洪能力。这种设计是其他古城墙尤其是北方的古城墙所没有的。《历史文化名城临海》一书的序言中称赞说:“(这)可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全国罕见。”

    明长城的“蓝本”

    台州府城墙用料考究,城砖砌筑方式和质量管理都与明清都城建设一脉相承,具备明清城墙典型的城防单元和完善的防御体系。由于近海,台州府城墙的设计中防洪功能突出,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城墙依山就势,并根据军事需要,利用当地的自然地理特点进行城防系统的创新。

    東南沿海一带倭寇的袭扰是长期困扰明廷的忧患。至嘉靖时期,这种袭扰更为猖獗。嘉靖三十四年(1555)秋,名将戚继光和知府谭纶奉旨调任浙江镇守宁、绍、台三府,后又负责福建全省及浙江金、温两府的防务,8年间抗击倭寇九战九捷。在台州,谭纶修城浚壕,练兵训卒,保卫六县,为抗击倭寇做出了巨大贡献,完成了从文官向军事家的过渡。戚继光也真正开始了他辉煌的军事历程。他修城墙、造战船、整卫所、招勇士,就地取材发明了适合短兵阵法的狼筅,撰写《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亲自训练了一支勇猛善战的戚家军。同时,二人整修了古城墙,创造性地加盖了13座空心敌台,遗存至今。敌台跨越城墙内外两边,有上下两层,内部空间大,可常驻兵力,而且能避雨御寒,非常便于瞭望、防守和传达信息。这不仅提升了城墙的防御性能,也创造了一处标志性的建筑景观。

    隆庆二年(1568),戚继光、谭纶二人被调往蓟州,负责修建北京附近的明长城。他们抽调江南三千兵士,将台州的筑城经验运用到北方长城的修建之中。现存的八达岭、慕田峪、黄崖关、山海关等多处长城都曾被戚继光改进,故北方长城在规格、形制、构造等方面与台州府城墙共同点颇多,尤其是空心敌台的设计,更是直接源自台州府城墙。所以从某些方面来讲,台州府城墙可以称得上是北方长城的“师范”和“蓝本”,故其有“江南八达岭”之美誉。

    【责任编辑】王 凯 (杨晓宇)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