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7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3210064
两种奇特的水稻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1日 百科知识2017年第23期
两种奇特的水稻

     水稻是人们最熟悉的植物,它天天出现在我们的饭桌上,每个人都知道它是生长在淡水田中。但是,你知道还有两种奇葩的水稻吗?它们就是可以生长在盐水里的海水稻和比人还要高的巨人稻。

    喜获丰收的海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呢?海水稻并不是用海水灌溉的水稻,而是通过用淡水将海水稀释,来模拟盐碱地上盐含量环境。它是在现有自然存活的高耐盐碱性野生稻的基础上,利用遗传工程技术, 筛选和培育出的耐盐碱水稻,然后在盐碱地上种植和推广。海水的盐分高达30‰~35‰,这个浓度意味着在海水环境中是不可能生长水稻的。目前海水稻的种植环境是将种植稻的盐环境稀释到3‰~6‰。这是因为常规的内陆一些盐碱地,大体的盐含量是在6‰,科学家就以6‰的水平为基准线来培育海水稻。

    其实,海水稻本身并非新事物,高产高耐盐的海水稻才是稀罕物。通常水稻品种的耐盐度在3‰以下,在国内外的“半咸水”地区也已发现了多种耐盐度为3‰至12‰野生水稻资源,但普遍存在产量低、米质差、株叶形态不佳等缺点,多年来相关技术难题一直难以攻克,造成现有“海水稻”品种无法直接推广。

    2016年10月12日,青岛市成立了国内首个国家级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袁隆平担任该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该中心计划在3年时间内实现海水稻种植亩产突破300千克的目标。

    2017年4月,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在他们的试验田中种下了海水稻,现在到了收获的季节。亩产最高为620.95千克,而原来的预期目标为300千克,大大超过了科学家的预期!此外,还有3个材料亩产测产突破了400千克,分别为547.72千克、490.47千克 、438.14千克,都远远超过了原先预计的300千克数值。

    这次培育的“海水稻”实现了多个技术突破,最重大的技术突破在于可以用含盐6‰的咸水直接灌溉并且产量大幅提高,620.95千克的亩产量,已超过了目前已知含盐6‰咸水中生长的“海水稻”最高产量。

    功不可没的陈日胜

    说起海水稻的发现、培育和推广,陈日胜教授是功不可没的。最早是陈日胜长期在湛江市研究、推广海水稻。袁隆平参加研究则大大提高了相关工作受重视的程度,得到更多的支持,并可以对海水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推广。

    1986年,陈日胜与其老师罗文列偶然在遂溪县发现了一株带芒的水稻,当即断定是重要材料,并保存起来进行研究。从那时开始,他所做的事情就是“保护”好这株偶遇的水稻,每年不断对其进行繁殖、筛选。最终,选育了“海稻86”。

    2012年,陈日胜曾将“海稻86”拿到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并从该院教授邓兴旺处获得了“日本晴”水稻材料。随后两年,他以“海稻86”作父本、“日本晴”作母本进行杂交试验,将后代放置在海滩边的盐碱地筛选,用以验证其应用价值。

    2015年到2016年,陈日胜斥资聘请科研团队攻关,并将一种鉴定海水稻的方法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确保这一物种得到科学、规范应用。

    海水稻的好处

    解决吃饭问题 全球大约有142.5亿亩盐碱地,亚洲有48亿亩,占全球的1/3以上。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3亿亩可以开发利用。这些盐碱地如果种上高产“海水稻”,粮食增产前景十分广阔。据测算如果在1亿亩盐碱地推广“海水稻”,按亩产300千克保守计算,年产量也将达到300亿千克,能养活8000万人口。如果将其推广到全世界,将能推动全球发展,帮助更多耕地资源稀少的国家拓荒变田,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变盐碱地为良田 随着城镇的发展,城镇用地迅速扩张,可耕种的良田越来越少。由于水稻在生产过程中离不开水,种植也会对盐碱地进行改良。科学家希望在种植海水稻过程中,实现稻作改良盐碱地技术产业化,为国家增加1亿亩耕地,多养活8000万人口。

    节约水源 “海水稻”的灌溉用水可以使用半咸水,能够节约淡水资源。

    在绿色、营养等方面,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由于盐碱地中微量元素较高,海水稻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要高。同时,海水稻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很少会患普通稻的病虫害,基本不需要农药,因此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

    巨人稻

    “我做过一个梦,梦中我和大家一起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那个梦真是太美了。”禾下乘凉,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生都在追逐的梦想。现在梦想变成现实,在海水稻喜获丰收的喜讯后,从长沙县金井镇巨人稻试验田里又传来好消息:平均1.8米、最高达2.2米的“巨人稻”在长沙试种成功,第一批收割的巨人稻亩产突破1吨。

    巨人稻是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野生稻远缘杂交、分子标记定向选育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获得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种质,具有明显的抗倒伏、抗病虫害、耐淹涝等优势。

    夏新界是长沙巨人稻种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学、遗传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20余年。2007年,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的高薪职业,怀揣一颗科研报国的赤子心,投身祖国的怀抱,回到湖南当起了“农夫”。十年如一日深耕不辍,他带领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的科研团队在实验室里培育出湘巨1号、湘巨2号等巨型水稻,并于2013年在常德西洞庭种下巨人稻“试验田”,首次试种成功,亩产突破1000千克。2016年,夏新界带领课题组与湘丰集团合作,在长沙地区种下第一批巨人稻,挑战更高产、更优质、更高效的“巨人稻”。 目前已经在湖南邵阳、常德、株洲、长沙等地展开了试种。

    在巨人稻的稻田中,除了收获稻子外,试验田中还自然放养了不少鲢鱼、泥鳅和青蛙。这是因为巨人稻健壮结实,茎秆直径粗约1厘米,光合作用充足,不仅抗病、抗倒伏能力强,还能为植株带来充分的营养,为水产、哺乳类动物遮阴避凉,提供最佳栖息场所。

    巨人稻拥有产量高、抗性好、耐逆性强等特点,且生长周期与青蛙、泥鳅生长周期同步,可同时管理,节约人力与资金成本。通过采取“巨人稻+青蛙+泥鳅+鲢鱼”的生态种养新模式,可实现一亩多收,粮渔共赢。

    【责任编辑】蒲 晖 (沈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