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7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3210421
永不忘却(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1日 百科知识2017年第23期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战争使士兵变得粗暴、疯狂,他们从效忠天皇中获得了战斗与屠杀的激情。这种畸形的变态心理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视生命为草芥,以屠戮为快,借施暴取乐,这就使得暴行更加疯狂和残忍。在“圣战”的光环下,长期的心理压抑转化为暴戾的冲动和恐怖,在对被征服者的凌辱与毁灭中,日军官兵的紧张心理暂时得到畸形的释放。暴行具有传染性,参与者交互刺激、感染、复制和模仿,并不断循环反应形成规模,愈加扩展,侵占南京的日军暴行就是极为典型的一例。极尽疯狂下的日本士兵呈现出群体性的心理变态,既然杀人只是游戏,杀人多者便是“英雄”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取向。

    日本当时的宣传口号就是要“惩罚不顺服的中国人”。在他们看来,中国人就应被日本人奴役,连一丝一毫的反抗都不应该有。日军把他们在侵占上海与南京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统统转化为对无辜军民的大肆屠杀,血洗南京,这就是他们的目标。

    弃城撤退无序

    日军于12月对南京大举进犯。此前11月中旬,蒋介石曾连续召集幕僚开会,最终做出短期固守的决定,并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负责指挥南京保卫战。

    12月4日,蒋介石离宁前又召集高级将领训话,强调南京是我国的首都,又是总理陵墓所在,为国际观瞻所系,同时又对国内人心的影响极大,所以务必固守;要求将士在唐生智的指挥下,同心同德,抱定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克尽军人守土为国的神圣职责。

    12月上旬,各路日军已对南京城形成三面包围。9日,日机空投《投降劝告书》,唐生智根據国民政府的指令,断然拒绝。见劝降未达目的,日军于10日下午对南京城实行总攻。

    11日晚,蒋介石给守军下达撤退令。唐生智遂召开会议,做出“大部突围,一部渡江”的决定,除第二军团、三十六师及各机关、各直属部队渡江北撤外,其余部队均应“冲破当面之敌,向浙皖边区转进”。13日上午,南京城沦陷。随后,就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唐生智组织全军撤退本无非议,但他指挥无方却是一大失误。南京城的弃与守应是意料之中的事,本应早有撤退预案,但从最高指挥官唐生智到各军、师、旅长,都没有一个由守变退的思想准备。在撤退的具体部署上,唐生智表现出严重的随意性,从组织突围之初的“大部突围,一部渡江”,到正式宣布撤退令时的临时改变,形成“一部突围,大部渡江”的局面。此口一开,许多原定突围的部队亦选择渡江撤离。近9个师的大部队蜂拥至江边,人多船少,运输力量根本无法承受,一时秩序极为混乱,以致近10万官兵未及渡江,滞留江边与城内,其结果只能坐以待毙。除极少数士兵侥幸逃离或免于一死外,绝大多数都被日军或作俘虏、或作“便衣兵”加以屠杀,死亡人数差不多占30万遇难同胞总数的30%。

    大批放下武器的军人潜入民间,为日军加害中国平民与扩大暴行提供了借口,成为造成南京大屠杀巨大规模的间接因素。毋庸置疑,日军为了达到自己的既定方针和目标,一定会制造出种种“莫须有”的罪名以便屠杀;但南京军民杂处的局面,诱发或促发了一部分本可避免的屠杀事件的发生。日军侵占南京城后,正是打着搜寻“便衣兵”的旗号,大肆捕捉无辜市民,滥施暴行,恣意杀害,并最终致使30万同胞不幸罹难。

    【责任编辑】王 凯 (韩文宁)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