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8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203467
古人都发明了哪些飞行器(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5日 百科知识2018年第2期
     这种由火药喷射推进的火箭,极有可能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宋史·兵志》记载:“时兵部令史冯继升等进火箭法,命试验,且赐衣物、束帛。”还有史料记载,1126年,金军攻打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军曾以火箭抗击,给金军造成很大的杀伤力。

    到了明代,火箭威力被发挥到了极致。

    明朝初期,有人根據火箭和风筝的原理,发明了原始的飞弹——装有翅膀的“震天雷炮”。攻城的时候,只要顺风点着引线,震天雷炮就会一直飞入城内,等引线烧完,火药即会爆炸。

    明代还出现过一种被称为“神火飞鸦”的火箭。这是一款用竹篾扎成的“乌鸦”,它的内部装满火药,发射以后,能飞100多丈远。“乌鸦”落地时,装在其背上的药线也随之燃烧到头,引起“乌鸦”内部的火药爆炸,一时烈火熊熊。“神火飞鸦”在陆地上可以烧毁敌人的军营,在水面上可以烧掉敌人的船只。

    这两种东西——震天雷炮和神火飞鸦,可以说都是最早的飞弹了。

    不仅如此,明朝军队还把几十支火箭装在一个大筒里,把各支火箭的药线连到一根总线上,发明了所谓的“一窝蜂”。用的时候,将息线点着,传到各支火箭上,就能使几十支火箭一齐发射出去,威力无穷。

    根据明代重要军事著作《武备志》一书的记载,明朝时曾发明过一种名为“火龙出水”的原始“两级火箭”:用一根5尺长的大竹筒做成一条龙,龙身上前后各扎两支大火箭。两支大火箭实际上相当于第一级火箭,用来推动龙身飞行。在龙腹里装若干支火箭,这是第二级。使用的时候,先点燃第一级火箭,飞到两三里远后,引线又烧着了装在龙腹里的第二级火箭,这些火箭就从龙口中直飞出去,烧杀敌人。

    在明朝,曾有官员幻想利用火箭的力量来实现载人飞行。这件事被外国人赫伯特·瑟姆写进了自己的书中。他写道,明朝一个叫万户的官吏曾在一把椅子后面装上46支大火箭,人坐在椅子上,两手拿着两个大风筝。然后叫人用火把这些火箭点着,他希望借由火箭推进的力量,再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使自己飞向前方。遗憾的是,试验并没有成功,但万户飞天的勇气实在令人钦佩。

    孔明灯与走马灯

    说到孔明灯,可能很多人会以为是三国时诸葛亮发明的,其实至今人们并没有发现诸葛亮发明孔明灯的史料记载。孔明灯多以松脂为燃料。早期常用于夜间军事活动传递信息,故又是“信号灯”。现代人则多用其祈愿,故也称孔明灯为“许愿灯”。

    孔明灯是中国古代的重要飞行器发明之一。据《淮南万毕术》记载:“艾火令鸡子飞。”这句话的意思是,将燃烧的艾火放进鸡蛋壳里,艾燃烧产生的热气可以让鸡蛋壳飞起来。

    鸡蛋壳为什么能飞?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热气球”原理。孔明灯的原理也类似。孔明灯被发明以后,最早并非是民用,而是军用。唐宋时,孔明灯已被成功运用到军事领域,一直到晚清,孔明灯都是指挥作战和传递情报的重要工具。据明代军事著作《纪效新书》记载,明将戚继光夜间曾成功使用不同颜色的孔明灯组合来指挥对倭作战。

    随着造纸术的发明,人们后来使用蜡纸制作孔明灯,这种纸阻燃、防雨,还聚气。诗人陆游在《灯笼》中称:“灯笼一样薄蜡纸,莹如云母含清光。”古代孔明灯的制作方法与现代差不多,一般是用竹篾扎成一个球形灯架,上方不留出口,糊上纸勿令漏气。灯下点燃松脂后,灯内即充满热空气,孔明灯便可冉冉升空。

    走马灯与孔明灯一样,都利用了热学原理,相传为五代时期莘七娘所发明。二者不同的是,孔明灯是往上升腾,走马灯是在地上旋转。走马灯利用热对流作用,通过下部热空气上升,带动叶轮旋转,这与现代燃气轮机的原理相似,故而也有人认为,走马灯便是现代喷气式发动机的鼻祖。

    宋朝人非常喜欢走马灯,南宋诗人范成大诗中写的“映光鱼隐见,转影骑纵横”即是一种走马灯。与火药一样,走马灯也是在宋朝时传入西亚,随后走向世界的。

    现在,走马灯工艺已完全民间化,普通艺人都会做。逢年过节,一些地方的庙会上经常会挂出若干“走马灯”,供大家赏玩。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正观赏的居然是航空喷气发动机的最初雏形呢!

    [责任编辑]赵菲 (沈玉清 沈海军)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