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8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201780
为什么要“画说”科技史(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日 百科知识2018年第3期
     2018年,笔者将与读者通过“画说科技史”系列文章,一起探寻中国古代科技史。一提到中国古代科技史,有的读者朋友可能会不以为然,因为我们不仅在教科书中接触过科技史,也能在各种通俗读物和电视节目中“耳濡目染”。所以一些读者可能会反问:“你这葫芦里究竟有没有新药?你到底有什么新的讲法?”因此,在系列文章呈现之前,需要给读者交代三点:首先介绍一下为什么选择“画说”系列;其次交代清楚“画说”的主要思路和内容;然后再谈一点方法的问题,以便读者朋友能“有所期待”。

    为什么要写“画说科技史”

    “画说”一詞近几年已经时髦起来了,“画说”的载体或者手段主要是各种图像,但“图像”这个词过于学术化,所以这一系列文章将用更亲切的“画”“图”或“图画”代而言之。我们对“画”都有直观的感受和印象,故而这个系列便起名为“画说科技史”。元代程棨《耕织图》攀花

    近年来,不少有“画说”内容的读物风行起来,原因为何?可从如下两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画说”是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的产物。如今,许多人已经没有精力和耐心伏案研读砖头厚的纯文字读物了,因此,“画说”类读物便应运而生。

    这样一说,你可能会心存疑虑:“这一系列文章不会是很肤浅的文化快餐吧?”其实,绝非如此。具体的原因,你要耐心听听下面的第二点解释。“画说”有它自身的魅力和威力,我们不谈干巴巴的理论,举两个例子以正视听。清代《滇省夷人图说》耕田

    第一个例子是“有关人类最早利用狗狩猎的场景(图1)”,这是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2017年11月的《人类考古学杂志》上。研究者在阿拉伯沙漠一条河流故道边缘的砂岩崖壁上,发现了一幅雕刻而成的图画,场景是一名猎人拉弓捕猎,猎人身边有13条狗,其中两条狗的脖子上系有绳子,绳子的另一头系在猎人腰间。研究表明,这些雕刻或许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是最早出现狗的形象的图画;那些绳子或是皮带则表明人类已掌握了训练并利用狗狩猎的技术。这一新发现将人类训练狗的起始时间提前了数千年。论文作者之一、德国马普学会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动物考古学家安吉拉·佩里说:“即使有100万块骨骼也不能告诉我这些图画所描绘的情景。”可见,这些崖壁上的图画对科学家有多么重要。当然,如果这些考古学家足够幸运的话,也可能发现反映当时狩猎活动的遗存,进而再推测当时的场景,但是这些图画直接反映了当时的场景,真是天赐良“图”。

    第二个例子源于笔者亲历的一次事件。去年,笔者在写一篇科普文章时,看到1868年《上海新报》的一则新闻,首次谈到了在国内出现的自行车。

    兹见上海地方有自行车几辆,乃一人坐于车上,一轮在前,一轮在后,人用两脚尖点地,引轮而走。又一种,人如踏动天平,亦系前后轮,转动如飞,人可省力走路。不独一人见之,相见者多矣。

    这里谈的两种自行车,后一种还可隐约想象,因为总之是在“踏动”,至少人是骑坐于车上的,至于前后车轮是否大小一致,并不清楚(早期有一种前轮小、后轮大的自行车);只是这里谈的第一种自行车,笔者怎么也想象不出来。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这种自行车一直萦绕在笔者脑海。直到一天,在翻看《世界史中的能源》时,看到一幅早年自行车的图像(图2),笔者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当年上海的那种自行车嘛。这种自行车既没有踏板,也没有链条,骑行者半坐似地跨在车梁上,然后左右脚依次蹬地而行。

    幸亏这张图,否则真难以想象当年上海滩出现的这种自行车。

    从这两个例子,大致可以理解图画在科技史方面的独特作用。在接下来的系列文章中,大致按照这样的思路,笔者也会带来一些鲜见、但极具说服力的图画,这些图画可能印证或阐释了某条科学原理,也可能呈现了某些生产劳作或技术场景。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一系列文章到底会涉及到哪些图画呢?

    哪些图画值得解读

    我国最早的图画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岩画和彩陶纹饰。内蒙古阴山岩画最早可追溯到距今1万年前,甘肃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彩陶已有近8000年的历史。但这些早期岩画和彩陶纹饰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并不大,或者说直接反映科学技术的内容还很少,很难系统展开,因此系列文章便不会涉及它们。图1. 8000年前人类用狗狩猎的场景

    首次大规模用图画形式呈现、反映社会生活的是汉代,其载体便是通常说的汉画,即汉画像石、画像砖和汉代壁画。大量汉画得以保存下来,主要得益于汉代统治者对孝道观念的倡导,厚葬风气盛行。汉画的题材广泛,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车骑出行、农事劳作、庖厨酿造、百戏舞乐等。尽管有关科学技术题材的汉画所占比例并不高,但由于考古发掘的汉代墓葬非常多、汉画文化也极为丰富,整体看科技类题材的汉画数量也蔚为壮观,它们完整、生动、细腻地反映了汉代科学技术的方方面面。

    曹魏时期,统治阶层提倡薄葬,一方面是深察东汉厚葬之弊,一方面是当时经济凋敝之故,因此中原地区的厚葬之风有所收敛。魏晋时代,甘肃一带山高皇帝远,一些地方官员、豪绅在墓葬中安放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彩绘砖。这些彩绘砖的一大特点是反映世俗生活,汉画上常见的忠孝节烈、神仙祥瑞图等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生产、生活场景,如采桑、耕耙、播种、杀猪、椎牛、汲饮、烧烤等,这正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史晓雷)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