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8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234147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何以千年不衰(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5日 《百科知识》2018年第6期
     从《水部式》到大运河

    隋唐宋时期,在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下,我国传统水利进入发展成熟期,灌溉、航运和防洪工程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水利工程技术取得长足进步,水利管理法规体系日趋完善。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20世纪初,人们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敦煌遗书,其中包括失传千年的唐代中央政府颁布的水利管理法规—《水部式》,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全国性水利法典。

    《水部式》残卷为手写本,现存7纸144行,其内容包括农田水利管理,水力机械设置及其用水量的规定,航运船闸和桥梁渡口的管理与维修,渔业管理以及城市水道管理等。

    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水利建设造就了许多典型的古代水利工程。

    甬江流域的它(tuō)山堰是我国古代典型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位于宁波鄞江镇。唐代大和七年(833),由鄮縣(即今浙江鄞县)县令王元玮创建。它山堰是用条石砌筑的拦河溢流坝,堰身采用独特的木石空心结构。表面条石砌筑为多级阶梯状,以消能防冲。这座坝平时可以下挡咸潮,上蓄溪水。千余年来,历经洪水冲击,基本完好,仍然发挥着阻咸、蓄淡、引水及泄洪作用。

    霍童引水工程,即霍童涵洞,位于福建宁德霍童石桥村,始建于隋皇泰元年(618),由隋朝谏议大夫黄鞠所修造。黄鞠在霍童溪南北岸分别开凿“龙腰”渠及“琵琶洞”(又称“蝙蝠洞”“枇杷洞”),受益耕地达数千顷。黄鞠被后人誉为“中国隧道水利工程的先行者”。

    还有福建莆田的木兰陂(bēi)。木兰陂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由陂首、渠系以及堤防等组成。陂首的滚水坝上障诸溪,下阻海潮,体现了当时的最高技术水平。坝体中段布设舌状护坦,下游方向凿有闸槽,可垒砌数量不等的闸板来调整蓄泄水量。它山堰

    这一时期还重修了山河堰。

    山河堰渠首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创修于刘邦为汉王都南郑时,是汉中最早的灌溉工程。南宋绍熙四年(1193)夏季,山河堰“六堰尽决”,“是年秋,使者奉旨,乃重加修茸,至次年二月落成”。《重修山河堰碑》是记载此事的一处摩崖石刻,为“石门十三品”之一。

    近年来,城市内涝逐渐增多,不少媒体曾介绍过一些地区和城市至今还在使用的古代防洪排涝系统,赣州古城即是其中代表。赣州古城位于南方多雨地区,自古面临洪水和内涝威胁。自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起,得益于以福寿沟为核心的一套防洪排涝系统,古城区千年不涝,号称“浮城”,遗惠至今。

    水工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水准测量技术和物候的观测与总结,北宋时期已经有了专门的水准测量仪器。物候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气候的反应,宋时物候以黄河水的涨落来命名,如《宋史·河渠志》中记载的“麦黄水”指农历四五月间麦熟时节黄河涨水。

    除了水工的进步,水文上也有一大亮点。白鹤梁水文题刻是世界上已知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水文题刻,真实记录了自唐广德元年(763)以前至20世纪60年代这1200余年来72个枯水年份的长江水位情况,系统反映了长江流域枯水年份水位变化的规律,为长江航运以及水利工程的兴建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它是全世界唯一一处以刻石鱼为“水标”,并观测记录水文的古代水文站,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需要,人们对水运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大运河出现了。白鹤梁原貌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且如今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千米,贯通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与浙江,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水利工程技术,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船闸的国家,也是最早建造多级船闸的国家。为保障航运,历代对船闸、水柜和堰坝等工程措施进行长期探索,留下了堰埭、复式船闸、梯级船闸、澳闸以及运河水源工程等宝贵的遗产。

    从《漕河议》到“束水攻沙”

    元明清时期,治河防洪、农田水利、航运工程等水利事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前所未有的普遍发展。在长期治水实践的基础上,治水理论和河工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涌现出了大批水利名人、名著。大运河

    在水利科技方面,元明清三代总结性水利科学著作相当丰富,出现了徐光启《漕河议》等水利规划理论专著,王祯《农书》、徐光启《农政全书》等农田水利技术百科,还有徐光启《泰西水法》、王征《远西奇器图说》等介绍西方物理学、工程学成果的著作。在江河治理方面,黄河流域有著名的贾鲁治河,长江流域有荆江大堤防洪工程。

    由于河患十分严重、河道变迁频繁,明清时期,治河功臣辈出,各种治水理论和思想争鸣,其中,明代徐有贞的“分疏导流”与潘季驯的“束水攻沙”理论实践最为著名。

    所谓“束水攻沙”,就是收紧河道,利用水的冲力冲击河床底部泥沙,从而达到清淤防洪的目的。这种方法,我们今天仍在使用。 (张彦)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