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8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3282929
人间仙境梵净山(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15日 《百科知识》2018年第16期
     梵净山的佛教在明朝最为兴盛。因其梵刹林立,为“梵天净土”,故正式得名“梵净山”。明万历所立《敇赐碑》将梵净山誉为“立天地而不毁,冠古今而独隆”的“天下众名岳之宗”。该碑全称“敕赐梵净山重建金顶续碑”,楷书阴刻,全文1349字,骈俪华美、内容丰富,对梵净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胜古迹、历史传说、佛教兴衰等都有详尽记载。碑文中把梵净山比作名震南京、北京,倾动十三行省,吸引王公大臣、黎民百姓纷纷涌来朝拜的“极乐天宫”,可见梵净山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崇高位置。

    至清代,康熙帝重新敕封梵净山,形成“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四十八大脚庵”和“五方朝山大道”的朝拜格局,天下僧众云集影从,若水若云,其影响遍及长江以南地区。每当农历四月香会期,每天朝拜者数以千计,善男信女们各自成伍,各色旗号飞飞扬扬。

    行走在梵净山,郁郁葱葱的林木山石间,红墙黄瓦、摩崖石刻乃至一些古老庙宇的断垣残壁,无不透露出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让人尘心尽洗。

    这中间,尤以红云金顶(新金顶)最为著名,并且算得上是梵净山一个标志性的存在。新金顶上半部一分为二,两边各建有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由此印证现代佛(释迦牟尼)向未来佛(弥勒佛)的交替。晨间,红云瑞气常绕金顶四周,故新金顶还被称为红云金顶。红云金顶也是这座佛教名山的核心。想进入这两座庙宇,只能由巨石右侧古人开凿出来的窄窄石蹬,并借助铁链,手脚并用才能登上山。山道上,除了眼前一条路,周边皆是万丈深渊,稍有不慎便会摔下去粉身碎骨。

    站在金顶俯视群山,万里风光尽收眼底,坐于磐石静观风起云涌,如此梵天胜景,堪称经典。

    作为弥勒道场,梵净山自然少不了佛家的传奇故事。据说当年玄奘法师西天取经返回时,所乘白马穿云破雾,在梵净山偶失前蹄,撒下一叠经书,佛经落地,构成如今的“万卷书”。相传若有人读得通这“万卷书”,深明佛理,便可直升兜率天,亲听弥勒说法。

    故事的真假今人已不可知,但梵净山弥勒道场确有其神奇的自然景观相印证。在新、老金顶附近,常常可以看见奇妙的“佛光”。佛光是梵净山最奇特的天象奇观之一,在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时分,人们在与太阳相对的云雾上,经常可以看到七色光组合成的巨大光环,倏忽间飘飞而至,里面佛影端坐,庄严肃穆,其景奇异之极,其光绚丽之极。

    据权威部门统计,梵净山是我国所有名山中佛光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

    此外,這里还有世界上最长、最美的万米睡佛—绵绵山脉远远望去,就像一尊佛陀熟睡一般,万米睡佛由此而来。千百年来,各地百姓把梵净山当作大佛朝拜,山即一座佛,佛即一座山。

    原始洪荒是梵净山的景观特征,云瀑、禅雾、幻影、佛光四大天象奇观,更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著名诗人王心鉴有《过梵净山》诗:“近山褪俗念,唯有竹声喧。栖心皈净土,推云步梵天。禅雾入幽谷,佛光上苍岩。海内循道者,多来续仙缘。”即印证了梵净山让人忘却尘世烦恼的优美景色。

    作为西南地区一座重要的佛教名山和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梵净山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这种文化与当地原始的传统信仰文化相结合,反过来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和影响。

    世外桃源

    漫长的14亿年时光,梵净山一直被冰封在世俗烟尘之外,有如一方停泊在黔东大地上的诺亚方舟,庇护着众多的动植物资源,同时珍藏着最原始、最完整的武陵文化。

    山脚下,溪流潺潺。白色的、粉色的野花热闹地开着,在雨水的浸润下,水灵得不真实。山上,浓雾弥漫,远山和近树都隐匿在白茫茫的雾气中,只有头顶上近在咫尺的新鲜树叶肆无忌惮地坦陈着浓浓的绿意。

    还有那云、雾、风,波诡云谲,也给梵净山增添了不少的神秘色彩。置身此山中,俨然画中行,恍若仙山游。

    梵天净土,满目色彩,无限风光。 (钱子楠)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