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8年第24期 > 正文
编号:13263454
“龙”翔海底(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15日 《百科知识》2018年第24期
     2020年环球航次:“三龙”将协同作业

    在2020年的环球航次中,有望实现“蛟龙”“海龙”和“潜龙”三大装备协同作业的场景。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丁忠军透露,“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计划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执行环球航次,虽然具体航次线路尚未最终敲定,但南海这一对中国深海研究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区域,将成为任务必经之地。丁忠军表示,南海科学问题比较集中,资源比较丰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全球重要的航线,“蛟龙号”刚好可以发挥它先进的技术优势,助力南海深部的科学研究。据悉,2019年3月左右,“蛟龙号”新母船将交付,届时或将同时搭载“蛟龙号”“海龙号”和“潜龙号”开展协同作业。“三龙”深海装备体系将助力中国深海探测,以更高效的方式提供更直观、更高质量的数据。

    “三龙”将变“七龙”

    得益于先进的探海利器,我国深海科考和资源勘探能力在世界上领先。过去5年,我国新增国际海底区域矿区8.6万平方千米,成為世界上海底矿种最全、矿区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国际海底区域拥有“三种资源、三块矿区”的国家。

    根据相关规划,我国下一步还将继续构建“七龙探海”立体深海探测网络,即在原有“三龙探海”的基础上,增加深海钻探的“深龙号”、深海开发的“鲲龙号”、海洋数据云计算的“云龙号”以及作为立体深海科考支撑平台的“龙宫”,持续、充分地研究、开发深海。

    “潜龙三号”

    实际上,中国很早就提出了类似建设“深海空间站”的计划:第一步,研制小型深海空间站试验艇;第二步,研制小型深海移动工作站;第三步,建造可以水下逗留60天的未来型深海空间站。深海空间站,又称深海工作站,有人形象地将它比作“龙宫”—把地面的“房间”搬到了深达千米的水下,可利用站载物理、化学、生物检测系统及光、声学观察系统,直接操控所携带的潜水器、水下吊车等作业工具。深海空间站可以为科学家提供原位数据,使人们的生活范围拓展至水下,未来水下有望成为人类的栖息地。中国工程院院士、船舶力学专家吴有生指出,深海空间站是在载人深潜器基础上发展的新一代居住型深海科考平台,这意味着载人深潜技术与深海空间站技术的共通性。近些年来,中国通过“独立设计、自主集成”建设的潜水器,积累了大量深海应用技术,这为深海空间站的建设进行了充裕的高精尖技术储备,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