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9年第20期
编号:13445875
演绎抗疟神话的青蒿(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9年第20期
     前不久,屠呦呦研究团队放了“大招”: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世界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团队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获得一定进展,提出新的治疗应对方案:一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由3天疗法增至5天或7天疗法;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国际顶级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载了屠呦呦团队的重大研究成果和“青蒿素抗药性”治疗应对方案,引发业内关注。

    走向世界的野草

    青蒿素来自于青蒿。青蒿,一年生菊科蒿属草本植物,株高1.5米左右,茎秆直立。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气香特异,味微苦;茎基部及下部的叶在花期枯萎,中部叶卵形,二至三回羽状深裂,上面绿色,下面色较浅,两面被短微毛;上部叶小,常一次羽状细裂。叶子上面生长有一层细白的绒毛。自然状态下,簇生于田间地头。青蒿生命力旺盛,繁殖力强,不仅自身能抵御各种病虫侵袭,而且能适应各种恶劣气候。每年的清明时节,生机勃勃的青蒿跃出地面,疯狂生长。到了夏天,不经意间,如细浪一样托起一朵朵黄色小花。青蒿有一种异味,黄绿色的枝叶透出一股特有的挥发性香气,是民间用来防虫驱蚊的常用物。青蒿入药,始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其中有“煮青蒿”疗病的记载。《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下品,谓其“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蚤,留热在骨节间,明目”。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记录了用青蒿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尺服之。”其后,宋《圣济总录》、元《丹溪心法》、明《普济方》、清《温病条辨》等医籍,都提到用青蒿单味或复方治疗疟疾。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用青蒿治“疟疾寒热”。
, http://www.100md.com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

    青蒿原产于我国,澳大利亚、阿根廷、保加利亚、法国、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国等地都可见。尽管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但青蒿素的含量随产地不同而有极大差异。有人对我国野生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川、桂地区出产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

    调查显示,青蒿素的含量与地理分布关系不大,但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生长于山石上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高,而生长于平地、土坡、路边的青蒿,其中的青蒿素含量较低。种植实践还表明,在八九月份处于开花期的青蒿素含量最高,随后青蒿素含量迅速降低。

    普通野草从民间走进古籍,又从古籍走向世界,皆因其独特的芳香—为全球疟疾患者带来了健康的福音。
, 百拇医药
    20世纪60年代初,越南战争

    找到青蒿素

    青蒿素的诞生源自于战争。

    20世纪60年代初,越南战争期间,疟疾肆虐,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据统计,因为疟疾造成的减员人数超过战斗减员人数的四五倍。越南方面更是如此,且大多数患者使用氯喹等传统抗疟药物治疗无效,又无法获得被西方国家全面封锁的药物。于是,越南领导人紧急向中国求助,一场抗疟“战役”由此拉开序幕。

    1967年5月23日,第一次全国抗疟药协作会议召开,决定成立全国抗疟研究领导小组,开展新型抗疟药物的探索与研究,时称“523项目”。

    从中草药中寻找抗疟新药,是整个研究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初步筛选,没有任何重要发现。1969年2月,当时的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临危受命,她坚信,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有许多值得努力探索的精华。屠呦呦和同事“系统收集历代医籍、本草,从中整理归纳出200多方药。历经380多次样品的鼠疟筛选,1971年10月终于在经历大量失败后取得中药青蒿抗疟筛选的成功。1972年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的原虫抑制率达到l00%。1973年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室一致的结果,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到1978年,治疗患者2099例,全部痊愈。1977年3月,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撰写的科研论文首次发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 http://www.100md.com
    疟疾“克星”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经蚊虫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是世界第二大传染病,也是流行最广、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热带寄生虫传染病。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在《疟论篇》和《刺论篇》中记载了疟疾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国际疟疾风险基金负责人克拉夫特说:“全球近25亿人生活在疟疾疫区,临床病例数达3亿~5亿人,每年死亡人数超过300万,其中一半为5岁以下儿童,非洲死亡人数占70%。”仅2002年,全世界就发生了5.15亿个疟疾病例。流行分布图显示,疟疾已经传播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從20世纪60年代起,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等抗疟药产生了极强的抗性,恶性疟疾在东南亚、南美洲迅速蔓延,我国的海南、云南等地的疟疾病例也日益增多。“平均每30秒杀死一个5岁以下的儿童”,恶性疟疾已经成为导致非洲经济陷于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非洲GDP每年损失1.3个百分点。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把遏止疟疾列为21世纪前10年的首要医学问题。

    青蒿素作为我国首创的新型抗疟药,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等特点。法国国家科研中心阿内·罗内尔等人通过实验发现,当一只老鼠感染疟疾时,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很容易与血红素产生烷化反应,组成“血红素-青蒿素合成物”。疟原虫一般都将它的“家”安置在富含血红素的红细胞中,而“血红素-青蒿素合成物”正好可以消灭红细胞中的这些寄生虫,使其“家破人亡”。, 百拇医药(杨世诚)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