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9年第20期
编号:13445884
牡丹的“国花”史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9年第20期
     牡丹的“国花”史

    不久前,中国花卉协会通报国花网上民意调查结果,其中牡丹居首位。早在唐代时,牡丹已分布在长安、洛阳等地,是文人、显贵喜爱的花卉。而牡丹与“国花”二字联系在一起,要到明代。有研究考证,现存最早的相关记载是明代李梦阳的《牡丹成型群友来看》一诗,其中的“碧草春风筵席罢,何人道有国花存”两句,生动地记载了诗友们共赏牡丹、口称国花的情景。让“国花”这一称谓与牡丹深度绑定的,是明万历年间西直门外极乐寺修建的一处“国花堂”。散文家袁中道的《珂雪斋集》记载“极乐寺左有国花堂,前堂以牡丹得名”,是当时京师豪俊宴饮雅集的好去处。牡丹的国花之名逐渐深入人心。需要说明的是,古人所说的“国花”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国花”并不相同,是指远超群类、冠盖全国之意,并没有以花喻国的概念。

    古时小学也有快慢班

    现代的“快慢班”现象,古代也有。如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值得注意的是,元代特别重视教育不公问题。朝廷大力推广乡村小学,要求“遍立学校”,五十家为一社,“每社立学校一”,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机会大增。古代不是“小升初”,而是“小升大”,小学读完直接升入国子监一类的高等学府。因此,13岁上大学在古代一点也不稀奇。

    墨西哥人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根

    在哥伦比亚、智利、秘鲁等国家游历时,人们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哪些是土著后裔,哪些是殖民者后代。但在墨西哥,你无法辨认当地人祖籍何方。几乎所有的墨西哥人皮肤都是偏黑或偏黄的,骨架偏小,鼻梁却多半高挺,头发也是卷卷的,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偶尔也会夹杂着几句听不懂的土语。据统计,墨西哥印欧混血人种约占90%,印第安人约占10%。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混血率,有一种说法较为可信:16世纪初西班牙人入侵之前,印加帝国曾有几百万人,后来,大部分男性壮丁都在战争中被杀,剩下的几十万人多是土著女子,而当时从欧洲来的移民者则基本为单身男性。于是,社会下层的大面积混血不可避免地开始了,持续两三百年后,终于发展至如今的数量。近三百年的殖民史,始终是墨西哥人心中无法掩饰的一道伤痕。作为西班牙人的后裔,他們无法真正彻底憎恨自己的祖先,但作为印第安人的子孙,他们又深深地为殖民时期西班牙人对印第安人实施的暴行感到愤怒。,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