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207
编号:13488868
宋代如何应对瘟疫(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日 《百科知识》 20207
     两宋之际,还涌现出了诸多著名治疗瘟疫的医家和医书。北宋时期,钱乙精通小儿传染病的医治,著有《小儿药证直诀》《伤寒论指微》《婴孺论》。北宋医家孙兆也十分擅长医治疑难病症。南宋时期,诊疗瘟疫的代表人物有许叔微、郭奎。許叔微精于伤寒,著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等。郭奎则著有《伤寒补亡论》,并指出“春天行非时之气,中人长幼病状相似者,此则温气成疫也,故谓之温疫”。上述论著,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

    政府还积极组织医官编撰方书,以指导疫病的救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至淳化三年(992)编纂而成的《太平圣惠方》,共计100卷。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太医局还完成了《圣济总录》。南宋时期,在北宋医书的基础之上,编纂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医书,并且加大了对民间巫医的打击力度。据记载,北宋哲宗元祐年间的朝散郎李孝先,不仅对当时民间崇信巫医而不信医官的行为“责以大义”,还在疾疫发生时,尽力加以救助,结果“恶俗为变”,使人们的卫生观念为之一变。
, http://www.100md.com
    最值得一提的是,宋代解剖学和法医学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高峰,最著名的莫过于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和郑克所著的《折狱龟鉴》。这两部著作不仅是宋代司法鉴定专著,而且对疫症的辨别与诊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以我国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为例,书中集录了尸检的步骤,对探寻瘟疫病症具有指导作用;此外,书中还不乏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论述,对疫病的辨别以及解毒方略等都有较为详细的著述。

    军中为何会频频出现瘟疫

    两宋之际,战争频仍、兵燹不断,宋辽、宋夏、宋金、宋蒙之间发生过多次战争,以致在军中和边境地区的疫病流行次数远甚于前代。缘于宋代特殊的驻军制度,北宋都城汴京和南宋都城临安成为全国疫病的高发地区之一。据史料记载,北宋汴京一带共发生了20多次烈度较强的传染病。军队中疫病的频繁发生,给宋代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疫病与“冗兵”“弱兵”一样,成为困扰宋代军队的三大问题。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两宋之际,军队中共发生了39次疫病,北宋有26次,南宋有13次。
, 百拇医药
    宋代军队的疫病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军队疫病都发生于春夏两季,大多由于气候或自然灾害因素所致。

    二是南方地区成为军队疫症流行的高发区,瘴疫成为宋代军队中的主要传染病。在宋人看来,其主要原因在于“北人乍到,不谙风土,多染瘴疫之疾”。南宋时期,两浙路和广南东、西两路均是军队中疫病发生次数较多的地区。

    三是宋代特殊的驻军制度,使首都成为疫病的高发区之一。北宋都城汴京因无险可守,为此在京畿周边驻扎了全国近一半的禁军,这为疫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

    四是宋代与少数民族之间频繁的战事,使边境地区成为疫病的高发区。相较于前代,宋军先后与辽、夏、吐蕃、金、蒙等之间发生过战争,使军中兵士惨遭疫病所侵。

    两宋政府对军中的疫病十分重视,朝廷不仅颁发诏令,要求注重疫病的预防和诊治;此外,每逢夏秋、腊月或疫病流行时节, 朝廷都定期委令太医局配制夏药、瘴药及腊药, 令惠民合剂局制造并发给各军。如逢大疫之时,朝廷还要委派翰林医官院、太医局学生等前往治疗,并在外地或边疆地区设立驻泊医生。

    为了缓解军队驻防调动所带来的疫病问题,朝廷还经常调动驻军从传染病高发区移防至其他地区,而且规定每两年替换一次。此外,朝廷招募当地兵丁,以替代禁军驻军之责。对于因疫病而亡故的兵士,朝廷还有抚恤制度。值得一提的是,朝廷为了消解疫病对军中士气的影响,还专门建有祈福道场。上述举措,对遏制军中疫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百拇医药(君懿)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