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209
编号:13480844
科学远征——南极英雄(下)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1日 《百科知识》 20209
     1912年11月12日,前来搜救的伙伴发现了斯科特的帐篷和遗体,忠实的威尔逊和鲍尔斯一左一右安卧在斯科特两侧。队友们就地放倒帐篷覆盖现场,筑起一座冰雪的坟塚,插上雪橇做成的十字架并写下丁尼生的诗句“奋进、求索、发现、永不屈服”。奥茨的遗体却始终没有找到。

    关于斯科特和阿蒙森的成败得失,已经有许多文章和专著进行讨论,大多会细数“犬马之劳”的优劣之别。马蹄深陷在疏松的雪地里难以自拔,而狗爪膨起的肉垫则压强小得多,能在雪上腾跃自如;马靠出汗散热,严寒下会“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休憩时又要用毯子保暖,而狗在高强度运动中吐舌头散热,平时却能靠皮毛御寒并蜷曲在雪窝中随遇而安;马需要携带体积庞大的草料,狗却能就地以海豹为食,并常被沿路按计划宰杀而“以狗喂狗”和“以狗养人”。斯科特除了驯狗不精外,还对“屠狗攻略”心存不忍,这种“妇人之仁”也是造成“1吨营”没有到位的原因。而两足行走的人绝非优秀的负重动物,“冰上纤夫”虽浪漫豪迈却疲于奔命。何况北欧人从小在滑雪板上长大,斯科特对滑雪却是临阵磨枪。至于组织、装备、经验、指令等其他诸多欠缺,则可以一言以蔽之:“细节决定成败。”由此看来,“英国绅士”斯科特输给“最后海盗”阿蒙森是在劫难逃了。
, 百拇医药
    话说回来,这次“竞赛”最大的不对等恐怕还在于阿蒙森的唯一目标是抢占南极,而斯科特却“一心二用”,把大量精力和资源花在科学考察上:为此选择了较远的麦克默多湾登陆;“北路组”和“西路组”取得大量生物、地质、气象、物理数据;架设电话、使用摩托雪橇为极地通信交通积累了经验;冒险取回帝企鹅蛋为研究爬行类进化到鸟类提供了珍贵线索;至死不舍的舌羊齿化石标本则是冈瓦纳古陆和板块漂移学说的最早证据。斯科特“弃己之长”而被动卷入了“巅峰对决”,阿蒙森则承认他更像赢得了一场“体育比赛”。由此可见,阿蒙森“完胜”、斯科特“完败”的结论至少并不完善。

    1913年2月10日下午3时,斯科特遇难的噩耗从新西兰传到伦敦皇家地理学会,英国公众的悲痛和反响不亚于10个月前泰坦尼克号沉没。2月14日,圣保罗大教堂举行空前的悼念仪式,国王乔治五世和坎特伯雷大主教亲自参加,场外1万多人在贝多芬葬礼进行曲中肃立默哀。时钟敲响12点,全国几百万小学生同时在课堂聆听著名作家梅欣专门创作的《斯科特的故事》。各类书籍、戏剧、音乐和庞廷拍摄的7600多米长胶片及2000张照片掀起媒体风暴。举国上下踊跃捐款,纪念斯科特基金会募集了76500英镑巨款,抚恤遇难者亲属、偿还各项债务和开展追思活动。所余13000英镑用于1920年在剑桥大学建立“斯科特极地研究中心”。凯瑟琳创作的斯科特雕像屹立在朴茨茅斯军港和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悲剧英雄”斯科特的风头完全压倒了“胜之不武”的阿蒙森,皇家地理学会主席达尔文说,阿蒙森“根本不懂游戏规则”。
, http://www.100md.com
    英国伦敦滑铁卢广场斯科特雕像坐落在北极探险家富兰克林雕像对面

    1979年,传记作家汉特福德出版了《斯科特与阿蒙森》一书,将斯科特描述成低能、寡断、自负、虚荣的不称职领导。自此斯科特的公众形象大打折扣,一度备受奚落和嘲弄。2003年,曾先后到达南北两极、徒步跨越南极大陆并在65岁登上珠峰的英国探险家费恩斯撰写了《斯科特传》,高调赞扬斯科特的卓越贡献并严厉抨击汉特福德的“历史修正主义”。美国女气象学家索罗门根据1912年南极罗斯冰架的气象数据,证明斯科特罹难主要原因是遇到了空前的严寒。对于历史人物的重新评价从来都有风波,每个民族需要不断反思过去,但也会抵制“以童子之见轻议先贤”,格外珍惜自己的伟人和英雄。

    希望之神沙克尔顿

    当史学界对斯科特和阿蒙森争长论短时,另一位长期湮灭不彰的南极领袖沙克尔顿却越来越受推重,甚至成为现代管理学的典范和楷模。
, http://www.100md.com
    早在1901年斯科特率领发现号开拔南极时,沙克尔顿便担任第三把手和最后冲刺3人组成员。后因患坏血病于1903年2月被斯科特中途遣返,乘坐补给船早晨号回国,沙克尔顿对此一直引为奇耻大辱。1904年1月11日,沙克尔顿当选为英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同年4月9日和年长6岁的诗友多尔曼结婚,但心中无时不惦念着重返南极和证明自己。1907年2月,他在获得苏格兰企业家比德摩尔赞助后发布了再闯南极的计划方案,以5000英镑购买了猎人号帆船并加以改造,1907年8月7日率60人从英国出发,在新西兰利特尔顿雇用轮船拖行2650千米到达南极以节省煤炭。几次登陆爱德华七世地失败后,沙克尔顿决定违背“不得进入斯科特地盘”的承诺,将大本营建在罗斯岛西端的罗德斯角。

    沙克尔顿的猎人号之旅可谓成果丰硕,尽管矮种蒙古马表现不佳,突击队因食物耗尽被迫在前进73天后撤退,但已经把人类到达的“最南”纪录刷新到了88°23′,距南极点仅156千米。沙克尔顿的准则是“队员生命第一”“活的驴子胜过死的狮子”,否则无疑能最先到达南极。他们采集了许多标本,还以赞助人比德摩尔的名字命名新发现的冰川,首次登上了3795米高的埃里巴斯火山。北队莫森则于1909年1月16日在南纬72°25′、东经155°15′找到了罗斯当年未能企及的南磁极。

    回到英国后,沙克尔顿被国王封为爵士,被皇家地理学会授予金质奖章。但他创造的“最南”纪录不满3年便被阿蒙森打破。为了保持英国的领先地位,沙克尔顿决定再出新招,提出了横跨南极大陆的宏伟设想:主力队从大西洋驶往威德尔海,在南极洲西岸瓦谢尔湾登陆,跋涉2880千米,通过南極点到达东岸罗斯海。另一支队伍同时从太平洋开赴南极洲东岸,向南沿途建立补给站,与主力队在比德摩尔冰川之巅会师。这一壮举有着无可估量的科学价值。沙克尔顿曾经答应妻子在猎人号考察后永不分离,但正如多尔曼所说:“你怎能把一只雄鹰拴在后院?”, 百拇医药(赵致真)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