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209
编号:13481065
海德堡大学 一部德国思想发展史(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1日 《百科知识》 20209
     虽然地处小城海德堡,但海德堡大学从来就不是一所地方大学,而是一所向世界开放的大学。

    海德堡大学是效仿巴黎大学建立的,但不同于由学者自发组成的巴黎大学,也不同于比它成立时间稍晚、由自治城市创办的科隆大学和爱尔福特大学,海德堡大学是由鲁普莱希特一世有目的、有计划创办的大学。鲁普莱希特一世希望自己所建立的这所大学不仅能培养人才,而且能使自己的都城海德堡成为与巴黎、维也纳齐名的欧洲思想与文化中心。

    本生像

    古城海德堡

    在大学发展史上,天主教、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都曾把海德堡大学当作舞台,海德堡大学由此在不同时期成为各种不同信仰者、不同政见者的庇护所和避难地。海德堡大学还是德国第一所聘任犹太人担任教授的大学,至1933年纳粹执政前夕,海德堡大学教授中的犹太人占比在德国各大学中一直高居榜首。
, 百拇医药
    师生来源的多样性是海德堡大学开放性的最直观体现。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大批人文主义者聚集海德堡,海德堡成为德意志早期人文主义中心。16世纪下半叶,海德堡大学成为加尔文教派的圣地,来自欧洲各地的加尔文教派信徒云集于此,这所大学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真正的跨区域大学。

    海德堡大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性大学是在19世纪中叶。当时,学校里除了德国人,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求知者。如今,人们在海德堡仍能找到一个“英国城”,那里曾经是19世纪英国艺术家和学生的聚集之所。对于俄国人来说,19世纪下半叶的海德堡大学不仅是俄国自然科学家的麦加,而且是除英国伦敦之外的第二个海外革命中心。另外,我们熟知的许多著名学者,如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社会经济学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等,都曾在这里开始他们的学术之路。

    海德堡古城的主街
, 百拇医药
    可以说,从那时起,海德堡大学一直是国外学子眼中最有吸引力的德国大学之一。也正因为此,在许多人看来,海德堡大学几乎成为德国大学的代名词。

    “海德堡就是大学”

    一所古老的大学,需要一片古老的土地,孕育了海德堡大学的城市—海德堡,就是这样一座充满故事和历史韵味的小城。

    “海德堡没有大学,海德堡就是大学。”与欧洲其他古老大学一样,海德堡大学不设围墙,校区与城市混在一起,所有的学院、图书馆以及大学附属机构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在主街差不多走到中段的地方,可以看到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本生的青铜塑像,而塑像后面的3层楼曾经是海德堡大学自然科学学院,如今是大学的心理学院。与它隔街相望的是海德堡大学的翻译学院。它们安静地矗立于闹市之中,没有醒目的标牌昭示身份,只在厚重的大门一侧,用一块不大的黄铜招牌刻写着院系名称。
, 百拇医药
    如果在互联网上搜索海德堡大学校址,通常会出现两个标识:一个在老城,地址是格拉本巷1号,另一个位于新城区诺伊海姆菲尔德。位于老城区的是海德堡大学校史展览馆、校长办公室及小礼堂,统称“老大学”;位于新城区的主要是海德堡大学自然科学院系、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和学生宿舍。学校的文科专业则多集中在海德堡老城区,从一个系走到另一个系,往往相当于穿过了老城的中心城区。

    ▲ 海德堡的标志—海德堡城堡

    “学生监狱”内部

    新老校区之间的广场就是著名的“大学广场”,这里是院系比较集中的地方,有大學博物馆、音乐厅、新教学楼、食堂、大学图书馆等。500年前,这里曾有过一次著名的辩论—“海德堡之争”:1518年,德国宗教改革先驱马丁·路德来到海德堡,同天主教守旧势力展开了激烈的宗教争辩。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海德堡大学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556年,海德堡大学由天主教的教会学校转变为新教学校,并启用了大量信仰新教的教师,一跃成为欧洲的文化与学术中心。
, 百拇医药
    沿着主街一直走到大学广场,正对着车站的一栋3层楼高的巴洛克式建筑就是“老大学”,或者称其为“老楼”更合适。该楼主体为白色,门框、窗框、基座以及四边立柱均为红色,房顶用青瓦,色彩明快,干净素雅。

    从设于“老楼”内的校史博物馆出来,拾级而上,不可能不注意到一面照片墙—全是曾在海德堡留下过生活足迹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共有56人,主要来自物理、化学和医学领域。楼上左侧是校长办公室,右手边是礼堂。礼堂不大,可容纳两三百人,对外开放,内部也不设围栏,参观者可以坐在观众席中静静地做一回听众,也可以走到讲台中央,体验一下当众演讲的感受。

    参观校史博物馆和礼堂是需要门票的,同时包含在这张门票中的还有位于新楼背面、入口在奥古斯汀巷子的“学生监狱”。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学生监狱”建于1712年,最初用于管教调皮捣蛋、破坏纪律、违反校规的学生。学生依“罪行”轻重被关2~4周。“入监”期间,他们白天仍要去教室听课,下课后再回到“监狱”。由于这里并不禁止同学探望,因此很快成为学生们的乐园。到了后来,一些学生甚至故意“犯事”,为的就是到“监狱”里体验一番。, 百拇医药(刘少才)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