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2015
编号:13822937
中国茶叶简史(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日 《百科知识》 202015
     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茶圣”陆羽于758年成书的世界第一部茶业专著《茶经》三卷,对茶叶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但总结了唐代以前劳动人民在茶业方面取得的丰富经验,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而且以此为起点,茶业专著相继出现。

    ▲ 唐 骊山石茶器

    ▲ 南宋 刘松年《撵茶图》

    从饮食方式上来看,唐代以前普遍流行的是“煮茶法”,唐代以后则以饼茶为主,直至元明时期出现散茶泡饮法,并沿袭至今。茶文化在唐代发展到空前的程度,受到王公贵族的追捧,“茗战”始于唐代,到宋代则称“斗茶”,当然又有新的发展。
, http://www.100md.com
    宋代(960—1279年)也是茶业有较大变革的时代,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由于气候由暖变寒,茶区向南转移,南方茶叶获得明显发展,产茶地区由唐代的43个州(《茶经》)扩展为66个州(《太平寰宇记》);就福建、两广地区来说,纬度比唐代南移了不少。宋代茶风更盛,宋徽宗赵佶所著《大观茶论》足以说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也记载:“开封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南宋临安(今杭州)茶肆林立,乡镇茶馆繁盛,茶馆文化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了茶馆类型和功能的多样化发展,如有高低档茶馆之分以迎合不同阶层的品茶对象:高档茶馆为文人雅士叙谈、会旧、品茗、赏景、吟咏提供了场所,也是富商大贾光临之处,茶馆有茶博士伺候,有的还有艺妓吹拉弹唱;档次较低的茶馆,则是诸行卖艺人会聚之所。因与辽金长期对抗,加上边防和纳贡的需要,宋代由唐代的自由买卖从中征税,演变成了官营买卖的榷茶制度。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在北京、南京、汉阳等地“各置榷货物”,开始榷茶,“榷川茶以换取边马”。边茶的茶马互市制度也真正形成,南宋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形容:“蜀茶总入诸蕃市,胡马常从万里来。”
, 百拇医药
    元代(1271—1368年),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继续呈上升趋势。元朝不缺马匹,边茶主要以银两或土特產交易。据王祯《农书》记载,元代用机械制茶,有些地区利用水力带动茶磨和椎具碎茶,这显然较宋朝的碾茶又前进了一步。

    明代(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诏曰“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专令蒸乌茶易马”,重开茶马互市;“唯命采芽以进”,改饼茶为散茶,改煮茶为泡茶,影响深远。明代也是制茶发展最快的朝代,明代以前杀青大多沿用蒸而少用炒;明代制茶,如闻龙《茶笺》所说,“诸名茶法多用炒,惟罗岕宜于蒸焙”,可见明代的名茶基本上都用炒来杀青了,炒青绿茶也是独步一时,明代各种茶书讲制茶一般也主要介绍炒青的生产流程。

    清代(1644—1911年),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古代传统茶学由盛转衰的一个时期。首先茶书数量明显下降,据万国鼎《茶书总目提要》收录,明代茶书有55种,清代仅有11种;其次,关于茶的技术没有显著提升,以继承为主。
, 百拇医药
    在道光末年,中国红茶崛起,《平江县志》记载“道光末,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十万金”,红茶受鸦片战争后出口贸易的影响而激增,中国出口茶叶约占全部出口商品的60%左右。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市场进一步被打开,与世界市场对接,出口激增,历史上出口最高数量是在1886年,达2217200担(11.086万吨)。此后,由于印度等国家引种成功,加之实行保护政策,中国茶叶出口连年下落。1886年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最后一个巅峰,此后就逐渐衰退并朝近代化的方向发展。

    ▲ 明 文徵明《品茶图》局部

    民国时期,战火不断,茶业发展可谓是步履维艰。虽然在清末民初,中国茶业组织有一定振兴,也采取派遣专业人员出国学习等措施,使得茶树栽培和管理技术、机器制茶逐步推广,但是由于受客观条件和客观环境制约,始终无法完成茶业复兴。更严峻的是,当时的中国由于贫穷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人多地少、受传统束缚等,在广大茶农中间仍旧采用传统制茶方法的人居多。

    1949年以后,百废待兴,茶业发展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当年就召开全国茶叶会议,为茶业发展指明了出路。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茶业,建立茶厂、加大科研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培养茶区、扩展贸易市场等,时至今日,中国茶叶名扬天下,许多名茶为世人所知、所爱,茶叶产量、茶区面积、出口总量均居世界前列。截至2017年底,中国茶区面积为4588多万亩,2018年产量为260.9万吨,出口数量为35.5万吨,实现了茶业的复兴并创造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巅峰。

    中国的茶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强调茶叶生产必须现代化,但是也离不开中国传统的茶叶技术,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继续茶业的繁荣。, 百拇医药(李昕升)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