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2023
编号:13789938
“魔都”里的徐家汇与光启公园(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1日 《百科知识》 202023
    

    熟悉上海的朋友,想必都知道上海有個叫徐家汇的地方,这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是“魔都”重要的商圈之一。众所周知,上海是近代开埠以后形成的国际性大都会,而徐家汇的历史则远早于此。晚清以后,徐家汇一度成为法租界的核心区,这里富贾名商云集,中西合璧建筑鳞次栉比,徐家汇由此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不仅是徐家汇,近代上海之所以能够成为引进和传播西方科学的中心,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也绝非偶然。因为从这里曾走出过一位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著名科学家徐光启,他的名字与徐家汇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永远铭刻在这片土地之上。

    

徐家汇路为何不通徐家汇



    徐家汇是上海中心城区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狭义上指的是华山路、衡山路、肇嘉浜路、漕溪北路、虹桥路相交的商业繁华地区,广义上还指该地区以南到中山南二路之间的地段。宋元时期,这里还只是荒郊僻壤,人迹罕至。明清时期,徐家汇已逐渐发展为人烟稠密的市镇。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在此地建有农庄别业,主要从事农业实验并著书立说。明崇祯六年(1633年),徐光启逝世后归葬于此。之后,徐氏家族大多会聚于此,繁衍生息。清代以后,地方官府和士绅屡次修葺徐光启墓,由此成为沪上胜迹。因徐氏后人大多移居于此,故此地被称作“徐家坟山”。清代中后期,流经上海县城最大的河流肇嘉浜(今肇嘉浜路)、上海西南主要河道蒲汇塘和李漎泾三条河道在此交汇。在上海方言中,河流相交之处被称为“汇”,于是此地易名为“徐家汇”。
, 百拇医药
    ▲ 上海徐家汇圣伊格纳修斯大教堂

    ▲ 上海徐家汇圣伊格纳修斯大教堂内部

    鸦片战争后,徐氏后人在徐家汇周边相继建立了修道院和教堂,该地成为上海天主教势力最强大的地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天主教江南教区在徐家汇建立有耶稣会会院,并立志继承徐光启、利玛窦所开创的“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的事业。此后,有关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宗教慈善等方面的机构逐步在徐家汇兴建起来。20世纪初,徐家汇已初具规模,成为上海的文化重镇。

    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乘势向江南一带进军,并逐步朝上海发起猛攻。在此危急情势下,上海县丞与租界当局订立了联合防务协定,允许租界当局在界外修筑马路“以利军行”,“越界筑路”由此开始。咸丰十一年(1861年),英租界和法租界同时修建了通往徐家汇的道路,双方均称之为“徐家汇路”。英界徐家汇路,由静安寺始,至徐家汇结束,太平军撤离上海后,路权归中英双方共有。1921年,英界徐家汇路易名为梅格路,也就是今天的华山路。法界徐家汇路,由四明公所始(今西藏南路、淮海东路转角处),至徐家汇结束。1914年,法租界再次扩张时,即以该路为法租界和华界的分界线,部分路权由法租界收购,并以道路中心线为界,线东为法租界,线西为华界。1912年,南市工巡局为配合城内改建,填平肇嘉浜的打浦桥以东段,旧河道填平后并入法界徐家汇路。法界徐家汇路遗存至今,也就是今天的肇嘉浜路和徐家汇路。1949年以后,肇嘉浜水道被填平,河浜旁的徐家汇路拓宽为双车道,这段徐家汇路遂易名为肇嘉浜路。有趣的是,徐家汇路因为历史原因被一截为二,且不通徐家汇。因此,许多初来上海的朋友都会感到疑惑,徐家汇路竟然不通徐家汇。
, 百拇医药
    ▲ 徐汇公学旧址

    但不管怎样,徐家汇路的修筑,有力地推进了徐家汇地区的经济发展。民国初年,徐家汇镇成为上海地区重要的市镇之一。20世纪30年代,是上海急遽发展的黄金期,徐家汇成为上海西区最具竞争力的住宅区和商业区,是上海名流聚居的重要区域。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正式设置徐汇区。1949年以后,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常熟区与徐汇区合并。

    

相见恨晚的徐光启与利玛窦



    徐光启,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人,生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逝于崇祯六年(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教名保禄。徐光启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治学严谨,研究领域涉及天文、历法、水利、数学、农学等,是中国较早接触并吸收西方文化的杰出人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崇祯皇帝十分敬仰徐光启,徐光启逝世后,下令停朝3天,特地为他赐祭,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文定”。翌年,朝廷派遣专使护送他的灵柩归葬上海。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也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徒,被誉为“圣教三柱石”之首。

    明万历十年(1582年),徐光启首次参加乡试失利,此后屡试不中。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此时距徐光启考上秀才已逾20个年头,这是他第六次参加乡试。之前那些负责初审的官员都看不中他的文章和学问,同考的朋友也善意地劝他写一些恭维朝廷的体面话。然而,徐光启予以回绝,并理直气壮地说他是来应考的,不是来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应考时,徐光启借着考题,将自己多年来游历各地的所见所闻、为国为民的想法以及要求改革吏治、重视科学研究的建议,洋洋洒洒写了个畅快。徐光启的才华,得到了主考官焦竑的欣赏,他将徐光启从落选的试卷中拔擢头名。, 百拇医药(董强)
1 2 3下一页